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千年文脉竞传承,书香飘满五羊城

千年文脉竞传承,书香飘满五羊城

小编:

广州,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初到广州,高耸的广州塔闪动着变幻的色彩,如点点繁星闪耀苍穹,各具特色的建筑异彩纷呈、五光十色,到处充满了活力,俨然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国际大都市;待到深入了解,才发现雄伟的建筑群掩盖不住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汉南越王遗迹、广州城市博物馆、北京路千年古道,这些都透露着悠远古风的痕迹。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

自古广州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发达,从西汉时期赵佗建立南越王朝开始,便是我国中外文化交汇的前沿,在不断的中外融合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渐成为了我国岭南文化的中心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州人已将教育积淀在这座城市文化河床之中,自古羊城崇文重教:早在西汉末年,骑都尉虞翻便在番禺虞苑办学;清末年间,洋务派在广州开设同文馆,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力图改革风气日盛”;康有为在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现存遗址在邱氏书室)以教授新学;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如今,广州将“强化华南地区教育中心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广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目标,并将德育作为有力抓手,将现代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景。

传承民族文化,推广国学经典

《论语》中有关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阔论;《弟子规》中提到的孝爱信义和待人接物需遵守的德行……这些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孕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藏。

为此,广州市教育局积极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挖掘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精髓,并在申报地方课程教材以及学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教育有机融入。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积极开展了以“诵读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并围绕国学教育开展科研活动,在挖掘国学教育内容、探寻国学教育的形式、总结国学教育的经验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我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开展的历史剧编演研究、中小学音乐教研会开展的古韵粤声演唱研究;各区、县级市也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学教育工作,如天河区教育局出台了《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努力推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全覆盖,以经典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文化信仰,重树民族自信,塑造健康人格。

由现代教育奠基人张之洞创办的广东广雅中学,时为两广最高学府、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从酷似人脸的校园平面图,到书院每栋建筑楹联的撰写,学校通过校园布局及建筑样式营造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浓郁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增强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如校内无邪堂名字源于《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矣。”悬挂于堂前的对联“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体现了《孟子》“行天下之大道”的精神;学校重启“入学礼”,意在教育学生追求“意志自由、物自身、道德界与自然界合一”的道德境界,教育学生在修身上继续发扬《周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道德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诗词文歌赋,吟咏唱和表,

师生其参与,集体效应牢。

渗透各活动,科科受熏陶,

渐进又恒久,积沙比塔高。

巧学十分钟,汲用精华妙,

国学开新花,全面素质好。

这是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的国学教育五言诗。校园内富有国学经典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宣传栏内“引经据典”“古韵新曲”“博古通今”;走廊上悬挂着民族乐器、民间工艺、四大名著、历代诗人、书法家的介绍;墙壁上书写着古文欣赏;国学馆里陈列的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使整座校园都富有浓浓的中国经典文化韵味。

走进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就被学生们嘹亮的经典诵读声吸引:《论语》《大学》《中庸》中的经典语句在孩子们稚嫩而又清脆的声音中,流转出优美的旋律。学校利用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涵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长欧韵生对记者说:“青少年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潜移默化当中得到熏陶,他们渐渐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优秀品质,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

《中庸》说:“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对伏羲教育顺人性的最好注解,伏羲教育着眼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传统课程与经典学习课程、武术课程、书法课程、艺术课程、家庭教育课程有效融合。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伏羲班的教室宽敞明亮,柔软的地垫上,师生们笔直地跪坐在齐胸高的小矮桌前正在上课。书法描摹,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武术课程,锻炼着孩子们的意志和品质;艺术课程,提升开发着其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吟诵经典之外,班主任林美娟老师还把中国成语故事、中外经典绘本加以系统整理,成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国学经典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它们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这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传承地方文化,形成特色阵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广州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秦朝以前就形成了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地方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基于这一优势,2013年7月,广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以挖掘和培育学校办学特色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走出一条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持续发展的新路。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这里,飘色、龙狮、广东音乐、砖雕、灰塑如一朵朵盛放的艺术奇葩,绽放出迷人的光芒。沙湾镇各个学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特色,形成了以岭南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内涵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品牌和校本课程。

一个“贤”字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更承载了象贤中学对教育的永恒追求。象贤中学根据三个年级不同的认知特点,从“厚德、修身、明理、达志”四个层面编写了“贤文化”德育校本教材《象・贤》。教材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名人名事、身边案例、自身实践等实例的基础上辅以理念,引领象贤师生传承古人之高尚品德:洁心德而修身,富才情而惠众,润世风而兴邦。

在沙湾镇京兆小学校内立有一古牌坊,上书“文学流风,凌江报最”,用以表彰先贤,昭示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激励后来者。学校以此确立了“报最教育”,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报效家庭、报效社会、报效祖国。在“报最教育”的理念影响下,学校教师养成“尚导、守真”的教风,学生养成“乐学、善思”的学风,并树立了负责、立志、仁义、孝廉的积极人生观。学校引导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老师、社会、自然,形成优雅的品行。

其中,灰塑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红基学校邻鳌山古庙群,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培养灰塑工艺爱好者,开发了灰塑校本课程,并创新形成了适合小学生临摹和创作的建筑艺术形式――板上灰塑。

梅、兰、竹、菊被我国古人成为“四君子”,用以隐喻做人的四种品格。沙湾人钟爱兰花,沙湾素有“中国兰花名镇”的美誉,西村育才小学将兰花养殖搬到学校,研发兰花校本课程,培养师生如兰花般清雅、高洁、无私的精神和情操。

作为武术特色学校,沙湾镇实验小学在传承和弘扬岭南武术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武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将武德精神中的“智”“礼”“勇”“诚”“信”落实到校本课程当中来,培养广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武者精神。

文化是一种力量,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让广州市找到了德育特色发展的新路径,道德教育在散发浓郁乡情的同时,绽放着育人的光彩,在默默流传之中,滋养着一代代优秀人才健康成长。

传承学校文化,打造品牌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朱永新先生也说过,一个人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人只有经常阅读,才能化育出“腹有读书气自华”的高贵气质,阅读让人提升品位,升华境界,丰富人生。近年来,广州市教育系统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统一部署,下发了《广州市教育系统“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工作计划》等文件,积极开展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了广州市中小学生读书节,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等品牌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强大的育人作用。

广州市积极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按照青少年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积极抓好书目推荐、指导阅读、交流推广等工作,努力形成“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良好风尚。并结合家长学校的创建工作,要求各校通过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学校等渠道向家长大力宣传读书活动,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开展“书香家庭”,参加 “共读一套好书”亲子阅读征文与辩论比赛。天河区员村小学在全校家长中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五个一”星级达标活动,并倡导家长、学生共同阅读的报刊至少一份;有符合年龄段的课外读物至少一本。由家长根据家庭实际申报星级,写好计划安排,认真践行,期末由老师上门验收。通过此活动学校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天河区华成小学刘玉霞老师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并要求家长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以上,有计划地记录一些好词佳句,一周写一篇读后感,读书节时,家长们热情高涨,家长们动笔写一写,和孩子赛一赛,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阅读和写作兴趣。

在2004年,市教育局启动了每年一度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以传统书信文化为基垫,通过书信写作,让平时疏于笔耕的孩子们在爱的感悟和爱的表达中,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数以十万的家庭和广大学生家长群体直接参与到活动中,书信节成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如在第十一届书信节上,越秀区云山小学余阳林同学给广州市副市长的信中提议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在人群较多的地方减少建设垃圾房。王东副市长采纳了余阳林同学的意见,并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处理。

此外,作为书信节的延伸,广州市文德路小学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家书,汇编成册,命名为《文德家书》,当家长与孩子共同捧读这浸透着爱与期盼的文字时,他们的心灵也在共同成长,家庭伦理亲情和社会道德文明的价值得到回归。

在广州市教育局“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学校将“书香校园”阅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广州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细细品味之后,那精细的民间艺术,无不让后人感叹;古老的前人遗迹,散发着育人的芬芳;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洗礼来人的灵魂。

这里的教育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现代教育的先进思想,以德育为引领,以文化为载体,以阅读工程为主线,造就了广州市“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格局。正如《广州教育赋》中所写:“斯城也,因此而育达,斯地也,因时而教成。” ■

热点推荐

上一篇:“好教育”是如何炼成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魔术串词主持词魔术串词主持词(通用13篇) 2023年描写生命的议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