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回归世俗生活现象世界中的身体美学思想身体美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论回归世俗生活现象世界中的身体美学思想身体美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小编:林瑾

舒斯特曼开创的身体美学研究正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刮起一股旋风,以新实用主义为核心的身体美学思想振聋发馈。身体美学的提出很晚近,但身体美学思想或者关于身体的思想、观念、身体的定义却是亘古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是因为我们可能找到一个单一的定义,而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单一的定义,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对身体的定义。从纵向来看,关于身体的观念、定义、思想受到社会发展、历史变迁、宗教哲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横向来看,不同的地域、民族、国家对于身体的看法和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在现代意义作为肉身存在的肌体的身体也许并不是普世的关于身体的定义,身体也可能是神的、虚无的、主体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中西身体美学思想的演化发展中来理解身体、认识身体、思考身体。

一、 身体维度下中西身体美学思想的划界纵观中西身体观念和身体美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依据灵与肉的相互关系,从身体的维度审视中西美学思想发展史,可以将其大致分为神肉崇拜、灵肉和谐、灵肉相分、肉的凸显几个阶段。灵与肉的关系作为身体维度下中西身体美学思想的划界的依据的根据在于身体思想、观念的变迁和发展正是在和灵的相互关系中才得以突围、得以审视。在西方,作为与肉(身体)相应的灵至少有三个意义:神、上帝、理性。在中国,作为与肉(身体)相应的灵大致有四个意义:神、儒家的伦理实践理性、佛家的空寂之理、道家的大道。

神在中西的原始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凡是原始人无法解释的自然力量都以神来解释,身体的生殖能力在原始看来是最为神秘的。在母系氏族社会女人作为主要经济、生产力来源,并且能繁育人日,女性身体成了崇拜对象;在父系氏族社会,男人作为主要劳动力,但作为主要劳动力来源的人也是源自身体的生殖繁育,男性身体成了崇拜对象。人日的生产在原始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解释的、是神秘的,只能归因于神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会意兼形声。从示从申,申亦声。申本义为交靖、生殖。示指先人序列。示与申联合起来表示繁育众庶的先人。本义:繁育众庶的先人、人民的祖先。引申义:繁育万物的天灵川。可见在古代汉语神的词源学意义上,神也是作为对于生殖力的崇拜的不可解释之解释。在这一阶段与肉相对提的灵即是神,即神,灵也川。

在现代汉语中,神有如下义项:①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的人物死后的精灵;②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③形容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J凉异的;④精神、精力;⑤神气;⑥聪明、机灵;⑦姓。川本文所说的原始文化中的神应属于第一释义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是对于不可解释之力之理的解释。

由此可见,deity的释义是基于god的释义,而god的释义在《Concise 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的释义①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①意义相同,侧重于莫可名状的自然神,即是本文所说的原始文化中的神肉崇拜中的神的意义;《Concise Oxford EnglishDictionary》中的释义②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②意义相同,侧重指人格神。因此,无论中西,在原始文化中,这种神是一种自然神,是对于不可解释、不能理解的的自然现象的解释,阴阳不测之谓神,是一种崇拜,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即是言不可言也。人类学研究发现,古代氏族中的图腾崇拜很多都源于生殖崇拜。

而从生殖崇拜发展到以身体来解释世界现象的万物有灵论(如盘古开天地①)之后,再到任何神话都用想象并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取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城月,对于某种现象不论真实的或虚幻的现象感到惊奇,就力求弄清楚这种现象时如何发生的,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的人格神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这点不属本文探讨范围,但在此我们确定一点,在原始文化中的身体是神肉崇拜的身体,灵在这一阶段体现为莫可名状的自然神,是对于一切不可解释之力之理的解释,也是对于身体的生殖能力解释。神肉崇拜成了这一段中西身体和身体美思想的特征和划分依据。

此后,在西方经过基督教的传播和普及,灵变成了上帝。在基督教原教旨主义那里,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禁果而具有了性意识,对彼此裸身(肉)产生了羞恶之感,从而打破了伊甸园的美好,惹怒了上帝,因此肉是有原罪的,是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原因,必须被压制。同时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及至笛卡尔、伽利略和启蒙运动,理性变成了与肉相对的灵。在中国与肉相对的灵则是儒家的伦理实践理性、佛家的空寂之理、道家的大道。实践(用)理性是李泽厚先生提出的概念,他在从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四个因素分析了仁的内在结构之后提出了中国文化中儒家的仁的总体特征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首先指的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或理论态度。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热狂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的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智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不是对人对己的虚无主义或利己主义,而是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某种均衡。

对待传统的宗教鬼神也如此,不需要外在的上帝的命令,不盲目服从非理性的权威,却仍然可以拯救世界(人道主义)和自我完成(个体人格和使命感);不厌弃人世,也不自我屈辱、以德报怨,一切都放在实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和处理仁从血缘上看坚持孝梯的氏族父家长传统的等级制;从心理原则上则将礼自外作转化为仁自内发融于伦常;从人道主义上看则将仁爱由亲及人,推己及人,提出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从个体人格上来说则是讲求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塑造上(君子、内圣)。这是原始儒家的实践理性,但经过历代儒家的发展及至程朱理学,原始儒家对待肉的和谐观被打破,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成了儒学正统,即他强调了礼的因素和仁因素中血缘基础上的孝梯之义、和心理原则上的礼自外作,从而成为影响中国至今的伦理实践理性。在中国古代身体美学思想中,灵的另外两个含义是佛家的空寂之理和道家的大道。佛教的空寂之理指的建立在四圣谛说和三法印说上的洞见。四圣谛说指的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的是芸芸众生皆苦;集谛指的是万法诸相以十二因缘为基础皆由条件集合而成;灭谛指的是灭尽贪欲使得人生苦难解脱、灭寂,是佛教的人生归宿和最高境界;道谛指的是通过匕科三十匕品道等灭除痛苦、证得涅梁的正道。三法印说指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梁寂静。诸行无常指的是诸法相皆变;诸法无我指的是一切存在都没有独立的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成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涅梁寂静指的是远离烦恼,断绝患累,寂然常住,出离世间、舍弃我执、离弃爱欲,无所依止,归结于灭,证得涅梁解脱。这既是佛教的空寂之理,为着涅梁解脱,道谛中有五戒、八戒、十诫,其中就有对身体欲望压制的色戒。因此佛教的空寂之理即是和肉相对的灵之一。道家的大道是宇宙的终极规律和本体、本源。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具有本源性、永恒性、派生性。要悟得大道必须去除身体、外物的干扰(这是后话),因此道家的大道之理也是和肉相对的灵之一。 正是在灵与肉的关系上,在灵的概念内涵的变化中我们将中西身体思想作以下划分:中西神肉崇拜期都是在原始文化时期,西方大体在前苏格拉底之前更早的时代,中国大致在商以前。西方灵肉和谐期在前苏格拉底时代,中国则是从西周到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西方灵肉相分期是从苏格拉底到尼采之间的时期,中国则是从秦汉至明代早期。西方肉的凸显期是从尼采至后现代,中国则是从明代中叶到现在。

二、身体维度下中西身体美学思想的分析

人类学对于原始文化的研究早已证明,生殖崇拜是人类早期文明中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原始文化文明遗迹诸如雕塑、洞穴壁画等中有大量表现男女性器的文物,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崇拜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如中国古代的龟兹壁画、陶器陶文,印度的印度教湿婆派和性力派及其湿婆庙宇、西方的欧洲多瑙河流域出土的鱼人石雕,非洲埃及的酒神崇拜、东非的阳具型墓碑,等等。这些原始崇拜甚至影响到了后来部分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的人格神,其他民族的神谱也和印度类似。在这些神谱里主要范畴都是生殖,也影响到了很多部落的图腾崇拜,如鱼、蛇、鸟等,在原始社会,某些女性生殖器和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物演化成了图腾,以及演化成了某些氏族的氏族和标志。这些事实均说明在原始文化中的身体即是神肉身体。诚如恩格斯所说,人类有两大生产: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中,人的生产往往具有物的生产的意义,劳动力是维持部落、氏族和家庭的关键因素,能生殖的身体往往成为被崇拜的神肉身体。神肉崇拜下的神肉身体具有神性、生殖器崇拜的突出特点。

接下来是灵肉和谐的阶段,从西方来说大致在前苏格拉底时代。从中国来说大致在西周到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本文将深受巫祝文化影响的商及其以前阶段并入原始文化)。前苏格拉底时代在海德格尔看来是思与诗相统一的时代,去原始文化未远,神话思维模式,即既包含理性智慧因素又包含情感体验、沉醉等艺术和诗的思维使得存在与思维相统一,表现为文化形态即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希腊文明的自然主义,即奥林匹斯宗教为基础的直观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 希腊人的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之中体美学思想大体向着灵肉相分发展。秦汉到明代前期的灵肉相分阶段的内部是驳杂的,但主流还是灵肉相分。前文已经指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灵不同于西方的理性,他指的是儒家的伦理实践理性,佛教空寂之理和道家的大道。《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论语》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川,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程朱理学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仁2几〕、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因此在儒家看来肉具有隶属性,隶属于以君、父为权威的伦理性实践理性,即儒家的伦理道德行动规范。

在佛家和道家那里,为成佛、悟大道,身体都是需要摒弃的。虽然有道家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但道家的天人合一正如上文所说是建立在弃绝形体、同于大道的基础之上,儒家的天人合一在董仲舒那里更多的是为了论证皇权天授的合法性、权威性,道家、儒家都是从人与环境、宇宙的合一上来说的。因此说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灵肉相分是立得住脚的。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从秦汉到明代早期,灵肉相分的划分只是趋势上的,在这一阶段内部出现了三次波动,分别是魏晋风度、盛唐气象、宋末元朝。前两次波动更多的具有灵肉和谐的味道,后一次则有肉的凸显的意义。魏晋风流中的身体是质性自然、率性而为、深情的身体。并且在道教炼丹重生思想的影响下,身体得到更多的关注(服食五色散、人物品评等)。盛唐气象下的身体也是活力奔放的身体,逐渐替代主张对身体进行苦修的北宗禅的禅宗在这时得以产生。盛唐风气较为开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李氏宗族源出于胡人,陈寅烙先生认为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绝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世所共知他还引用朱熹语录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然即此简略之语句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在本文看来,唐源出胡狄、汉化未深,不仅是唐代史事之关键,而且也是唐代灵肉相对和谐、风气较为开放的原因之一。

二是伦常无序,乱伦之事于皇家尤胜,如作为儿子高宗李治娶其父太宗之妻武媚娘,作为老子的玄宗强娶儿子之妻杨玉环。汉化未深的社会风气昭显出伦理实践理性在这一阶段对身体的隶属性、伦常性的要求不强。

三是武则天颠覆历代父系帝制传统,成为女皇帝,且如同男皇帝后宫三千一般养有男宠。所谓上行下效,闺门失礼之事自然很多。

四是着装上去胡未远,胡装传统外加社会风气影响到唐代女人坦胸露乳的着装。这些原因均导致盛唐气象灵肉相对和谐的氛围。宋末元朝,在商品经济和元代废科举的影响下,仕途无望的文人混迹坊间迎合市民需要创制了一些显情、显欲的作品。《玉蒲团》、汤显祖的《牡丹亭》即是肉的凸显的文本代表。这三次波动与独尊儒术的汉代、崇尚佛教的南北朝、理学盛行的宋代、大立贞洁牌坊的明初形成了中国古代身体美学思想灵肉相分阶段的四次起伏。 和西方尼采以后肉的凸显阶段相仿,受王阳明心学和李赞异端的影响,中国自商品经济繁荣的明代中期以后,身体美学思想也向着肉的凸显发展,一个突出的文化文本标志就是《金瓶梅》的产生。虽然有清初对于《金瓶梅》、《红楼梦》的毁禁,1931年到1978年救亡图存、政治话语的钳制,总的来说身体趋于凸显、解放,到现在大众文化中达到顶峰。

因此,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现代身体美学思想都呈现两个趋势:灵的隐退和肉的凸显。灵的隐退指的是神、上帝、理性、伦理实践理性(君权、男权)、佛教的空寂之理、道家的大道等灵的隐退。肉的凸显包括作为哲学反思的身体和大众欲望化身体的凸显。身体美学思想、美学观念都在向着世俗生活现象世界中的身体回归。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口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的分段教学及其教学内容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管理公寓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3篇) 抒情散文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