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李锐小说《无风之树》书名及题记的佛学意蕴

试论李锐小说《无风之树》书名及题记的佛学意蕴

小编:

摘 要: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以“文革”为叙述中心,以书写人生苦难为主要内容。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自评“这一次是真正地超越了自己”。如果从佛学的角度去细细地品味《无风之树》,会感觉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佛理小说,处处隐含着禅思,书名就是参禅的话头,题记就是蕴含禅机的语锋,句句直指人心。

关键词:李锐 《无风之树》 书名 题记 佛学

当代作家李锐于1994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以“文革”为叙述中心,讲述了“文革”浩劫、战争屠杀、贫穷困顿、生老病死、善恶纠缠等人生苦境,摹写了苦难中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悲观绝望、冷漠隔阂、愚痴麻木、浑茫迷惑。作者之所以要把叙写人生苦难作为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因为作者认为:“有贫困而没有苦难,再贫困也没有文学的意味。贫困是一种现状,苦难是一种人心体验。”只有“当人被挤压到最低点的时候,当人被生存的境遇几乎还原成动物的时候,对于处境和处境的体验才被最大限度地凸现出来”。①因此,小说将人生的苦难放大到了极限,让这些苦难深重到让人无法忍受,而又无处逃避,深重到人不如牲畜,甚至生不如死。置身于这种无法出离的苦难中时,人会本能地追问苦难的成因及根源。然而,思考这样的终极追问,需要超越文学的界限,将文学叙事提升到哲学表述的层面。

作者自评《无风之树》:“这一次是真正地超越了自己。”②笔者认为,作者所说的“超越”,主要是指思想和认识上的自我超越。作者向来以“文革”为终生的追问和表达的命题,而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文革”的成因,同时也找到了所有人生苦难的根源。在笔者看来,正是圆融精深的佛学智慧启迪了作者的思维,令作者的内心顿然明彻。这种思想的自我超越,犹如禅坐之后的顿悟,一念畅通,一通百通。由于作者将佛学精义巧妙地融入了小说的字里行间,使得整部小说处处蕴含着佛理,处处隐含着禅思。本文仅以该小说的书名及题记为例,阐发其浓厚的佛学意蕴,求教于方家。

一、有风?无风?风生何处?

“无风之树”这一题目,大概取自《韩诗外传》卷九中的诗句“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诗在文中也确实出现过。在小说的第十章中,公社主任刘长胜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召集矮人坪全体社员开会,准备在矮人坪揪出阶级敌人,清理阶级队伍。会上,他让苦根儿(赵卫国)为社员们宣读毛主席亲笔批示过的中央文件:“……我们也组织大学毛主席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革命的理论、方针、方法和政策,大批中国赫鲁晓夫及其代理人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妄图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树欲静而风不止’,阶级斗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念到这儿,刘主任给矮人坪的村民们讲解:“知道什么叫‘树欲静’吗?啊?树欲静就是说树它倒是想停住、想歇歇,可是风他妈×的一股劲地刮,一股劲地刮,刮得你想停也停不住,想站也站不住。阶级斗争也是这个样子,也是他妈×的不由人,你不想斗也不行!知道了吧?这都是原则。”③刘主任对“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解释,正是这句诗在“文革”时期的引申义。此处的“风”,已不再是一种自然气候,而是一种政治气候,一种社会环境,是政治家对当时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此处的“树”指代的是人,小说第四十一章说:“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棵树。”有风,所以树动;有严峻的阶级斗争形势,所以人要搞运动。运动的发动者们认为“有风”,而作者却将小说题目定为“无风”。到底是有风还是无风?是理解这部小说思想内涵的关键所在。

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多为无风。如第一章的“冬日无风的黄昏”,第十二章的“没有风,也没有云”,第三十章的“没有风,白白的太阳暖暖地照过来”等。自然环境往往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看似有风,实为无风。因为所谓的“风不止”只是运动的发动者们从政治的视角出发,对社会环境的一种推测。例如,被苦根儿认定为显而易见的阶级敌人的矮人坪唯一的富农拐老五(拐叔曹永福),事实上只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胆小怕事的农民,他是因为答应为哥哥守家看地,为了信守对哥哥的承诺,才没有逃走,因此而成为矮人坪唯一的阶级斗争对象。拐老五的存在不会对任何人、任何群体造成任何威胁,可刘主任和苦根儿为什么非要把他当作阶级敌人揪出来批斗呢?这是因为,如果不把无辜的拐老五设为假想敌,阶级斗争就找不到斗争对象,政治运动也就无法开展了。正如刘主任在小说的第二章中所说:“曹永福,矮人坪要是没有你这么个富农分子,这阶级斗争、政治运动啥的,还真没法子搞啦。你还真有用啊你。”显然,这种社会环境中的风的存在,是人为的,是无中生有的,是从人的心里生发出来的,是“文革”时期独有的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心态。这样的风来源于心。心动,故风动。所有人共同的心动,导致了全社会的风动,进而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树动。是人们自己的“心动”把自己卷入了那场情绪激进、心志狂热、不辨是非、丧失理性的政治运动中的。用作者的话说:“‘文革’是一场所有当事人自己给自己造成的浩劫,‘文革’是一场所有的外国的和中国的‘理想’加在一起燃烧起来的废墟。”④

因而,寻找“文革”的成因,应从每个人的内心去寻。处于“文革”时代的每个人,无论是发动者、施害者、受害者、旁观者、逃避者,都应扪心自问,自己为阻止那场灾难做过点什么?自己是否也曾存有迷妄心、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轻慢心、贡高心、邪见心……自己这些心念是否也曾有意或无意地催化了“风”的形成,助长了“树”的摇动。不去反省自心,只是一味地从外界追问原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寻找借口,这是一种内心的怯懦和自我开脱。作者呼吁,对于我们自心的追问,“或许,这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可能。所有怯懦的逃避,所有卑劣的蒙骗,都是对人的逃避和蒙骗”⑤。

无风,树因心而动。心念妄动,以虚为实,以假为真,是非颠倒,其后果必然是天翻地覆,祸乱丛生。《六祖坛经》云:“自性若迷,福何可救。”⑥“心迷妄动”不仅是“文革”的成因,也是所有苦难的根源。佛教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想要让人通过静心、净心、定心、修心来超越烦恼和痛苦。风自心生,亦应从心止。

二、风动,树动,本为心动

这部小说的题记是四个人对世界的四种不同解释。小说的第四十二章言:“其实,人就和树一样。”题记中的这四个人就好比四棵树。“风”来之际,他们有的如如不动,有的激昂地迎风而动,有的无奈地随风摆动,也有的在绝望中风摧树折。

题记一: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指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子,对僧众解释世界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出自《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原文为:“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⑦慧能以此“风幡之议”一鸣惊人,奠定了其禅宗南宗一代祖师的地位。众所周知,禅师的话,往往是语语禅机,是不能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的。这里的“风”已不再指自然界的风,而是对社会环境之风以及内心世界之风的隐喻;这里的“幡”也不再是指僧院中的旗子,而是指处在“风”的环境中的人。这句话中,幡即是人;这部小说中,树即是人。既然幡、树、人在此处具有相同的含义,那么,慧能所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就可以置换为“不是风动,不是树动,仁者心动”,也可以置换为“不是风动,不是人动,仁者心动”。故,在禅师看来,心动是风动之因,也是幡动、树动、人动之因。心若不动,便能像禅师们一样,处浊不染,毁誉不惊,八风拂来,如如不动。

题记二:政治家毛泽东宣布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言为心声,政治家心系政治,自然会从政治的角度去解释这个世界。在“文革”时期的政治家们看来,阶级斗争是主导这个世界变化和发展的动因,所以政治运动不能停,一旦停止,就会导致阶级地位的转换以及国家政权的更替。所以,阶级斗争的思想和言论一直笼罩在“文革”的上空,小说也正是用这些言论,再现了那场惨剧的无情和残酷。如第二章中的“毛主席早就说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第十章中的“有一个反革命分子……跳楼死了。当然,反革命自杀是难免的,但是少了一个反革命教员”;第十一章中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第二十章中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毛主席说‘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不管阶级斗争多么复杂,我们也要把隐蔽的不隐蔽的敌人全都揪出来,也要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把矮人坪的阶级队伍清理好”;第二十九章中的“毛主席就是伟大,不是毛主席的指示,哪能清理出这么大的问题呀,哪能知道富农阶级分子阶级敌人这么猖狂呀”;第三十一章中的“毛主席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等等。“文革”之“风”源于“文革”之“心”,心无定力,自心生风,风摧自心,这种作茧自缚、自尝苦果的行为是何等的悲哀。所以作者才会感慨:“现在,当我如此清醒地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我根本无法表达沉浸在这个故事里的时刻,那种深冷透骨的悲凉。”⑧

《起性论》中言:“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因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⑨“文革”的苦难正是随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心念的产生而生,又随着这种心念的断灭而灭的。若想让“文革”的悲剧不再发生,每个人都要各静其心,各定其心,各修其心,去除心之迷妄。从今往后,再不能单纯地从政治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这个丰富而多元的世界;再也不能为了满足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去破坏人伦、弃绝情感、禁锢思想、摧毁道德、煽动人心;更不能用占有外物的寡多作为评定人心善恶的标准。

题记三:矮人坪生产队长曹天柱无论高兴还是生气,都只用一句话总结世界:“我日他一万辈儿的祖宗!”

天柱这句“口头禅”在文中出现过十几次。他之所以会将这句话作为对个世界的解释,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所经受的苦难太多了。他的心被长期浸泡在贫穷、病苦、困顿、无奈之中,内心的压抑无处宣泄,从而凝固成了这样一句恨天怨地的咒骂。同时,用一句咒骂他人祖宗的话来总结自己身处的世界,也在暗示着天柱行有不得、不问自心、一味怨天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天柱作为队长,理应是矮人坪的一棵最高大、最茂盛的树,理应是一棵能为这里的村民们挡风遮雨的树。然而,在“风”来之际,天柱却选择了表面迎合,背后咒骂,随风摆动。他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隐忍和软弱,纵容着风的肆虐;正是自己的随风摆动,助长着风的力量和风势的形成。例如,刘主任霸占着天柱为矮人坪的村民们娶的“公妻”暖玉,天柱因此而痛恨刘主任,但却敢怒而不敢言。小说通过暖玉的内心独白,道出了以天柱为代表的矮人坪村民们内心的怯懦:“你们这群软骨头,把你们都绑在一块,你们也不敢碰他一个手指头,你们除了骨碌骨碌地瞪着个大眼睛,什么也不敢干。等他一走,你们就全成了英雄了,就全都骂他,多脏的话也吣得出来……一村子男人挡不住人家一个,倒跑来找我的麻烦,你们也算是男人……你们这群软骨头,连做梦都不敢对他说一个不字。”⑩正是他们的胆怯和退让,滋养着刘主任的无耻和贪婪,可他们却浑然不觉,不知自省。再如,天柱明知道被确定为阶级斗争对象的拐叔是无辜的,是被冤枉的,但却没有挺身而出,主持公道,维护正义,而只是劝说拐叔:“我就说,拐叔,忍两天吧,忍两天等刘主任一走,这事情也就过去啦。”{11}而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拐叔被彻底孤立,绝望自杀。

拐叔的自杀,终于激起了天柱的反抗,毅然在苦根儿揭发刘主任的材料上按了手印:“告倒那个狗日的就替拐叔报了仇了,那个狗日的就别想再把暖玉领走了!要不是那个狗日的来传达文件,咱矮人坪啥他妈×的事情也没有。”{12}在天柱看来,矮人坪的政治运动之风是刘主任带来的,他走了,“风”就会停了,矮人坪的“树”就能归于平静。然而,他根本预想不到,一旦那个“一定要弄出点成绩来的”苦根儿当上代理主任,将会在矮人坪做出什么样“改天换地”的举动,兴起什么样的“大风大浪”。 天柱咒骂外界的一切,却不知自己也是苦难的制造者。天柱憎恨逼死拐叔的人,却不知拐叔其实也是死于他和村民们的麻木和冷漠。天柱为了矮人坪的光棍们,在极力地维护着的荒唐的“公妻”制度,却不知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泯灭人性、弃绝人伦的罪恶。天柱内心的迷妄和蒙昧,决定了他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摆脱自身的苦难,更无法解救村民们的苦难。此种苦境正如《涅■经》卷二十七所云:“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听不出声,见不超色,如蚕作茧,自萦自缚。十二时中,无片时快乐,至竟终成废人。”{13}蚕死茧中,喻世人沉迷于欲望,而导致生命本真的沦丧。春蚕结茧自囚,世人以痴迷的欲望营造物质和精神之茧,结果使自己缠缚其中,意欲解脱苦难,首先要做的是除却内心的欲望、迷妄和蒙昧。

题记四:拐老五在人生最后一瞬间总结世界的时候,只用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其实只是被他弄出来的一个声音,那只被他坐了许多年的小凳子,在倒下去的同时发出了一个轻微的响声――“咔当”。

拐老五是守在他的富农哥哥土地旁的一棵孤独的“树”。就因为脚下的土壤曾经肥沃,便被刘主任和苦根儿认定为是一棵可以肆意摧残、无需同情的“树”。这声“咔当”,不仅是拐老五坐了多年的小板凳倒地时发出的声音,也是拐老五这颗“树”被风吹断时所发出的凄苦的断裂声。拐老五之所以要用“咔当”这个声响来解释世界,一是因为这个世界如同人间地狱,黑暗、寒冷、痛苦、令人无语;二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了。“我就想,算了吧,不和他们说了,自己闷着吧。”{14}无处申告的冤屈以及无人分担的痛苦终于把他逼上了绝路。这声“咔当”也是拐老五用自己的生命对黑暗世界的抗议和控诉:“我倒要看看,我没有了,他们还咋清理,咋整顿?我倒要看看他们的那队伍和阶级都怎么办?”{15}然而,这声“咔当”实在是太“轻微”了,既澄不清他含冤受屈的事实,也惊不醒那些麻木冷漠的灵魂,更抵挡不住猛烈的“文革”之“风”。所以,小说在描写拐叔自杀那天的天气时明确写道“没有风”,而天柱在听到拐叔自杀时的感受却是:“拐叔也不再了……风还在,风从脸上刮过,脸上一阵冰凉。”{16}

像啜饮香茗一般,从佛学的角度去细细地品味《无风之树》,会感觉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佛理小说。书名就是参禅的话头,题记就是蕴含禅机的语锋,句句直指人心,期待着读者的心领神会与豁然顿悟。

①④⑤⑧ 李锐:《无风之树》,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141页。

⑥⑦ 赖永海:《佛教十三经・坛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页,第31页。

热点推荐

上一篇:喧闹之中的一曲“灵魂清凉”之歌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硬笔书法撇的教学反思(优质5篇) 城管个人年终总结报告(优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