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喜福会》翻译与赏析

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喜福会》翻译与赏析

小编:

摘 要:以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为代表的亚裔文学一直是展现中西文化差异的平台。然而长久以来对亚裔文学中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翻译界却较少。本文以《喜福会》的翻译版本为例,从《喜福会》及其作者简介出发,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继而从翻译的角度进一步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喜福会》;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一)风俗文化的差异

在世界各国,由于每个国家发展的背景和历史不同,就造成了每个国家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另外,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历经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断积累和继承形成的,这也反映了文化本身继承性和发扬性的特点。正是由于每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翻译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差异。举例来说,在中国每当过年时,我们要贴红色的春联,穿红色的一幅,不仅代表喜庆,也代表着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年的美好祝福;但是在国外,红色仅仅代表着颜色的一种,并没有其他的特殊含义,这就体现了两者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总体而言,从民族风俗文化上无不体现着中西方的差异。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早在古代时期,孔子孟子就提出了影响我国人们做人做事及思维方式的思想,即:中庸之道。可以说,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脉络中,“中庸之道”一直贯穿其中,它指导着中国人无论在说什么做什么都主张一种不偏不坡的方法,既不追求突出自己,也不使得自己落后于众人之后,既不会使得自己过于显眼,也不至于使得自己得罪他人。但是在国外人看来,中国的这种“中庸之道”却是他们极其不能理解的。他们认为,明明可以做得很好那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做到最好,如果真的不能做到,那也不勉强。这种思想在对外国作品的翻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使得中西方的差异思维也显而易见。

(三)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作为影响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人们日常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本上来说,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及其特点的整体认知和评价。由于上文提到的中西方之间的民俗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各国人们在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之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都了各自的差异。从我国来说,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影响,非常重视集体主义,而不赞成个人主义或英雄主义,在他们看来,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贬义的含义,他们一般是指那些不顾众人的利益,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为大家所不耻。但是相反的,在西方国家,人们却非常赞赏这些个人主义或英雄主义的人,认为他们能做到常人所不能的,能展示出他们个人的奋斗和拼搏的意志。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不同国家的价值观不同,在翻译西方国家著作时我们就需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文化内涵,在了解当地文化和价值观的背景下再去翻译,而不能仅从字面上进行翻译。

二、《喜福会》的翻译与赏析

在经过上文对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以《喜福会》中的个别翻译为例,分析《喜福会》的翻译,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赏析。当前,在我国流传比较广的翻译主要有两种,即:田青的翻译和程乃珊,严映薇的翻译,下面我们在对《喜福会》进行翻译赏析时也主要是以这两个版本的翻译为主。

例子:I think my mother's English was the worst, but she always thought her Chinese was the best. She spoke Mandarin slightly blurred with a Shanghai di-alect.在程乃珊和严映薇的翻译中,是这样的:这些人中要数我妈的英语最糟糕,而她总强调,她的中文是众人中最好的。她会讲一口标准的国语。在田青的翻译中:我想,妈妈的英语说得最糟,可她总以为她的汉语讲得最好,她讲的是略带上海方言的官话。我们先暂时不讨论两位译者中哪位翻译的更好,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小说中描写这句话的背景,那就是在当时,母亲在通过众多磨难终于在美国落下脚,准备开始迎接新生活时,发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母亲吴夙愿无法做到心安理得接受美国文化,于是她继续坚守着中国文化,她们组织喜福会、打麻将、穿中式的衣服、吃中式的食物,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坚守中国文化而奋斗。在与他人交流时,母亲吴夙愿的英语不好,但是她自己总是坚持自己的中文好,而且总是坚持使用乡音同女儿们交流。她的这种做法不仅表达她对美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排斥,也表达了对自己乡情的坚持。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如果想要全部的表达出母亲的这种感情,就必须对其这种对中国文化的坚守给予充分的表达。在程、田两位译者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句的翻译中,两位对母亲的这一感情的翻译还是很合理的,恰当并且完整地表现出了母亲在美国生活却依然坚守中国文化的态度。

三、结语

《喜福会》之所以能够一经发表就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不仅与作者自己的文采文笔分不开,也与作品中所展示的中西文化碰撞的魅力分不开。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西方的读者能够从中找到东方的韵味,东方读者也能从中读出中西方的那些故事,从而加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译者在翻译《喜福会》或者说以《喜福会》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作品时,更应当在具体的文本翻译过程中尽力传达出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原作者所想要表现出的文化魅力,达到为读者传递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

参考文献:

[2] 张成安.亚裔文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喜福会》及其中译本个案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3,(18)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天边外》中土地与海洋的原型意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党小组工作汇报总结(精选7篇) 2023年纯正基层风气心得体会(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