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官到能贫乃是清

官到能贫乃是清

小编:

清代学者戴远山曾为去云南赴任的友人写过一副贺联:“诗堪如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作者以诗品之清衬官品之清,鼓励做官的友人一心为民,不计较自身利益得失。

中国自古以来,官员就有清贪之分。何谓清?淡泊、寡欲、俭朴、廉洁等等。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贫。当官而不贫,就算不得清官。

当官而贫,绝不是因为没有本事赚钱,而是从心底里追求清贫的生活方式。

甘于清贫,来自于对欲望的掌控和节制。《荀子・荣辱》中讲,“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人都有基本的生存需求,却不能欲求无度,“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结果必定会是“聚敛而亡”。因为欲望的深渊永远也填不满。

老子说,“见欲而止为德”。在金钱和物欲面前,能够自控、自制,方见官德之美。北魏三朝元老长孙道生,俭朴自持,不慕奢华。他的府第矮小简陋,较之连街的华宅高院相形见绌,十分寒酸。他的儿子觉得有失体面,多次劝说父亲修缮未果,便趁父亲出征之机,对住宅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不但四周建起带有廓屋的堂庑,而且筑起了高大华美的门楼。长孙道生得胜归来,看到改建后的府第,大为震怒,不但动用家法严厉惩罚儿子,还拆毁了新建的堂庑和门楼,重现清贫的原貌。

甘于清贫,来自于自觉和情愿。被康熙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官职从知县当到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官阶虽越升越高,可生活却越过越苦。何故?原来,他在以自己的行动躬行“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他为官20余载,天南海北只身一人,不带家眷。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居室中看到的只是“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如此为官一生,清廉一世,若不是处于自觉和情愿,怕是早就改弦易辙了。

无论是对欲望的自制还是对清贫的自觉,归根结底是一种美德,尤其是一种可贵的官德。把清贫为官、不为任何利益所诱惑,视为最高尚的品德乃至自己的生命,宁肯过清苦的生活,宁肯被人讥讽为寒酸、不入俗流,也绝不丢掉、放弃这种品德。久而久之,这种品德成为一个人的素养,成为一种习惯,进而转化为一种信仰和信念,终于成为指导和支撑自己“能贫”的巨大力量。这就是长孙道生、于成龙等人为官能贫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相形之下,封建社会众多贪念丛生、欲念不止的官员,缺乏的恰恰也就是这种品德、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力量,因而也就注定他们一定会与清贫分道扬镳,而与贪贿为伍。

与封建社会的官员相比,无论是在宗旨信念上还是在制度规范上,共产党的干部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能贫”的条件,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人,就是甘守清贫、一心为民的典范。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伏尔泰献谀诗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鼓励朋友的留言励志(模板8篇) 2023年开业培训内容 培训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