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长江流域紫玉山药浅生高产栽培技术

长江流域紫玉山药浅生高产栽培技术

小编:沈浩

导读:传统的长形山药栽培不仅对耕地的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地下水位要求非常严格,适宜种植的耕地非常少,而且采挖非常费工,易损伤肉质根。自紫玉山药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及配套的浅生栽培技术问世以来,适宜种植长形山药的耕地不仅非常广泛,而且产品采挖费工少,肉质根的产量、品质、商品性状显著提高。

紫玉山药系增城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长形山药新品种,生育期210天左右,地下肉质根长圆柱形,一般长100~

120 cm,宽5~8 cm,单株肉质根产量2~3 kg,大的4 kg以上;如作浅生栽培,一般667 m2产量5 000多 kg,高产的达6 000多 kg;地下肉质根皮和肉均为紫红色,商品性状好,品质、口感假;该品种植株长势旺盛,适应性广泛。

1 施基肥、整地开沟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上年未种过山药的砂壤土耕地作为紫玉山药的浅生栽培地。3月中下旬,每667 m2均匀施入腐熟猪粪2 000 kg或腐熟鸡粪1 000 kg或腐熟菜饼

100 kg或腐熟豆饼50 kg加氮磷钾含量各15%的进口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25 kg、氯化钾30 kg作基肥,再精耕细耙,起好排水用的围沟和腰沟,按1.8 m宽包沟开畦,畦面宽1.3 m、畦沟上部宽

0.5 m、畦沟深12~14 cm;每整11~13条相连平行畦后,开挖1条上宽0.8~1.0 m的宽畦沟,以便以后搭建网架和防虫治病、叶面追肥和喷施生长调节剂等田间管理。整平畦面后,用小挖锄在畦中间横向每间隔15~16 cm开挖1条底长1.0~1.1 m、底宽6~7 cm、斜度10°~15°的平行小斜沟,上端深5~6 cm,下端深约25 cm,相邻小斜沟的倾斜方向均相互交叉(即如果第1条小斜沟是左边高右边低,则第2条小斜沟是左边低右边高),以便以后定植时每畦可相互呈“品”字形栽植两行;一般每667 m2开平行小斜沟约2 000条,即每667 m2可种植紫玉山药约2 000株。

2 放槽铺地膜

平行小斜沟开挖好后,每条小斜沟放入一根长100 cm、宽6 cm、深3 cm的专用“U”形有很多透水孔的塑料浅生槽,在浅生槽内放入足量的粉沙、菇渣、腐熟木屑、腐熟谷壳等松软填料,然后回填土壤,但要注意浅生槽上端10~15 cm处不可放入松软填料,同时上端回填土壤时,最上端的7~8 cm只回填1 cm厚的细土,留下一空穴标记,以备此处作为山药幼苗移栽定植之用。

回填土壤后,在每畦的畦面中间铺设好2根既可灌水又可追肥的滴灌软管,两根滴灌软管的间距60~70 cm,再将畦面铺好地膜等待移栽定植。

3 种块准备与处理

生产上紫玉山药一般以肉质根作种繁殖。作种的肉质根应在育苗之前临时从地里挖取,以保证发芽整齐健壮,挖起超过20天的肉质根一般不宜作种。同时要求作种的肉质根符合本品种特征,粗细均匀、无分杈、无破损、充分老熟、无病虫害。

育苗前用锋利的快刀将作种的肉质根横切成30~50 g的小种块,如果肉质根非常粗壮,横切后还可纵切1刀,但要保证每个种块都有种皮,每667 m2栽培地准备小种块2 300个,需种量90~100 kg。切后的小种块先晒1~2天,使伤口向内萎缩、切面出现小裂纹,以打破休眠,促进发芽,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浸种消毒5~10 min,取出晾干。

4 播种育苗

长江流域3月中旬为最佳播种育苗期,播种前在大棚或拱棚内作苗床,苗床按每667 m2栽培地铺上面积5.5~6.0 m2、厚3~5 cm的湿润河沙。3月中旬,将晾干的小种块摆于河沙上,上部再盖一层厚3~5 cm的湿润河沙育苗,并覆盖好塑料薄膜;育苗期间,及时防寒、适时通风透气,白天尽量使育苗环境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5~20℃,以促进幼苗早发快发;如果遇上倒春寒,可在大棚内加盖塑料小拱棚或在小拱棚上加盖雨布保温防冻。20天左右,当小种块长出5 cm左右长的幼芽时即可定植。 5 移栽定植

4月上中旬,当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移栽定植,每畦栽2行,行距93~95 cm,株距30~32 cm,每667 m2定植约2 000株。定植时,用小锄头将幼苗从苗床取出,移栽于浅生槽留有空穴标记的上端距顶部2 cm处,每处平行栽植1个带芽的长条形小种块,后用畦沟细土适当覆盖;在破膜移栽时要注意定植穴地膜的破口范围越小越好。

定植后每个小种块只留2个健壮幼芽,其他幼芽全部摘除,结合浇定根水用腐熟清粪水或0.05%~0.10%尿素溶液施1次提苗肥,接着用畦沟细土封严地膜小种块的定植口,以防止热害。然后整理好畦沟,使畦沟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至16~18 cm。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紫玉山药移栽定植后15天内,经常检查幼苗成活情况;如全株2株幼苗全部死亡,及时取苗补栽;紫玉山药幼苗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蝼蛄、小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而死苗,应及时清理并补栽,并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炒香的豆饼、麦麸或青菜叶碎片制成毒饵诱杀地下害虫。

6.2 搭架引蔓及整蔓

紫玉山药茎叶非常茂盛,为保证叶片的光合面积和栽培地通风透气,生产上一般要搭建安装爬藤网的平顶棚架引蔓。即在移栽定植后,每畦畦沟的一侧和事先预留上宽0.8~1 m畦沟的两侧及地块的外侧,每间隔6~8 m埋设一根长2.3 m、横截面10 cm×10 cm的预制水泥柱,水泥柱入土深度0.5 m、露出地面高度1.8 m,如果没有水泥柱可用粗壮的木柱代替,注意埋设立柱后不可影响畦沟排水;每条畦沟的每排立柱和外侧的每排立柱上端用一条钢丝连接固定,立柱上端横向用竹竿连接固定,然后用网孔规格6 cm×6 cm的尼龙爬藤网通过钢丝、架上竹竿固定布满棚架顶部;在搭建网架时,要求每个网架的总宽度不可超过23.4 m,即每个网架一般覆盖11~13条栽培畦,以便以后用机动喷雾器进行防虫治病、叶面追肥和喷施生长调节剂。 另外,每株插1根长2.3~2.5 m竹竿,竹竿上端绑在钢丝上,以便紫玉山药爬藤上架;在插竹竿时,注意避开地下的浅生槽。当山药茎蔓长20~30 cm时,每株山药只留1条粗壮藤蔓上架,其他藤蔓全部摘除,以免长出多条小山药;以后及时摘除主蔓1.5 m以下长出的侧蔓,主蔓1.5 m以上长出的侧蔓则任其生长。藤蔓上网架顶部后适当调整其走向,使其在网架上均匀分布。

6.3 肥水管理

紫玉山药定植后20~22天,用既可灌水又可追肥的滴灌软管浇水追肥1次,以后每隔15~18天1次,共9~10次,每667 m2每次追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5 kg。如遇强降雨及时清沟排渍。

6.4 叶面追肥与植物调节剂的应用

7月上中旬开始,每隔5~7天喷施1次0.1%硫酸锌溶液,连喷6~7次,以使山药肉质根的含锌量提高1倍以上,增强其保健、药用价值;茎叶布满棚架开始,每隔5~7天喷施1次0.1%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3~4次,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8月喷施1次0.1%硼砂溶液,以增强肉质根的韧性。上述3种叶面肥须用机动喷雾器分开进行,浓度均不可超过0.1%,否则会灼伤叶片,且均选择无风晴天下午喷施。

藤蔓爬满棚架后,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70 g对水60 kg用机动喷雾器喷洒于叶面,以控制植株地上部疯长、促进植株地上部养分向地下肉质根转移、促进肉质根膨大。

6.5 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害虫是斜纹夜蛾和红蜘蛛,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褐斑病,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长江流域紫玉山药栽培地只要畦面地膜的四周和小种块移栽定植的破口处、竹竿插入处、地膜破损处及时用畦沟细土封盖严实,畦面一般不会长出杂草,若有可人工适时锄除。如果遇上长时间阴雨天气,导致土壤湿度较大,畦面会长出较多杂草,有的杂草可顶破地膜,此时用细土镇压除草。

7 采收

11月中下旬以后,紫玉山药的茎叶开始发黄并逐步枯死,此时地下肉质根已充分成熟,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期分批采收,采收期可一直延续到翌年的3月下旬;肉质根收获后在常温条件下一般可以保质40~50天。采收时,翻开土壤,将整个山药肉质根轻轻取出,尽量不要碰伤或折断;并将浅生槽取出、洗净、晾干、保留好,以备以后再继续使用3~4年。植株茎叶开始发黄并逐步枯死时或采收前,及时采收茎蔓上的零余子,以备来年作种之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反思性教学与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小升初推荐信汇总(16篇) 精选预备党员会议记录范本(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