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说“不以豪放论苏词”

试说“不以豪放论苏词”

小编: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说到唐诗,离不开李白杜甫白居易。说到宋词,也忘不了柳永苏东坡辛弃疾,且都认为苏辛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东坡更被看作是这一流派的开创者。这些评价似乎已成定论,但也有研究者提出,这“并非不易之论”,“豪放”不能概括苏词全部的内容和风格。当代苏学研究者朱靖华教授说:“统观苏轼全部词作,仅用‘豪放’二字评价其‘以诗为词’的贡献,似乎远不能概括其全部内容。”可以说“以诗为词”,是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也是这种观念和实践成就了苏词的豪放风格。但就其对词的全部贡献来说,还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和思想内容,提高了词的品味和地位。清末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评论说“词家之有南、北宋,以世言也;曰姜、张,以人言也。若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朱教授赞同冯煦提出的观点,但指出冯的不足:完全排斥了“以豪放目之”的提法。诚然,对苏词仅“以豪放目之”,或完全否定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是不全面的。

以“豪放”目苏词者,则多以苏东坡豪放词为例进行解读或作概论。西北大学薛瑞生教授在《东坡词编年笺注》中指出:“东坡词开豪放一宗,且词备众体,影响深远,享誉古今。”他首先肯定的是“东坡词开豪放一宗”。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溪集》卷六)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这一句,既是对苏词豪放开朗风格的评价,又是对其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的高度概括,而他的立足点是将苏词作为豪放词看待的。历代词论都少不了就词的风格进行分类,到明代有文人将词分“婉约”“豪放”两派。人们往往将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及更早的李煜、晏殊等,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而说到豪放派的代表,则总少不了苏轼、辛弃疾。其实,也早有人提出了对以豪放论苏词的反对意见,认为苏词400余首(《东坡乐府》300余首,当代近30年经过一些研究者的考证,又陆续增加了近100首,使其总数达400余首,据考证黄州词就突破了100首),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娴熟,且破旧创新,翻新出奇,但有豪放倾向的词作,却不足1/4。婉约词和其他特色的词,却占了苏词总数的大部分,又怎能仅以“豪放”论苏词呢?从苏词内容和篇幅看,其“豪放词”所占比例确实不是很大。“婉约词”的篇幅也并不少,且不少婉约词毫不逊色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外,他还有一些农村词、民间词、游戏应酬词等。那么,到底怎样评价苏词才是公允全面呢?单从数量而言,本人也赞同不以“豪放”论苏词,但对人们何以会用“豪放”概括苏词的风格特点,倒想作些探究。我想,人们之所以视苏词为豪放的代表,可能缘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苏词确有豪放特色,且他创作了最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影响太大,使其豪放倾向成主流。讲到豪放词,往往以《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二是苏词题材广阔,手法创新,彻底打破了晚唐五代至宋初文人词“艳科”的泛滥,使词与诗,成为文学殿堂的双璧。三是东坡婉约词的情感和风格,与他以前的闺阁艳词,确有很大的不同。他的有些婉约词,也很有梗概气。总的看来,豪放词确与苏词密切相关,但豪放绝不是苏词全部。

为什么近千年来,人们对苏词普遍有“豪放”的印象?首先应该承认苏词确实开创了豪放的风气,引领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一代词风的形成和发展。

北宋早期的词作,基本上沿袭五代风气,囿于“艳科”的樊篱之中。其内容无非是“剪红刻翠”“绣幌_筵”,其格调也都是“柔靡纤弱”“哀婉凄迷”。胡寅《题酒边词》对苏轼以前的五代北宋人“诗尊词卑”,论述说“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可见,苏轼之前,文人作词,当游戏之作,不敢留下痕迹,也可见当时词的风气名声不好,与诗不能相比。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戏之作,文人自己也瞧不起。

苏轼致力于小词的创作是他到达杭州之后,山东密州时期填词已渐成熟,且佳作迭出,已有豪放倾向。贬黄州后,不仅词作多,且佳作多,并形成了创作高峰。叶嘉莹在《论苏轼词》中说“经历了一阶段的由尝试而开拓的创作的实践,苏轼的诗化的词遂进入了一种更纯熟的境界,而终于在贬官黄州以后,达到了他自己词作的质量的高峰”。胡寅《酒边词序》则指出:“及眉山苏氏,一洗_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叶教授所述,对苏词有两个肯定,一是诗化词,包涵了创作题材和手法。二是黄州时期,苏词达到了“质量高峰”。胡寅完全从苏词“逸怀浩气”论其高妙。这也是肯定其“豪放”词风。王灼则从苏词的历史贡献而言,评价极高,认为苏词提振了词风,扭转了词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从词的浩然正气一端而论的。

东坡先生运用手中如椽大笔,抒情言志,仅在黄州就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纭返仁十首词作名篇。据考证,东坡黄州编年词总数突破100首,占其整个词作的1/4强,创造了中国词坛的辉煌。其题材、词境大大开拓,诸如人生、友谊、爱情、风物、游览等等,都进入他的词作之列。从苏词中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词作来分析,即可窥见其豪放的风格特点。

以上所举三例,是苏东坡具有豪放倾向的词的代表,但题材、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都有所不同,更别说婉约词与豪放词相比又会有多大差别。因此,评论苏词,真的离不开他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生活境遇及思想感情,以某一个风格特征来概括其全部词作的特点是有偏颇的。

人们不否认苏轼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这是他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将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到词的写作之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但苏词中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并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这类作品仅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婉约词则占有绝对多的比例。一些名作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新郎》(乳燕飞华屋)都属婉约词之类。这类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既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对苏轼的婉约词,仅以传统婉约词的题材和风格特点来论述,也是不对的。此外,他还有抒发“逸怀浩气”的清旷之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体现“仙才灵气”的幽隽之作,如《满庭芳・归去来兮》;描写农村风物的韶秀之作,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还有诸如《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表现出词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表现词人纵情山水的生活情趣;《临江仙》(夜归临皋)表现了词人精神上的苦闷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表现词人以浩然正气迎接生活的旷达胸怀。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词作,都有苏轼创作的个性特色,都与过去词的题材和风格不同,也都体现了苏词独特的艺术价值。这进一步证明了苏词是丰富多彩的,题材多样,风格多样,不拘于某一方面。因此,不能单以豪放论苏词。

还有人评价道:苏词堂庑特大。在题材上冲破传统的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范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举凡送别、闲适、壮志、旅怀、风景、农村、怀古、咏物、贺寿、悼亡、嘲谑等皆可入词,达到得心应手、无适不可的境地。苏词不仅内容丰富,表现重点也有所转移。如果说以前词体多写歌楼酒馆的旖旎风情,在苏轼手中,则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这也就是朱靖华教授所强调的苏轼“以诗为词”对词所作的贡献。

来具体分析一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非花):

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词被王士祯誉为“压倒古今”的“神品”。词人咏物拟人,借杨花刻画出一位伤感幽怨的思妇形象。朱靖华在《苏轼词新释辑评》指出:“作者深挚之情,奇特之想,新奇之喻,振起全篇,上、下片遂成一体,显得超凡脱俗,笔酣墨饱,神完气足而余味无穷。这大概也正是苏词‘次韵’之所以能够压倒原作的地方。”邱俊鹏先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琐谈》云:“全篇处处写杨花,极尽变化,姿态横生,但诗人在咏杨花时,却把柳枝的柔弱,柳叶的细长,柳絮的轻盈,传说、结局,统统调动起来写人、抒情、言志。其间牵合关连,委婉曲折;反复倾吐,感慨幽深,真不愧为千古绝妙好词。”

总之,可以用况周颐的评价作个总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风词话》卷一)。这句话不仅可评价杨花词,也可评价苏轼其他大多数词。不论是豪放还是婉约,有了“真”字做骨干,就会立起来,有气概,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人所爱所赞,因而流传千古。

热点推荐

上一篇:怀曾敏之先生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科研实践总结报告(汇总13篇) 2023年奋进新时代演讲稿(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