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浅析

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浅析

小编:

:相关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是提升我国微观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供应商、专业化研究和培训机构等相关组织发展的相对滞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集群网络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也相对有限。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两岸三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基于廉价劳动力优势和自然资源的简单集群向基于投资的标准化产品集群及创新集群转变。

【关键词】:产业集群;经济环境;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220118-01

从我国学者研究的现状来看,尽管我国部分地区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仍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传统制度的影响、文化观念的滞后、经济基础的薄弱、政策设计的偏差都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 产业集群在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⑴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的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问题,要求政府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政府弥补的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目前有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城市战略和政策,行业战略和政策都还不清晰和健全。由于政府的不作为导致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缺乏,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集群内交易成本大幅增加。一些产业刚刚萌芽或产生的产业集群,可能由于缺乏公共支持而很快夭折。

⑵ "乱点鸳鸯"指产业集群"名不副实",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地方政府对许多企业"行政捏合",半强制性地外部"植入",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效果。入园企业非"集群"化还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房地产项目的过分开发。虽然硬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使园区用地紧张,土地与劳动成本上升。如部分特大城市的集群区,由于房地产项目驱动,使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导致大批生产性企业不得不迁移到低成本区域,而且租金过高、交通拥挤等不利因素影响到营销等活动,甚至已经影响到整个园区产业的发展。

⑶ "拔苗助长"指政府本来希图加快集群发展,盲目直接参与,但是事与愿违,效果比较差,甚至是彻底地失败。如果地方政府不致力于引导、服务职能,而是"亲自上阵",以自身掌握的资源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大多难以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和变化,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⑷ "不堪重负"指集群内企业竞争力不强,不是由于集群的协同效应不好,而是由于外在恶劣的商业环境原因,如政府对集群的乱收费和社会治安问题,前者直接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且由于行政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后者导致集群内企业主或员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如抢劫、绑票事件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外迁或外逃。

⑸ "营养不良"指集群发展过程中"目光短视",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或者本身就缺乏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而仅仅依靠短期的土地价格、政策优惠等措施发展集群。由于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差,导致集群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更新换代差。

⑹ "行政分割"指我国的一些产业由于区域和部门分头管理的历史弊病,导致产业集群难以形成,或者集群的规模难以做大。在我国钢铁工业、石油化工业、汽车业、计算机制造、电子类消费品制造业、印刷业等,由于存在着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即国家部委(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政府(本地企业)的多头管理,生产要素和产品要素等难以自由流动,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地区分割也在限制着区域间专业分工的发展,妨碍了当地产业集群的向着技术创新的高端集群提升。

⑺"落地无根"指外资主导型产业集群内,由于地方工业基础薄弱,配套条件差,或者本地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学习能力差,导致外资企业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两张皮",难以融合,一旦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外资企业大幅度外逃,导致产业集群发展受挫。根植性被用于描述经济行为受当地社会文化、关系网络的影响。如果产业文化与集群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得以融合,集群就在该地域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珠三角地区一些外源型(主要是港澳台投资带动形成的)的集群就缺乏这样的根植性。外商投资之时是看中了当地的低生产成本优势,只是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当地的民营经济不曾在与外资企业的交易、合作中发展壮大,外资企业与当地经济没有形成密切关系。

⑻ "抓大放小"指政府在集群的支持中,过分偏爱大企业,偏重对大企业的扶持和培育,而忽略对小企业的扶持,甚至对小企业存在歧视,一旦大企业迁移,或者意外消亡,导致集群消亡。我国的产业集群倒是由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起来的,但是我国对中小企业不重视,没有针对解决中小企业困难的政策,甚至还存在对中小企业的偏见问题。集群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争中合作,融合发展。大企业如果缺乏众多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集群的优势便无法发挥。山东孙耿镇工业小区的三株集团在鼎盛时期对当地经济贡献巨大;然而,孙耿镇没有注重培育本地生产网络以及扶持本地中小企业。由于过分依赖三株集团,在1997年三株走向衰落之后,孙耿镇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大打击。

⑼"重硬轻软",指政府只重视硬环境,引导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和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重要任务束之高阁,忽视学习、创新和促进关联软环境,结果企业生产成本虽然比较低,但是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竞相以低成本竞争,忽视立足技术创新以获得长远的产品差异化优势,最终损害了集群的竞争力。某市纺织企业集群曾经过分偏重企业的硬件环境,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企业普遍不够重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关键性的创新,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产品、技术层次基本相同,难免出现恶性竞争,陷入价格战。

2.加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应对措施

⑴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企业群落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优化群落型企业产权制度结构。

⑵ 优化群落型企业的产业结构、管理结构和资产结构。

⑶ 加强与群外企业的联系,大量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吸引衍生公司的加盟,发展现有配套企业,促进产业群聚。

⑷ 强化中小企业群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企业群落的生存。

⑸ 培育群内企业之间的人文关系网络和区域创新文化氛围。

⑹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群内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所的联系。

⑺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科技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⑻ 促进工业园区内中间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鼓励群内人才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总结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阶段的转变都要求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共同创造适应集群升级的微观经济环境。由于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适应新经济发展阶段的微观经济环境,因此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需的支持要素不同,在早期曾经是优势的支持要素,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可能会转变为弱势。因此,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许多相互依赖的竞争要素全面转型,甚至整个微观经济的基础都需要进行调整。由于传统的力量会阻碍经济结构的升级,因此国内的产业集群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全球价值链的联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而实现升级。由于内地与香港、台湾在本地供应商发展、本地零部件与加工机械相关产业等方面互有优劣,在两岸三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加强香港、台湾与内地的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取长补短,形成更为密切的经济体,以增强彼此的国际竞争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四川地区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偏好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关于舞蹈的报幕词写 最新物业风险防范心得体会大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