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琵琶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琵琶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小编:

琵琶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琵琶是一件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民族弹拨乐器,它有着丰富的演奏技法和独特而微妙的音色。离开了独具一格的音色,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中国琵琶曲的演奏艺术讲究意境和韵味,如果智慧地运用音色,既能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意境又能在韵味中反映出音色的要素,也是演奏家们在二度创作中表现作品内容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

由于历代演奏家们的探索使得琵琶的音色有了一个丰富的音色库,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音色。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在音乐作品中为了表现音乐意境,抒发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从琵琶的音色库中选择音色。

一、在琵琶“音色库”中选择音色

对音色的选择,需要演奏者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不断的创新、积累经验。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个体的差异,所以在审美情趣上也含有差异。演奏者必须在内心建立起对音色的感知,方能在实际的演奏中去发掘并获得预想的音色。如果演奏者没有把心中的音色感知作为演奏技术的指引,也就不会在演奏中表现出对某种音色的刻意追求,因此,内心音色的选择能帮助演奏者对音乐的表达有更为生动的表现。例如《澜江春晓》这首曲目是根据云南著名民间艺人张老五所演奏的三弦曲调改编的。在演奏过程中特别讲究音色的变化,比较典型的是在按音位置的高八度位置拨弦,其音色效果甚 为柔美、宽旷,它很近似巴乌、葫芦丝的音色。而人们一听到这两件乐器的音色就能联想起云南地域和那里的民俗风貌。以上谱例中标出的拨弦位置,使音色起到了增强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春蚕》这首乐曲是运用四首维吾尔族的乐曲组合变化而成的。其中一段选择了模拟维吾尔族的乐器热瓦普的音色,通过右手的小指抵住琴弦的底部(复手上方)的方法,缩短了琴弦的余音,使音色发生改变,原来脆亮的音色变得柔暗,这种音色很容易联想起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曲中,有一段音乐为了突出日本侵略者狰狞、凶残的贪婪本质,在演奏中,采用在紧贴复手处拨弦的技法,使音色变得尖锐、干涩而又刺耳,生动地刻画了日本侵略军邪恶的形象。

以上不同的乐曲,由于琵琶演奏家们在音色库中选用了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乐曲的意境,达到了作品所需求的效果。这是演奏者在审美体验方面的积淀,把体验到的音色要素提炼转化为情感或意境,使音乐能获得最佳的预期效果。

二、用琵琶“音色库”中的音色表情达意

运用最佳的音色,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意境是一种表现音乐作品内涵的高级形态。演奏者的艺术表现欲望源于情感,随着演奏者对音色感知的深入、其音色体验逐步升华为一种复合性的音色观念。以音色为主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在二度创作中形成艺术的表现活力和情感张力。

如果所有的琵琶作品均使用同一类音色,是不能深入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即便在诠释一首音乐作品中,由于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情感、画面均有变化,如果单一的音色势必不能完成理想的二度创作。例如:传统作品《春江花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夜泛舟的诗画,所以演奏音色整体委婉、甜美,就需要多变的音色,去完成不同的画面。而传统武曲《十面埋伏》,作品展现的是战争时的宏伟场面,那么就需要为听众营造气势磅礴的战争场景,选择刚劲的音色为主体。如果采取用演奏《十面埋伏》音色去演奏《春江花月夜》,显然是不恰当的。即便是同一种演奏技法,由于描绘音乐的意境不同,必然在演奏的音色效果上存在着差异。

在琵琶的音色库中,还可以通过左手的技巧来抒发情感,使其变得更加的充实。

刘天华先生,在《虚籁》的创作中采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他虽然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在演奏中却借鉴了古琴和大三弦等乐器的演奏手法,运用左手滑弦(绰、注)的虚实、刚柔交替来变化音色,听来使人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倍感亲切。

为了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演奏家们还在一些作品上,运用了“非乐音”的音色,来描绘作品中的意境,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例如: 《龙船》、《十面埋面》、《霸王卸甲》等。《龙船》中所使用的“非乐音”模拟了锣鼓乐的敲击声,生动地描绘了民间赛龙舟的场景。

琵琶音色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曲目中,更主要的是人物赋予它的情感体现,不同的演奏家,对于琵琶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可想而知,他们所运用的技巧和对音乐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对音色的使用也是风格迥异,百花齐放。

热点推荐

上一篇:超声强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政府采购印刷品需要要求 最新宝妈应聘面试自我介绍(十篇) 最新内勤工作总结简短好 内勤工作总结汇报(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