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小编:

论文关键词:化;资源;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众多、落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工业化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与生产力,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保护、治理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是以机器大代替手工劳动的化生产过程,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和生产力的革命;它把发展领域从单一的部门突破到国民经济全局,工业化的实质是包括在内的国民经济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作为社会演进的动因与结果,工业化使得工业部门在国民收入、劳动力就业比重和生产要素消耗的比重持续增长。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工业化是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和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与繁荣的动力。

工业化发展离不开道路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主要体现在:提高科技含量与信息化,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及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强调统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的关系,实现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资源消耗和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现状

中国近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的大国,实现工业化还是存在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现象,存在很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缺乏有效机制。

中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出现矛盾,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过去的发展给环境带来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根据专家测算,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二)土地浪费严重

中国是人口众多、土地有限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土地问题的模糊状态,导致制定土地供应政策和实行土地商品化时存在盲目性与浪费性。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中,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和厂矿建设占用农业耕地现象,使可耕种面积减少。

(三)资源短缺,且重复建设

中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矿产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国内保障程度低。尽管资源短缺,但发展过程中受技术限制,资源消耗和浪费非常严重。此外,中国近年来重复建设或者说过度建设比较严重。

(四)人口总量大,剩余劳动力多

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城乡过剩劳动力比较大。受环境、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完全充分就业成为困难。

三、中国工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建设

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需要相应的资源提供支撑。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消费为基础,经济越是发展,能源消费就会越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近年来煤炭消费量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以上。煤炭消费量的80%是原煤直接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能源不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石油供应短缺问题很突出。中国的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七位,而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1]

(二)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度差

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可以保证或基本保证2020年需求的有26种,不能保证的有19种。特别是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三)破坏问题突出

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展,总是要破坏环境。而环境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有限的资源。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同时他们将工业化阶段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这些产业一般是破坏环境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面临更严重的环境破坏,即环境资源的耗竭。目前中国快速发展的产业依然是传统型产业,发达国家都纷纷到中国建厂,或将原料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一定程度上将环境的成本附加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

(四)资源开发与节约得到重视

四、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要求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利用国际资源、资本、际和技术。全球化使得中国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为中国带来了强大的外部环境压力和环境建设动力,可以朝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科学、技术先进的新型发展模式方向发展。

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重视能源综合利用

在工业化发展中,一方面要追求传统的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注意后工业化目标的实现,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制定对外经济战略,特别要防止发达国家的污染出口政策对中国环境的破坏。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应当着重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经济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三)拓展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而且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参与国际竞争。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一是可以通过贸易途径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二是挖掘资源开发和节约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等。

(四)发展高技术产业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方面,中国必须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扶持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发展传统产业。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

(五)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即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注重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此基础上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缩短工业化的时间和进程,提高工业化的内在质量。

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中,重点是提高全民资源保护意识,改变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模式,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战略,发展新型节能产业,以全球化的思想发展资源产业。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从中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培育人才,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郭克莎等.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

(2).

4、周光召.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王梦奎.2006~2020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15篇) 最新反诈防范教育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