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包豪斯:为什么而改变?

包豪斯:为什么而改变?

小编:高增成

摘要:本人以包豪斯理念的转变为中心,分析了包豪斯的转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改变,得出包豪斯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新统一”,“服务大众”的人文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工匠精神”是包豪斯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艺术和工艺;实用美;工匠精神

包豪斯作为学校存在了14年,之后包豪斯的大师和学生们到世界各地继续从事着“包豪斯”未尽的事业。本文以包豪斯对待艺术和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围绕包豪斯的转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包豪斯经历了哪些改变?2.包豪斯为什么会改变?3.包豪斯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一、包豪斯的改变

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1933年关闭,在此期间,包豪斯换了三位校长,迁了两次校址,可见包豪斯面临的内部斗争和外部环境非常复杂,这促使包豪斯一次次改变,这种改变无非是在艺术与工艺、感性与理性间徘徊。

(一)1925:从魏玛到德绍

格罗皮乌斯为什么在魏玛成立包豪斯呢?他曾在汉诺威发表了一篇论文,核心内容是“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就其个人来讲,一战的军官经历让他见识了机器的冷酷,他创办包豪斯的初衷是对机器的反思,结果是他走上一条去工业化的道路。但魏玛也有不利因素,比如当地人思想保守,政治经济混乱以及经费不足等,而德绍是初具工业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它的发展需要包豪斯与众不同的现代设计理念。包豪斯学院从一个艺术城市迁到工业城市表明,包豪斯对艺术和工艺的态度发生转变,即理想的“乌托邦式”艺术教育宣告失败,开始寻求同工业界合作。

(二)1927:校长的更替

1927年,格罗皮乌斯离职,在新校长带领下,包豪斯走上了一条追求实用和经济的道路。这也说明包豪斯不是一个人的包豪斯,而是大家的包豪斯。从高颖《包豪斯与苏维埃》一文中对包豪斯大师的分析可知,梅耶之所以设计低成本建筑是出于服务大众的社会理想,而格罗皮乌斯早期对工业界抱有顾虑。梅耶的出现打开了包豪斯与工业社会合作的大门,他做了格罗皮乌斯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格罗皮乌斯的退出也为包豪斯的转变提供了可能。包豪斯开始为工人阶级以及贫困大众设计住房,这与欧洲传统的建筑理念相悖,而外形呆板、僵硬的风格在今天也显得格格不入。

(三)1933:从德国到世界

那么,包豪斯在哪受欢迎呢?美国。包豪斯的关闭给了包豪斯的大师们走向世界的机会,甚至连格罗皮乌斯自己都说,“当你住在德国的时候,你很难想象包豪斯在国际上已经有多有名”,追求极限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不是包豪斯的功劳,而是“美学”认识发生了改变。

二、包豪斯为什么改变?

与以往设计教育不同,包豪斯对设计的追求由手工作坊生产转向机器标准化作业,这种转变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满足了当时建筑设计对效率和高度的要求。

(一)坚持美学还是坚持实用

19世纪后期,以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艺术家发起反机器和工业的“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上的诚实和装饰上的简单。“复古”的“工艺美术运动”是逆势而行,而只要“工艺”不要“工业”的艺术道路也是包豪斯早期所走的路。机器本身并没有错,正如科技一样,科学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让设计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在同一时代、相同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对艺术思维的理解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在设计中仍起决定性作用。如著名设计大师约翰・伊顿“把教学从对技巧的模仿变为对艺术规律从感性到理性和体验和认识”,让学生去发掘作品深层的微量元素。康定斯基则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美的心理。传统设计像是“手艺教学”,建筑和设计分开进行,而现代设计首先是一种“理念”,并贯穿于建筑始终,没有设计就没有建筑。

(二)社会进步对建筑的要求

莫里斯主张“美术家与工匠的结合”,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有美学质量,又能为群众使用”的工艺品。包豪斯继承并发扬了“工艺美术运动”流派的部分主张,它的目标是把“雕塑、绘画、应用艺术和工艺”统一到建筑中,并且把“各种程度的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培养为独立的创作艺术家”,从而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除了设计理念的进步,还有建筑材料的革新,如混凝土、玻璃的使用,以及城市化导致的住房需求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求住房建成的速度更快、容纳的人口更多、建筑成本更低,而传统建筑周期往往很长,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包豪斯本身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不确定,包豪斯办学的十四年正好是德国政治、经济、思想最混乱的年代,而包豪斯受到纳粹政府的排斥不得不在1933年关闭。第二,经费不确定,包豪斯虽是国立大学,但始终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在办校同时,还拥有自己的私人设计所,经费的不足影响了他的办学信心。第三,道路不确定,包豪斯三位校长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如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汉斯・梅耶的“实用主义”、密斯・凡・德・罗的“纯粹主义”。以上的诸多不确定性同时造就了包豪斯的包容性,这也是包豪斯能保持个性、进行创造改变的关键。

三、包豪斯的当代价值

人们习惯将包豪斯留下的建筑称为“包豪斯风格”,格罗皮乌斯曾在《包豪斯与建筑》一书中提出,“包豪斯风格”可能是一种失败的说法,他本人非常反对呆滞木纳的学风,并“努力发现促进创意的方法”。包豪斯对传统的挑战是一种创新,所以不能以现在的审美去批判历史的包豪斯,包豪斯的僵化应该是在后来者的误读。

(一)“服务大众”是建筑的核心。

不同国家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但建筑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包豪斯的设计美学首先是“让更多的人有房住”,去除一切浮夸雕饰,“形式”追随“功能”,这种简单的实用主义在后现代遭到了质疑和批判,这种批判主要针对包豪斯建筑形式的呆板、僵硬,毫无美感可言。以北京市为例,四合院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如果让现代人长期居住在四合院就不那么美了,而且以四合院的风格(只能建一层),会导致更多的人没有房住,毕竟城区面积是有限的。包豪斯设计的大众化不可避免地形成千篇一律,同样地既追求效率又讲究美感的设计也是不现实的。

(二)“工匠精神”是建造的灵魂。

这里所提到的“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德国人制造、设计产品时表现出的严谨态度,正如包豪斯要求的,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有独特的美学知识,更要有“工匠”的动手能力。“工匠”的传统概念更多侧重人对技术和经验的掌握程度,而“工匠精神”加入了一种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这也是当前“中国制造”真正缺少的东西。除去产品应有的设计,产品本身的质量应该是可靠的、劳动是诚实的,偷工减料不是长久之计,设计不是短期发生的,但是产品的质量却是可以掌控的。

[参考文献]

[1][英]弗兰克・惠特福德,林鹤译,包豪斯[M],生活・读书・求知三联书店,北京:2001.

[2]桂宇晖,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2009.

[3]杭间,靳棣强主编,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M],山东美术出版社,济南:2010.

[4]周雅琼,从包豪斯重新认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6):128―130.

热点推荐

上一篇:坚守平凡岗位,用心凸显不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幸福课程 心得体会500字 课程心得体会(通用5篇) 有趣的排序教案反思(十四篇) 小学实践活动个人总结(模板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