查字典论文网 >> “观物取象”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

“观物取象”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

小编:杜春洋

写生,是所有画家进行绘画创作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将已有表现方法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并同时创造新的表现方法的过程,是成就艺术家的必由之路,画家通过这条路径得到形象的扑捉和生活的体验。写生其定义为面对实际景物作画。画种的不同,具体写生过程、方法和思维方式区别较大。西方绘画的写生很大程度是对实际景物的真实表现,把物体在一定光源下所呈现的三大面、五调子进行描摹和刻划,当然也少不了艺术层面的处理,总的来说它是较为忠实于所描绘的对象。中国山水画写生与之不同,中国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象体现。不仅它的内涵,它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紧密关联。在山水画写生中,观物取象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统摄写生的全部过程。

一、观物取象是山水画写生形象思维的统摄法源

《易传》系辞下传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观物取象的来源。其大意是伏羲称王于天下,通过仰观天象和星云,俯察大自然之地形地貌,加之观察鸟兽及花纹与大地所生植物的生长规律。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经过归纳总结于是创制八卦。在系辞上传第八章又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其大意为:圣人发现天下幽深难懂的道理,就把它比拟成具体易于理解的形象,用以象征特定事物,所以称作象。《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源于孔子学说成书于孔子后学之手,专门解释和发挥《周易》的论文集,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观物取象在《易传》中的描述是告知人们伏羲创制八卦的由来和依据,伏羲通过长期仰观俯察,了解天地间自然万物的各种规律,进而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人们易于理解的象,用以深入浅出比喻深奥的道理。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意象造型的由来与道理与伏羲创制八卦的象的道理如出一辙,山水画写生艺术的观物取象是转借《易传》观物取象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思想,阐明写生是通过仰观俯察抽取物象的本质特征,以类比的方法,归纳、提炼自然界中纷呈繁复的自然现象,以较为简练、慨括的意象造型手段表现万物。

中国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雏形,春秋战国帛画加上以前的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视为中国画后世造型基础。隋唐时期山水画已发展成熟,五代两宋山水画、花鸟画成为画坛主流。随着历史的推进,文人画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经过元、明、清三代的探索,水墨山水得到进一步发展。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山水画无论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还是创作理论都达到较为完善的境地。

山水画的意象造型依据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无论一笔一划、造型、构图、布局、章法等等都积淀着传统哲学内涵。至于对真山真水的描绘,也是经过观物取象的淬炼而获得意象造型的表现。在观物取象的关照下,千百年来经过无数艺术家的努力探索,中国画形成相对程式和符号化的意象造型体系。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情思的融合,是自然物象融入了主观情感的象,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象。意象造型的核心是不被客观物象的束缚,而在对客观物象本质特征的总体把握之下,传递画家审美情趣的表达形式。是画家把主观的审美意念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的表现方法。

二、观物取象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

在山水画写生中,观物取象的哲学思维方式伴随写生活动的全部过程,物是基础,观是形象思维过程,取是目的,象是观和取得到的结果。观和取是为得到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象是超越形和与自然相关的物质性之上的象。迹化后的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笔墨或者造型,笔墨关系的处理就是绘画的具体形式。

(一)对观物的认识和运用

观物从字面理解就是用眼睛和动用大脑观看或者观察自然物象。具体对于山水画写生来说观物该如何进行?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对李成山水的评价已有很好的解说。他说: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批评说: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这里通过对李成山水画表现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以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的错误观点的批评叙述,说明了画山水是用以大观小之法进行观察,如人观假山耳。以大观小是古典山水画空间结构的统摄之法。

山水画写生中的观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观察和感受。就观而言,无论是不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能进行,只是每个人的目的和取向不一,各自得到的结果迥异。从事绘画艺术的人通过多角度,多事物的仰观和俯察,加之揉进艺术形象思维,得到的是绘画所需要的艺术之象。

山水画是对大自然的艺术表现,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乃自然万象,师造化就是有目的地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然后把握大自然的自然现象和万物生长规律,为艺术创作所用。心源乃画家自身的情思,情思高尚与否与学识修养直接关联,学识修养越是高深,情思越是高尚,艺术造诣也就越是高深,只有艺术造诣高深的画家才能创作出高尚而又意境深邃的艺术作品。换言之,只有造诣高深的艺术家观物得到的和所取的象才会独特和与众不同。

在山水画写生中,艺术家面对自然物象融入内心的情思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每个画家心源不一,自然观之所得不一。观物是为取象作基础,通过仰观俯察将自然物象升华为艺术之象,这个过程近似于看山是山逐步转化为看山不是山的提升过程。自然物象不是艺术之象,它只为艺术之象提供了原始、粗糙的形象依据,真正的艺术之象是在观察自然物象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形象思维,并进行提炼加工方能成就。

(二)对取象的理解和运用

观物取象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观,自然万物是观的对象,有物可观并且用心去观才能有后面的取,观是取的基础。其次,观到的未必都取,要取的一定是写生作品需要的,取是为象的产生而进行判断和取舍。再次,取是象产生的前提,象是在观和取的基础上再提炼、概括和创造的结果。艺术之象不是对物象外表的模拟,而是着重于表现万物内在的特性,它的产生是一个创造过程。写生中具体落笔描绘就是象的迹化过程,也即是对景写生的具体落实过程。

象是靠观进而取而得之,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和形象思维过程,有取象自然就含有舍象的意思,取和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绘画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抄袭,也无法抄袭,在写生中必须有取和舍。正如孟子所说: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面对纷呈繁复的大自然作画如何取舍?从观之对象分析,取舍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杂乱、繁琐、无益于绘画需要的。其二,既美观又入画,但是对于当时所作写生画的布局和章法而言不宜于纳入画中或者不宜于明显表现的。面对大自然写生,遇上这两种情况非常之多,前者容易处理,舍去即可,后者较为难办,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尤其难以决策。从理性上来说,需要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充分认识,对山水画的章法、布局、构图、笔墨关系等要有充分理解,与之冲突的东西一定快刀斩乱麻,痛下狠手。也就是说画写生时,物象是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物象牵着走,作品的需要是第一位,自然物象的存在是第二位,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取舍,依据就是作品的意境营造需要与否。

中国山水画是视觉艺术,观和取以及对象的完美创造,是画家思考和创作的过程,观物取象是进行中国画写生不可或缺的法宝。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最终用精美的笔墨塑造完美的艺术作品展现给观众,是艺术家的义务,用优秀作品充实观众的精神生活,引领观众分享美景、分享艺术是艺术家的责任。写生是为了更好地创作作品,写生中把握了观物取象的法宝,将会一路阳光灿烂。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我身边的法律小故事演讲稿(专业18篇) 毕业就业个人鉴定(通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