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野草》中“梦”的内涵与类型

《野草》中“梦”的内涵与类型

小编:

《说文解字》:梦,不明也。《说文部》释之为:,寐而有觉也,从宀,从疒,梦声。在《现代汉语大字典》中解释为梦: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活动。弗洛伊德曾在《梦的解析》中说:梦愈荒谬其意义就越深远。梦思永远不会荒诞无稽,梦思具有显性与隐性意义,显性意义显而易见,是梦思的内容;但梦思的隐性之义却需要作家与读者体验的共通性、共感性才能尽量完整的呈现出来。现代心理学证明,梦是人类在潜意识中宣泄情感、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困难重重,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梦便成为另一种言说的选择,以抒发现实生活中直面的心绪。在散文诗集《野草》中,梦便是鲁迅先生直面心灵、观照现实的载体。

一、《野草》中的梦字

鲁迅的《野草》散文诗集共收录24 篇, 有十二篇写到梦,一共出现了二十二个梦字,其中《死火》《失掉的好地狱》《立论》《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墓碣文》《死后》等7篇直接以我梦见开头。还有五篇都隐藏了梦的影子,以一种梦境来对散文诗描写,来贯穿整个全文,甚至贯穿一部散文诗籍,从《秋夜》到《一觉》就是一个两年的梦,从梦开始到梦醒,在这个梦中又有许多小梦。

在《好的故事》中,鲁迅先生写道: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在《影的告别》中说: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这些同样也是在写梦,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不知不觉地将人带入梦境。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写道:人生的大苦患大苦恼,正如在梦中,欲望便打扮改装着出来似的,在文艺作品上,则身上裹了自然和人生的各种事像而出现。倘不是将伏藏在潜在意识的海的底里的苦闷即精神底伤害,象征化了的东西,即非大艺术。鲁迅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其在创作《野草》时采用了梦这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与现实紧密相关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表达因生命力受到压抑所生的苦闷懊恼而不便言说的复杂心情。

二、《野草》中梦的类型及其内涵

(一)现实感应之梦

在《野草》以《死火》为起始的九篇涉梦文章之中,并不全是令人摸不着头绪的波诡云谲之梦,也有部分篇章晓畅易懂,显性之梦之下的隐性之义略加分析便可以了解。《狗的驳诘》,鲁迅借助梦这一表达形式使荒诞的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的可能的事,让人在读后的惊异中反思自身,进而恍然大悟、惭愧不已。文章以简单明了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在明与暗、是与非等界限上的混淆颠倒,却在贵贱、尊卑等利害关系上弄得明白异常的不正常现象。《颓败线的颤动》同样也是借助梦境表达现实感受的一篇散文诗。文章以一种梦中梦的形式,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悲惨的一生。暗中表达兄弟失和、断绝关系的痛苦。《立论》则是一篇借助梦境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探讨的散文诗。散文诗开篇便以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课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开头,在梦中向大家讲述了实际生活中立论的难处,其实也就是说实话的艰难。《死后》是鲁迅先生借助梦境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环境进行的一次总批判。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死后》写的是死后,比困顿更甚,所见世情当然也更透。上述四篇散文诗中,鲁迅先生以一时感触为契机,借助梦境的形式,从生活之中的怪象入手,一面隐刺现实,一面连类及之,以一种讥笑讽刺的意味抒发着蕴蓄已久的哲思。

(二)怪诞隐讳之梦

在《野草》的涉梦散文诗中,除了借梦表达现实内容的篇章之外,还有部分篇章,其所描述的梦境与现实很难对应起来,而更多是抒发作者内心深处难以直说的情理哲思。同时,也正因为难于直说, 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三篇散文诗,便因为这种措辞含糊,造成了读者理解的障碍,显性之梦之下的隐性含义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才可能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篇章讲述的梦境更加匪夷所思,象征的意味也愈加强烈。其中《影的告别》是《野草》中比较难懂的一篇。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让影去主动的脱离形。整篇散文诗的核心就是影向人告别之前的所思所想。来表达这种无从选择的两难境地的彷徨。《死火》之梦也属于怪诞之梦。这篇散文诗假托梦境,是作家内心矛盾的象征。《墓碣文》也是一篇以梦的形式抒写鲁迅内心世界的难解之作,表现的是这种自我解剖、自我扬弃的艰难与痛苦。

(三)虚实相间之梦

梦除了能够反映日常生活的场景之外, 也能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传递隐蔽于意识之下的情绪感受。而在《野草》之中,不仅有着和日常紧密相关的现实之梦, 具有浓烈象征意味的怪诞之梦,还有着介于两者之间虚实相间的虚实之梦。下面笔者就概略分析一下《野草》中,虚实之梦的代表性作品《好的故事》、《失掉的好地狱》。《野草》里的作品,隐性之义大都隐晦曲折,不大容易索解,但《好的故事》却是比较容易领会的一篇。本篇散文诗不像《野草》中的其他涉梦散文诗一样以我梦见开头,明确是在写梦,但我在似睡非睡间看到的好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写梦。在这个梦中有故乡美丽的山阴道之景,水里的游鱼,河边的红花都给人一种闲适之感。可惜这朦胧中的美景是短暂的,是虚幻的。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云绵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但醒来之后,作者仍提笔写下了这样美好的故事, 也就说明: 虽然鲁迅先生一向认为, 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 而且深感身边现实的寒冷与昏暗,但他仍向往着美好的事物,没有放弃对于前途的希望。《失掉的好地狱》也是一篇以梦幻形式来表现生活感受和哲理思考的作品,写的是我在梦境中所看到和听到的有关地狱中的情景。这地狱,经历过天神、魔鬼和人类的三代统治,发生了不同境况的变化。当我在梦中来到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时,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狱的大权威。我所看到的景象是: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 然有秩序, 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地下太平。《失掉的好地狱》所表现出的宏观世界,正是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历史通例的某种见解, 历代统治者们争斗的目的,往往不是要拆毁地狱,或者建设一个新的人间,而是要取得统治权。从以上对于《野草》涉梦文章的分析不难看出,鲁迅先生运用梦境既为了克服难于直说的障碍,就是为了能够隐晦的直说。这种形式不但丰富了《野草》文本表达的方式, 也使得鲁迅先生灵魂的真相在孤耸突兀的言辞之下更少顾忌的展露出来。

三、《野草》梦境中体现的鲁迅思想

《野草》中的作品大多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4-1926 年,此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已经渐入低谷, 鲁迅又与自家兄弟周作人骤然失和、形同陌路,搬出八道湾之后,鲁迅随即大病一场,如此种种交织在一起,使得鲁迅的生活可谓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他彷徨、矛盾、痛苦、犹疑,独自一人在黑暗中苦苦求索写出的散文诗,难以明白晓畅、质朴易懂显而易见。

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背景和一定的模式,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梦境, 都是梦境主体对现实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他鲁迅在《野草》中采用梦 这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与现实紧密相关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表达因生命力受到压抑而不便言说的复杂心情,将自己的未尽之言巧妙的隐藏在梦境之中,苦苦地思索着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生活哲学。虔诚的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被爱者之前作证,以痛苦的个人体验出发,为自己更是为中国寻求摆脱黑暗的道路。鲁迅以一种魑魅模糊的梦来表现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自己的无助,同时,他又用从梦的开始到梦醒这样一个漫长的梦,表现他唤醒当时愚昧、麻木的人民大众走向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以梦醒来表现人民的觉醒,也是自己的真实的感受。

热点推荐

上一篇:探究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演讲的意见和建议通用(21篇) 三年级教师工作计划(优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