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全球化视角下的装备强国策略研究

新全球化视角下的装备强国策略研究

小编:卢俊国

新环境

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新环境首先是:全球经济环境正在重塑,迅速从单级向多级发展。自17 世纪开始,全球制造业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而后转移到美国,再转移到日本。21 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制造异军突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经过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的各级政府开始积极进行再工业化,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根据美、日、德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指数情况,这些国家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收缩状态,进入扩张状态。

新环境的另一大表现为:制造业再次成为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的焦点。数据统计显示,2010 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从2014 年开始,美国又夺回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在国际知名的跨国制造企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制造业务地位回升的典型案例。例如,GE 公司收购新全球化视角下的装备强国之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石勇了阿尔斯通能源部门,剥离3630 亿美元金融业务中的大部分,2016 年金融业务利润占比削减至25%,2018 年进一步减少到10%。股神巴菲特以372 亿美元收购先进制造企业精密机件公司,此前还收购了以色列金属加工工具制造企业伊斯卡。IT 界的谷歌公司已经收购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机械手臂和产品设计等领域有专长的近十家企业,同富士康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展开合作。种种迹象表明,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逐鹿的必争之地。

新环境的第三个变化是:在世界制造业格局加速调整的过程中,新技术和传统产业进行快速、高度的融合,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GE 公司在销售航空发动机的过程中,通过在发动机上安装大量传感器,从而监控其产品的使用时数和运行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维护支持服务,这种模式已经不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卖使用时间和后期服务。我国装备制造业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沈阳机床开发了全新的i5系统,这套系统安装到机床后,可以从卖机床转变为卖机床的加工时间。

最后,新环境还表现为:新的贸易与投资规则正在形成,贸易摩擦层出不穷。机工智库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研究,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专题分析和阐述。

新目标

机工智库一直紧密跟踪研究装备制造业,持续进行数据分析,我们为全行业提供中国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景气指数和出口指数。从目前的分析看,短期内装备制造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出口还处于收缩期;中期看,十三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长期看,机工智库预计到2025 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将由现在的占全球30% 达到35% 以上,高端制造业占制造业比例也将由现在的20% 达到35% 以上,出口规模占全球贸易超过20%,现在是15% 左右。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能有如此信心,主要源于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机工智库预计,装备制造业在未来十年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的总结和分析,表明机械装备产业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都是本国GDP 增速的1 ~ 2 倍。数据显示,在人均GDP 达到8000 ~ 10000 美元时,有一些产业开始下降,甚至开始负增长,像钢铁行业、纺织行业、烟草行业和轻工行业,这些行业都开始萎缩。由此可知,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如钢铁和煤炭的产能过剩,并不完全是盲目扩张产能的结果,其中也存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并不完全是产能过剩,而是结构性的过剩。当然,我们明显感觉到投资类产品过剩,但是消费类、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制造业,产品并不能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冶金和轻工纺织等产业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带动了中国的发展,现在它们正逐渐失去动力,未来的动力一定是装备制造业。

第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占制造业的比例还很低。德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例大约是53%,日本的比例将近46%,美国刚刚超过35%,中国目前只占到23% 左右。未来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装备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什么呢?我们正在迎接消费2.0 时代,衣食住行解决后,养老和旅游等进一步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前一段时间工信部委托我们做造雪机和冰雪设备的研究,应对马上要召开的冬奥会。但是,目前的冰雪装备几乎全要依赖进口,我们国家自己的造雪机在零下10 度的时候,造雪质量和国外设备是一样的,但常温状态下我们的造雪机就会变成浇花机。以色列有一家造雪机制造商,其产品可以在零上三十度的时候可以造出雪来。可见,我们一些装备产品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迎头赶上,满足这些市场需求就能带来快速的发展。

第三,中国具备非常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中国目前有39 个工业大类,191 个中类,以及525 个小类,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美国的完整程度也仅仅为中国的94% 左右,日本更是不足中国的90%。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越来越弱,但是,我们完整的制造体系,是继劳动力成本优势之后的又一大优势。

第四,装备制造业必将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战场。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工信部的时候,首次提出装备制造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机工智库分析其理由有两个,第一,装备制造业要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以纺机产品为例,从有梭织机到无梭织机,从箭杆织机到喷水、喷气,每一次纺织机械的创新,都为纺织业带来一次革命。装备的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保证。第二,我们为诸位朋友准备了《制造繁荣》这本书。这本书由哈佛大学两位教授所著,该书将整个制造业做了分类,一部分制造业是模块化产业,一部分制造业是高度集成一体化的产业。这种模块化的产业是和创新可以分开的,例如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量生产,但是产品创新还在美国。装备制造业则是高度集成一体化的产品,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正是吸引这样的产业。这本书告诉我们,高度集成的一体化产品,如果离开了制造,其创新将会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也是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搞制造业回归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从这个角度看,装备制造业是高度一体化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制造和产品创新紧密相连,因此,我们看好未来十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新举措

身处新的环境,树立和实现新的目标,必须配合新的举措。

第一,要推动智能转型,重点开展自动化运动。众所周知,智能制造已经是中国制造2025 的一个主攻方向,但是,在我们接触制造企业时,普遍感觉到上热下冷的状态。上热是指在政府的极力推动下,舆论呈现的热潮,而下冷并非企业不关心,而是无所适从。鞠恩民所长(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走访珠海的企业时谈到智能制造,企业家都非常关心,希望他能把智能制造谈清楚。我们深切感受到,很多企业在自动化的过程中存在困惑。为什么出现这些困惑呢?我曾经和一位从事智能集成的行业同仁交流,他说:如果每天接到100 个咨询电话,其中只有10 ~ 20 家企业可以进行智能化改造,而其他大部分企业根本不具备智能化改造的条件。为什么呢?这些企业在管理层面并没有完整的实现信息化,从设计到制造、销售服务也没有实现贯通的数字化,在生产环节更没有高度的自动化。何谈进一步的智能化?这样的企业要建立智能制造的基础,需要前期投入2000 万,而已经具备基础的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只需要500 万。这恰恰是我们向工业4.0 迈进过程中的困惑,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工业4.0,方向是没有错的,但其过程不仅仅是补课问题,还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自动化运动。当前,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到80 年代的日本和90 年代的台湾地区,当其GDP 达到8000 ~ 10000 美元的时候,都开展了自动化运动,使制造业实现了迅速的提升和转型。

第二,第二个举措就是要强化基础制造,打通制造业微循环。以机器人的RV 减速机为例,曾经有人说过,日本人让全球的工业机器人跪着,那么,没有几个是站着的。为什么呢?因为RV 减速机全球98% 的市场被日本的DN公司所垄断。装备制造业以前是靠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迅速做大了,但是我们没有做强,毛细血管并不畅通,基础并不牢固。当下,我们愿意做一些高显示度的产品,如重大技术装备,但是基础性的、显示度低的产品,确实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制造2025》中特别确立了强基工程,这说明国家已经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细节。未来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必须加强对基础制造技术的研究。

第三,发展专用设备,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机工智库进行过数据统计,通用设备市场大概有5 万亿的市场容量,专用设备则有3 万亿的市场容量。大部分通用设备是可以买到的,但是专用设备是针对用户特定环境、特定需求开发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其附加值很高,而且用户需求的满足度也很高,他是打通装备制造业最后一公里的产品。专用设备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需要花大力气发展。

第四,推进装备外交,构建一带一路朋友圈。关于这个题目,我们会进行专题的阐述,详细分析装备制造业参与和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

第五,培养领军人才,为装备制造业的腾飞插上翅膀。还是结合具体实践来说明,现在制造企业招聘一个懂信息技术的博士,年薪门槛是25 万元,低于这个数额很难招揽人才。在珠海,我们调研了一些企业,确实感受到软件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当下,我们需要加大培养力度,培养一些领军人才,并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相互融合,为装备制造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第六,树立工业精神,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需要工业精神》这本书,提倡:专心做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有行为都要对未来负责。中国科学院沈鸿院士曾说过:我们的产品不是做不好,是不做好,就是我们生产企业的工人不去做好这件事情,内心缺乏一种工业精神。机械装备这种高度集成化的产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不断地磨合。磨合式生产需要深度合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具备工业精神,不仅要有高度的技能,也要有负责任的态度,中国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工业精神、具有责任感的从业者。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国跨境电商在主要问题上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电话费申请报告(优秀21篇) 交通警察心得 道路交通安全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