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

论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

小编: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是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的成功;新课程的问题

一、首先谈一谈成功的感受

(一)它使我初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性质,了解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认识到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作好准备,对于一个高中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课程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的,哪些是选讲的,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按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

(二)它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三)它使我们明白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的最大受益者: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教学课程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新课程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另外,新课程要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二、它使我们明白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一)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二)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在的数学注重实际应用。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备好课,做好教学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有人说“七分备课,三分讲”,就是这个道理。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得失,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其次再谈一谈问题所在

(一)双基目标落实不到位

新课程教学目标不但重视双基目标而且对其赋予新的内涵.新“双基”与过去相比,内容有所增减,例如对三角恒等变形要求降低,增加了统计、导数等.它更强调“双基”的形成过程,强调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落实双基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必须明确的问题,但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课堂教学中双基目标缺乏或含糊不清,教学中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仍然存在.例如,对集合中“三性”的训练过于细微,对定义域过于人为化的技巧训练,等等.在运算技能的训练中,经常人为地制造一些技巧性很强的高难度计算题,或者技能性不强,但是计算非常繁琐、意义不大的计算题.这样的训练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们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单纯是为了熟练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训练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技能训练必须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二)片面课程资源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应是数学新课程课堂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缺乏认识或经验不足,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现象

(三)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生活与数学的接轨.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数学的“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教师角色转换的失衡

数学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包括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咨询者、“模特儿”)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

(五)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形式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新的完整的界定.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问题,表现为

1、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实质

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米,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学生之问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倡导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合作交流来探讨的问题,必须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后方可进行.

2、有活动无体验,有温度无深度

新课程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在教学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活动是随意的,缺乏明确目的,学生忙这忙那,却美其名日“动中学”.新课程提倡的活动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意在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3、板书让位于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出现了只重视多媒体形式,而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成了电教的播放员.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刺绣心得体会(实用9篇) 2023年店面租赁合同免责协议书(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