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语用能力与语用教学

关于语用能力与语用教学

小编:

" 论文关键词:语用能力 语言能力 语用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语用学学科的孕育、兴起、确立与发展,培养和提高我国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能力逐渐成为教学 理念。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但到了已经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的大学英语阶 段,应该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行事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用心理能力、语用文化能力、语用语境能力和语用效能能力等 ,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语用能力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它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语用学界有关“语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用失误”及其类别和原因;二是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界对语用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基本已形成共识,许多专家和学者们就如何在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英语教材的编写和英语语言测试等教学领域中引进语用范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尝试,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和可行的措施。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语用知识、教师如何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则进展不大。本文拟就这一课题做些探讨。

一 语用能力

1 语用行事能力,即学习者运用语言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具备此能力,学习者可根据特定的情况、不同的目的来使用语言“做事”,充分体现语言的功能。

2 语用推理能力。语用推理是人类认知行为中的机理性体现,在交际行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交际对方“有话不直说”、“话中有话”、“言蕴所含”的情况下,语用推理势必派上大的用场。因此,语用推理能力具体指学习者在话语中寻找关联,建立语境假设,推导话语真实意图的能力,做到“含则能解”。

3 语用心理能力。语用心理好似潜藏在人体内看不见的“大脑”,它制约并支配着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对于交际意图的传递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所谓语用心理能力,是指交际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环境、对象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而进行心理运用和调适的能力。

4 语用文化能力。文化与语言历来亲密不可分,文化的维系是人们组成社团和社会的基石,现今的文化多元化已使得隶属于特定文化的“社会人”变成了多种文化的“地球人”,这一趋势将来会更加凸显。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已超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全球文化间的交融和碰撞在所难免。因此,强化语言和文化两位一体,培养学习者语用文化能力势在必行。鉴于此,语用文化能力的核心是交际者对母语文化和二语文化的相知、相容的能力。

5 语用语境能力。语言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人、时间和场合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便构建起制约和影响交际活动的语境。语境的特点是其动态性和延伸性,也就是说,语境的构建是发展的,它随着交际意图、时间地点等不断变化,并逐渐将交际活动引向深入。当然,语境也会出现所谓的“断档”现象,因交际者之间的语用行事、推理、心理和文化等能力的差异,在某种情况下语境假设不能建立,交际也就随之中断或失败。根据上述分析,对学习者语用语境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促进语言交际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交际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特定的交际意图,对特定的对象,用特定的语用风格实施特定的言语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即所谓的“说无定话,话无定法”。

6 语用效能能力。语言交际在于达到目的,实现话语效能。语用效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保证学习者有效地做到意图的传递和接收,并结合特定情况采用一定的语用策略,如真话假说、假话真说、旁敲侧击、直截了当、明话暗说、暗话明说、长话短说、短话长说等,真正做到交际的章法有致、有效和必果。

二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正确地、恰当地和灵活地使用英语的能力,即语用能力。根据我们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状况来看,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途径的发展:

1 语言知识的讲授应结合其语用知识

英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交际既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既可以是信息接受,也可以是信息输出,或者两者并行。不管怎样,语言交际的前提是掌握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换言之,语言水平(language proficiency)是语言交际得以发生和进行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瞎子英语”是语言水平的缺陷,严重影响交际的过程和效果。但另一方面,是不是语言水平高,语言交际能力就一定强,交际效果就自然而然地好呢?无数的研究文献和学习者的个案表明,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交际效果并不理想。

2 跨文化语用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因此,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语言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语用层面上,文化价值观与言语行为彼此相互作用。因此,语言教学必须以文化为导向,促使学习者真正做到文化的相容、相知。下面例子中的apple of discord是属于西方文化特有的,我们的学生如不具备相关知识,必然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1):A:Ann is a very nice girl in our class.

B:You think so.She is really an apple of discord wherever she appears.

例句

(1)中A认为Ann是个不错的女孩,而B却不这么认为,说Ann是个apple of discord。这里的apple of discord来自希腊神话,讲的是海神之女Thetis和希腊英雄Peleus结婚,未请掌管争执的女神Eris参加,她因而大怒,决意不邀自来,在婚礼上制造不快。她送出金苹果说是送给最美丽的人,从而引起众神争夺、产生不和。据此,apple of discord意指“祸根”或“纷争之源”。因此,例句

(1)中B实际上是说Ann是个到那都是个惹事生非的主儿。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语言层面和语用层面上的文化教学都要重视,不断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i)在课堂上,教师可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语随文地进行说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的。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运用上存在较大差异的言语交际行为(如称呼、问候、告别、道歉、邀请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相关领域中英汉文化背景差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便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

(ii)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

(iii)第二课堂是提高语用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单纯的语言教学之外。可设立西方文化课,举办讲座、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思想、尽情展示英语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兴趣。

(iiii)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广播等声像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还可根据具体情况,举办英语晚会、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

3 培养语用推理能力,强调语境的动态性

语用推理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机制,在交际行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出自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1967),在此基础上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在论述话语的交际和认知时,强调语境的动态性,在不同的语境假设中,通过推理、思辨,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取得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Sperber & Wison,1986/1995)。例如:

(2)—A:Is Mike engaged?

—B:He’s bought a ring.

在上述例句中,A必须识别B的暗说才能掌握其真实的交际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在例

(2)中,B的真实意图是通过“他已买了戒指”向A暗示“他已订婚”这个事实。又比如:

(3)John is an experienced doctor.

这句话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判断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因为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可能会有不同的话语含义(a)或(b):

(a)John is an experienced doctor,indeed.

(b)John is not an experienced doctor at all,for recently he has failed in an easy operation.

据此,语用推理和语境的动态思维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外语教学而言,应对学生提供相关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用认知能力,在话语中寻找关联,在关联中建立语用推理的依据。从而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特定的交际意图,对特定的对象,用特定的语用风格实施特定的言语行为。一切均应以不同的语境因素为转移,在外语学习中养成善于推理、动态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三 结束语

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传授语用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在目前仍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仅从语用能力的范畴和在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了一些讨论,以便推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用意识的改良和发展,从而促进教学中语用效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 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3] Levison,S.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Rivers,W.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

[5] Rose,K & G.Kasper.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 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7]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

[8]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9]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1] 张巨文.语用与教学:“上而下”路径实施的几点看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 [13] 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

(3).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反语及其语用理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人民银行先进事迹(大全10篇) 脑电图进修总结(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