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小编: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摘 要 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近年有较大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使地方文献工作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当中有些问题尚待商榷。文章对收藏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举措以及未来的展望,加以剖析和论述·供同行交流、讨论和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区域事物的文献,长期以来,她是图书馆藏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者利用率较高的文献,更是体现馆藏特色的标志。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使地方文献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当中有些问题尚待商讨,以便取得共识。

1 地方文献收藏中的问题

收藏,是地方文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在,图书馆界对此发生了一些分歧意见。

1.1 收藏范围

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载体多样,如何从中确定收藏重点?是地方志、地方史、家谱族谱、地方艺文、地方报刊、少数民族资料抑或其他类别?笔者认为必须根据该地区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这种“情况” 可以是历史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也可以三者相结合。应该说,有重点才有特色。但有的图书馆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收藏,就会泛而不专,滥而不精,体现不了特色。当然,全面收藏,突出重点,这是较好的做法。如广东的华侨、上海的族谱、云南的少数民族、陕西的名胜古迹、辽宁的矿产与满文献、湖南的名人资料以及山东的齐鲁文化等等。确定收藏重点,反映地方特点,目的是提高地方文献的品位,增强馆藏特色的优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服务。这是每个图书馆应当明确的。然而,有的图书馆对此却犹疑不决,定不出重点;相反,有的图书馆却重点甚多,不知“重中之重”和“真正重点”是什么?这都是各走极端,影响收藏质量.

1.3 收藏文献的类型和载体问题

1.4 地方文献资源共享问题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也是图书馆极力追求的理想目的。这是因为图书馆应该拥有可供读者利用的文献信息,同时也是图书馆之间的协作行为。为此,这一直是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因涉及古今中外的文献,其中,尤以古籍善本等文献突出,要做到文献资源共享,较之其它类型文献尤难,此前,虽有文章及,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受观念、协调、利益等障碍影响,尤其是馆藏资源保护主义,各自为政等因素作怪,有的甚至到了垄断地步,给地方文献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带来相当麻烦。文献分布,不受国家、地区、文种、出版、收藏等因素影响,所以,有部分文献,此地所缺为它地收藏,而它地所缺又为此地所藏,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应是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所需,如能互通有无,皆大欢喜。然而,事情决非如此简单,操作起来相当棘手,尤其是一些稀有的书刊,各馆视为“镇馆之宝”,不轻易为读者和他馆利用造成文献利用障碍。例如,广东省旧方志,总数约为400种,但全省现缺42种,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安徽、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有关地区单位收藏。经多方联系,国外和港台问题较好解决,而相反国内的收藏,要获得复印件或胶卷,却相当困难,说明国外和港台与内地在价值观念上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建议可否建立全国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开展广泛合作活动,协调解决各馆所缺文献(首要为旧方志)问题。可通过交换、复印、抄写、出版(如“善本再造工程”)等方式,解决各馆所缺文献。当然,馆藏珍贵文献,为他馆获得,要有一定条件,如版权、管理费、使用等应有所规定,但不能太苛刻,代价也不要过高,应为文献资源共享创造条件。有些图书馆利用复本,彼此可互补所缺,减少读者查阅舟车之苦,何乐而不为。希望各馆能打破条条框框,真正做到文献资源共享.为地方文献的发

展,建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的几点举措

2.1 确定目标

2 2 坚持持久性原则

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收藏,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只有经过日积月累,才能保证文献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系统性。可以说,不少馆有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都是经历几代人辛勤努力的结果。切忌紧一阵、松一阵,可有可无,有人就做,无人就拉倒的现象出现。有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存有“四无现象”,即无目标、无机构、无专人、无专藏。这里涉及到图书馆机构设置和专人管理问题。如果图书馆设有地方文献部,情况可能就好些;若无此部门,只依附在古籍部或历史文献部、阅览部等,情况恐怕就不一样了,地方文献就难以形成规模、系统和特点。通观国内的北京、湖南、广东、甘肃、浙江以及桂林、温州等省市图书馆,都设有地方文献部,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开发项目,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比其他馆略胜一筹。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藏量由2002年9万种34万册,增至今年1O万种43万余册,形成了广东方志、宗谱、孙中山文献、南海诸岛和港、澳、华侨历史资料为特色的藏书体系。首都图书馆和湖南图书馆在收藏和开发上,都做出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2.3 积极访购

地方文献的来源, 目前主要来自购买、征集、赠送、交换、复印以及呈缴。由于社会的各种原因.地方出版物呈缴制度,除国家版本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外.省市级图书馆已难保证。因此,必须主动收集省内外发行讯息,及时催缴或订购,尤其是省外和港、澳、台发行动态,应及时订购本省的地方文献。此外,多深入民间了解私人藏书,动员其捐赠,也是一种办法。近年来,广东有关图书馆.分别获得著名学者容庚、商承祚、李育中、梁方仲等后裔捐赠图书,数量都不少,有的十分珍贵。笔者曾在山东省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多年,也从事过地方文献工作.并根据有关线索,曾多次到县市访求了孤本明万历本《充州府

志》、清代学者蒲松龄《聊斋志异图绘》、李文藻著作抄稿本及藏印以及易类古籍一千多种,有所体会,故发表了《齐鲁等地访书偶记》(《高校文献信息研究》2001年第3期)一文。湖南图书馆的征集工作.做得也很出色,先后征得中央一批湘籍首长和海内外人士的赠书。

2.4 科学管理

地方文献工作涉及收集、整理、典藏、阅览、研究等诸方面,要使地方文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便需实行科学管理。如制订有关计划,整理经常化、规范化,典藏、阅览制度化,人员考核化,开发项目分工化。其中,人员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任何事都要人去做。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员置于核心地位,把人员的素质视为工作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标志。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笔者认为,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求熟悉该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掌握著名人物和著述,了解重大事件和掌故,具备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史学、文学与文字学、计算机技术和懂得人际交流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等等。从事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应具多元性、兼容性。试想如果对该地区历史掌故一无所知,对著名人物和著述毫无印象,甚至对文字学知识很肤浅,怎么可以做好工作?怎么与读者交流和推介?因此,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其素质,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科学管理可以引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耗散结构论等方法论原理.这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3 地方文献工作展望

3.1 努力提高地方文献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

3.2 地方文献工作要深入市县图书馆

3.3 倡导地方文献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可分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种调研方法,其目的是了解情况,为科研打下基础。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是文献资源不足(尚有体制、经费、人员素质等因素)。因此,必须经常调查地区内、外文献生产与收存情况,以便及时补救和充实。调查可分文献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三种方式,其中,实地调查难度大,且效果不一,即有时有收获,有时无收获,关键是找到了对象没有,方法是否对头。地方名人(或其后裔)藏书家以及家族所藏族谱,分布广而散,要好好做工作,才能有收获。我个人做此工作多年,从中分析了访查对象的4种心态,即:要名不要利;要利不要名;名利都要;名利都不要。

这4种心态,反映了他们的素质、文化和经济状况的差别,只要掌握好被访人心态,有的放矢,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当然,调查还有一个宏观调查分析问题,是从整个地区了解文献存藏概况,为制订计划提供依据。

谈到地方文献的研究,想起我在1999年主编《地方文献工作论文集》“ 时,对1979年至1998年近2O年来我国有关这一主题发表论文作过统计和分析,共汇集论文条目358篇,又从中选择6O篇编入论文集。从主题分析,论述地方文献收(征)集、整理和典藏这类文章最多.约占总数1/3强,如再加上论述地方文献工作、地方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中法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校园欺凌剧本台词人 中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