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问题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

问题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

小编:李小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渔的技能,就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要获得渔之技能,就需要学生有独立的问题意识,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问题意识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困惑质疑及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出现了,教师通过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探究解决。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还养成了心理品质,真正获得发展。

一、更新观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牛顿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时,不能一味拿来,在拿来的同时,尽可能向学生呈现多层次多角度产生问题的情境。1. 要给学生留下问题空间。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不要直接告诉其结果,例如进行木炭、铁丝、石蜡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试验时,只有铁丝的试验中集气瓶底需铺沙子,这时就要引导学生产生问题,为什么铁丝燃烧时需要铺沙子?沙子起什么作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起相似的作用?在其他实验进行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通过对类似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总有一天会成功地获取渔之技能。

2. 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氛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惑从何来?也许是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也许是教师一次失误的操作。当我们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特定情境,并使其思绪触及某一信息时便会闪现出问题。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为什么?我们在示范时可以故意不加棉花,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以加深记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错误的操作产生的后果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不用语言,事实已经说明一切。学生在看到这一现象时不自觉地产生问题,在进行一种固定规范的试验时,都有特定的依据,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能给学生留下问题的种子。这种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生根发芽,精心呵护,辛勤培育,一定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找出解决途径。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在问题意识中不断获取渔之技能。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愉快积极地思考。只有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中,才不会害怕表现自己,敢想敢说,才可能积极参与,有效地产生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往往是存在畏惧心理或担心被嘲笑,因此教师要给这些学生营造开放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敢于质疑并挑战权威。例如在学习离子时,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画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时,有学生将质子数写成10。此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判死刑,把这种错误拿到课堂上分享,说明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不止是你一人,大有人在,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既不能歧视这种错误,也不能嘲笑这种幼稚。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并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问题。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实验,从感官上刺激 ;也可展示化学史,或化学前沿的重大发现或成就,化学对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等文字材料,通过信息中的数字、情节,在意外发现的冲击下产生问题。例如学习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按规律写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方程式:2 N a+CuSO4=Na2SO4+Cu,面对这一方程式,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因势利导进行实验,往烧杯里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学生傻眼了,并没有按规律出现红色固体,而是产生气体并出现沉淀。凭着已有的经验判断这种蓝色的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这种异常现象的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教师仍然不告诉其原因,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如何能产生氢氧化铜?氢氧根离子是怎么来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这种气体可能是氢气或氧气,如何证明气体到底是什么?可以同时安排一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检验。一级一级地向下追问,最终水落石出。学生会返回来重新总结思考 :原来在普遍规律中也会存在特例,其实品尝新鲜要比吃别人咀嚼过的更美味。这样会激发学生事事提问,处处有问题并且在问题中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能力。

3. 利用社会生活这片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质的世界里,随处都能遇到化学现象。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事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社会实践经验联系起来,置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之中,必将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走进厨房,认识食品中的色素、香精、防腐剂、转基因、太空育种、绿色食品等;走入生活,从塑料制品到合金材料,从日用品洗涤剂、药物到汽车、世博会的主题馆;走向广阔的宇宙,航空服、隐形机、火箭、飞船等,回到低碳这个倍受关注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促进生活和生产,如何产生这些物质?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例如将家里蒸馒头的纯碱放在手心里,加点儿水,感觉有点儿热,换成食盐没感觉,利用这一对比现象产生问题,哪些物质在溶解时放热,哪些吸热,哪些不变。同时利用吸热和放热的物质自制摇摇冰和即热食品,将化学知识用于生活。又如在纯碱里滴食醋会产生气泡,大理石台面上滴食醋同样产生气泡,于是出现问题 :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气体?这些问题都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鲜活,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收敛。

热点推荐

上一篇: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演讲稿童年童心范文(14篇) 大学生工作计划300字(21篇) 个人调研工作计划九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