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2012用什么迎接艰难的中国经济?

2012用什么迎接艰难的中国经济?

小编:

2012用什么迎接艰难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今年可能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这个看法似乎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实际上,许多经济前瞻性指标都在显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槽糕结果”。经济学家只要长着眼睛都可以看到。

但另一种正在达成中的“共识”却很可能将中国引入更加困难的境遇之中,那就是不管经济出现了多坏的情况,政府都不该施救——一些学者的理由是:经济艰难有利于达成改革共识。

这就要出麻烦了。经济艰难的判断可以同意,但政府无所作为必须坚决反对。不错,4万亿元投资过度,是被“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所害,但因为我们过去被“极端的凯尔斯主义”害了,现在就要180度大掉头,被“极端的自由主义”再害一次?

寻根“事倍功半”

中国要改革,但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改革——思想方法的改革。吴敬琏提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好,原因在于“政府主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我们往往把这类问题的思考集中于“政府主导的方向是对是错的分辨”上,而没有触及一个核心问题:政府主导很容易“偏执”。

第一,中央政府主张一,省级政府主张二,市级政府主张三,一级一级地放大,最后变成极端,然后再180度大掉头,再度一级一级地放大,走向另一个极端;第二,政府永远正确,为了证明正确而“歌功颂德”,也是容易把好事极端化,最后变成坏事的原因所在;第三,还有一种极端是“打折扣”,一级一级地“打折扣”,最后做还不如不做,好事也变成坏事。

所以,极端的思维方式,只惟上、只惟书、不惟实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中国经济改革、经济管理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往往“事倍功半”的关键原因。之前用“凯恩斯主义”托住经济失速,无所不用其极,4万亿元投资变成中央下达的刚性指标,毫无弹性和灵活性;现在,“极端的凯恩斯主义”产生了后遗症,又开始用“极端的自由主义”去惩罚过去的错误。这是在搞市场经济吗?

厘清改革之路

华尔街有句名言:永远不要试图用一个错误去修正另一个错误。延伸来说,用一个极端去惩罚另一个极端,那一定是严重的错误。

经济艰难有利于改革?这样的认知简直荒谬至极。希腊就是先例,拖着虚弱的经济之身“改革”,结果是社会动乱,经济更没戏,不知道多少年才可能恢复。日本的教训更深刻,制造业的逝去,经济的空心化,使得其过去20多年来直到今天,想救都救不起来。

这都是历史事实。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但改革的方向绝非构建“强势金融体系”,而是注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确实会带来很多麻烦,对资源、环境等都会有不良影响,但我们仍然无法向美国学习“清除制造业”:美国人是靠全世界购买它的服务,从而使服务业变成经济主体的,中国显然不具备相同的条件。

我们现在的许多期许也许是错的。比如,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人,实际还是指望政府大力去推动“经济自由化”。他们根本无法摆脱对政府权威性的期许,实际是希望借政府的权威性,弱化政府权威。这不是自相矛盾?改革要进行,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是不是要认真检讨一下?看看过去走过的路有哪些偏差?要不要对未来的方向做出适当的修正?未来要如何改?

热点推荐

上一篇:ICT 助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入党申请书个人不足之处有哪些(汇总18篇) 建设银行贷款承诺书(优秀18篇) 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