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1)论文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1)论文

小编:

[摘 要] 产业集群是为了创造产业优势、产业竞争力而形成的空间上的组织形式。本文阐述了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借用 管理学上的SWOT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最后 提出了促进江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熟的战略选择,以期能对江苏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论文关键词】 江苏;产业集群;SWOT分析 迈克·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使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对集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审视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认为其关键要素会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形成产业集群现象的主要原因。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互助关系,它的效应是上下左右、向四处展现的,不断激发集群内各产业的升级;另外产业集群也有助于克服产业内在僵化、破解竞争过于沉寂的危机,进而将这些现象转化为竞争升级。1998年波特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例如,它们包括零部件、机器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和专业化基础设施的提供者。

簇群还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最后,许多簇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标准的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和贸易联盟等。

本文拟利用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知识,就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集群成长所面临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江苏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一、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兴起,推动以农业经济主导的江苏经济向工业化转变。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但空间布局的分散带来了规模不经济、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系列问题,为有效解决问题,兴办了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引导企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开始由分散走向了集中,但企业之间并无太强的关联性,分工协作关系并不明确,处于一种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

从90年代后期开始到现在,江苏经济开始由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不断增强,以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为中心,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的配套企业,整个企业群落围绕某一特定产业生产,形成了自适应的生产协作体系。为有效提高江苏省县域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2003年江苏省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着力打造100个特色产业集群的规划目标。

目前,江苏不少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或出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如江苏吴江市已经形成了针纺织、喷织、印染化工、机械、铸造等一系列具有强烈关联性与协作效应的特色产业集群,仅横扇镇就拥有横机近30000台,电动横机、电脑横机逾2000台,其中单价30万元以上的电脑横机近100台,全镇7000多户居民中有3600多户直接从事羊毛衫生产,1000多户从事羊毛衫产业相关配套服务;宜兴环保产业有企业近千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产品占国内市场15%以上份额,其中水处理设备占30%以上;扬中低压电器产业板块有生产企业500多家,销售收入近50亿元,是国内同行业首家通过国家评审验收的电力电器企业基地;苏北的邳州板材加工产业板块已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现有各类板材加工企业2850家,年加工各类板材3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5,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

二、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分析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将战略分析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关键的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及外部因素(机遇和威胁)的一种方法,优劣势着眼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遇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上。

本文在此借用企业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部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江苏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内部的优势(Strength) 1.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90年代三资企业的进入,以及21世纪初私营经济的快速崛起,极大地促进了江苏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技术、人才、管理的升级换代和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许多地方逐渐形成了自成特色、规模各异的主导产业。这些区域主导产业成为江苏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源泉。

2.产业呈集群势发展已初具雏形。不仅苏南集群经济发展活跃,而且苏中、苏北集群经济近年来更是迅速成长,甚至超越苏南。

如兴化的不锈钢、邳州官湖木业加工产业、通州家纺和海门三星家纺等产业集群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一些小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如泰兴市溪桥镇的乐器、启东市天汾镇的电动工具、阜宁县宜林镇的玻璃工艺制品、东海县硅产业制品等在国内国际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3.拥有良好的人才素质。江苏省是我国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高等院校和在校学生数,人才教育资源具有比较优势,人才荟萃,人们的文化技术知识水平比较高,具有发展现代生产所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源,2005年,江苏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15所,在校本、专科学生115.98万人,在读研究生7.79万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58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5.5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10.05万人。

而且,几十年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操作型人才,这对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度化十分有利。 4.优惠的政府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开放型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7年,政府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扶持,优先支持对构建产业集群具有关键性、支撑性作用的项目,对中小型投资为主的集群内配套项目进行一定倾斜。

(二)内部的劣势(Weakness) 1.区域发展不平衡,对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尽管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阶梯型差异。

苏南的社会经济实力远高于苏中、苏北两地区,苏北则为相对最为落后的地区。对此,不少地方和企业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认识。

一些地区在规划产业发展时,往往提出“大而全”的计划,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如一个县)范围,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要发展一系列热门产业,如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样样齐全。这种状况表明对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规律性缺少基本认识,特别是缺少产业集群的概念。

2.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创新意识不够。江苏省产业集群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领域,增长方式粗放,产品档次较低,其竞争优势仍主要依赖于低成本尤其是工资成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各种优势。

另外网络不发达,各种专业化的中间机构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发育严重滞后,制约了产业集群的成长。各地集群大都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模仿之风盛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由此影响了集群的持续竞争力。

3.根植性较差。在那些依靠外力驱动发展起来的集群,外来企业与地区经济还没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游弋性产业( loose-foot industries)较多,没有解决好“落地生根”问题。

这些外来性的企业与区域外部企业的关联程度与协同效应远远高于与区域内其他企业之间的关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成长与创新,进而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外部的机遇(Opportunity)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中明确将长三角经济区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与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有效提高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关键在于对两省一市的产业整合,优化主体与配套相互依存的产业链,发挥“磁吸效应”。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一翼,将直接参与到产业整合的区域安排中,有利于江苏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雄厚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实力对现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整合,提升自身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2.拥有指导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产业集群成为提高区域竞争优势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这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公认。近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得以迅速发展。

如美国的波特、日本的野中郁次郎、中国的王缉慈等学者为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江苏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经验也为江苏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如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产业集群,中国广东的专业镇和浙江的块状经济等。这为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把本国(地区)属于“边际产业”和产品(或中间产品)已经进入“标准化”生产的产业转移到具有要素比较优势的中国。作为产业转移载体的对外投资在中国已经愈演愈烈。

江苏在这一国际产业转移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力争在“制造中心”的大环境下快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为江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外部的威胁(Threat) 1.来自周边其他省市的竞争。由于与周边一些省市在区位条件及所面临的发挥环境上多有相似之处,或者可以说很多地区在某些方面拥有更强的优势,如上海、浙江省、广东省都推出了优惠的引资政策,因而江苏省要培育产业集群,实现经济的发展,在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必然会与周边地区展开激烈竞争。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公司的出现,必然会使处于形成时期的产业集群直接面临全球化的竞争。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投资战略,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转移而来的技术和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甚至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环节。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三、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分析 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提出四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SO战略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即开拓进取型战略; 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战略,即发展改进型战略;ST战略就是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即加强回避型战略;WT战略就是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即防御完善型战略。

1.SO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系统科学的确定江苏省境内各县域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建立一系列专业化的配套关联企业,发挥区域优势所在,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规划,整合现有的产业布局,力争在全省范围内,每个县域都能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及竞争优势所在建立2到3个产业集群。

2.WO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层次低、创新动力不足、根植性差是江苏产业集群发展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在。

应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及长三角产业整合的外在机遇,平衡苏南、苏北的地区差距,实现制造业的雁阵分工,增强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推动现有工业园区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集群企业的根植性与集群的创新能力。 3.ST战略。

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路径及优劣势所在,对江苏产业集群的发展的方向、路径、特色明确定位,既要与其他区域的相关产业建立强关联性,又要形成错位发展,以扬长避短,提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4.WT战略。

根据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策略。在苏南,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可以建立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关联性产业集群,以现有的高新区、大学科学园和软件园等为载体,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而在苏中、苏北地区,因基础薄弱,应注意加强与其他区域的横向合作,建立专业化的配套生产基地,同时注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以低成本为动力的企业集聚向以创新为动力的产业集群转变。

四、小结 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是江苏省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在明确当前江苏省产业发展所处的演化阶段、分布状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产业集群形成的瓶颈所在,运用SWOT分析法,针对性的提出江苏省内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选择战略。

参考文献: 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S].2003. Kenneth R. Andrews,1971,The Concept of Cooperate Strategyk[M].(Homewood,Ill.: Dow Jones-Irwin) 钱东平.产业集群与江苏区域经济竞争力[J].现代经济探讨,2004,

(6).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热点推荐

上一篇:商标异议制度十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智慧农业生态研学心得体会总结 生产主管月工作总结(模板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