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继承传统,激活语文

继承传统,激活语文

小编:

" 近几年来在一片教改声中,上至专家,下至百姓对语文教学批评多而表扬少,中小学语文课似乎越教越改而越遭非议,搞得语文教师都有点无所适从。

我认为,无论如何改,语文教学都应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教学的经验,以此为纲,使教改目张,这样才会切实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

近年来的新大纲,新教材都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加强古代文学的力度和编写者对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重视。从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路来看,无不渗透着中国古代传统教法的精髓和现代教育理念。现谈谈我对值得我们向古代语文教学借鉴的几点看法。

多读多背,重视知识的积累

现代教育学和现代心理学都认为,青少年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冲锋的占有语文教材是古人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儿童记忆力好,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理解力较差,传统教学即利用这一点,首先让孩子们大量的“采食”,等“进食”到一定数量,再反过来咀嚼、消化和吸收。

古代儿童入私塾后,在老师的指导——范读后,就摇头晃脑的读书,颇有“SPEAK LOUDLY”的架势。学生要把老师教的全部背诵熟悉才上新课,并且要不断复习。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总习”——把这段时间读的书全部背诵出来,到年底还要背“年书”——把这一年读的书背下来,这样

四、五年下来,《三字经》、《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几部书就都基本背诵下来了。古人认为“蒙养阶段”——儿童十五六岁前——记忆力强,因而必须从小就读熟记住,“读多自晓”。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时代或少年时代背诵的东西能经久不忘,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学生举一反三,逐步的把所记的东西都弄懂,语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多舍本而求末。面对一些呀呀学语的娃娃,面对一些十来岁的孩子,就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进行讲解分析,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有些学生虽也能听进一二,但久了也会被干巴巴的讲解弄得失去兴趣。不利于提高语文水平。

启发诱导,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这里说的喻就是晓谕,即诱导,道即引导。这就告诉我们古人善教者,引导鼓励学生,而不牵制逼迫,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越俎代庖。如此教学,学生既感到轻快有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心愤口悱”、“举一反三”的 论述,主张的也是这一点。

我们今天教改反对的“满堂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是不多见的。古人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领悟文章之妙,重在强调“精思熟读与温习的必要”。其实认真想想,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文下注释早已把作者、背景、课文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等内容都概括出来了,教师只要稍加提示、引导,学生自会明白。至于课堂,应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自己“把书读出味道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找出“练习与思考”中问题的答案,读出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答案,读懂和理解教师在备课中找出的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让学生读和答疑的过程,对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提高比我们满堂讲、满黑板抄要好得多。须知语文课堂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对范文的学习举一反三,去读懂更多、更好的课堂以外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获得多方面学习的能力,学会思考。”

博览“多为”,重视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语文要培养的最基本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这一点。古人把阅读看作是写作的基础,读万卷书——胸中满腹经纶;破万卷书——读懂并思考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潮,文笔如有神。

《东坡至林》中有一段记载欧阳修对读写观点的议论:“云,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有懒读书,每篇一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欧阳修是文章大师,他所说的作文之法归纳起来,便是“熟读书,而多为之”。可见传统的教学,重视读和写的结合,而不刻意去传授写作理论。我们今天的教学,除几篇范文的学习外,学生很少读其他书籍,而写作理论的知识却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什么记叙文的要素,说明方法,议论文结构,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然而面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还是无从下笔,我看这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书读得太少。

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从教育的鼻祖孔子开始,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有些观点方法虽应屏弃,然而可借鉴之处也有许多,关键看我们怎样去继承和发扬,而其中多读、多思、多练、自悟、自省、自得的理念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