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于思考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于思考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涵、构建思路、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技术教育,它直接为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服务,直接为就业服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和与岗位要求的适应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因此,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的内涵就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根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满足社会及企事业岗位的要求。二是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得到社会以及行业认可的最佳途径就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既是高职毕业生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证明,也是高职毕业生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推行“双证制度”是实现“就业导向”的关键,也是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具备行业或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措施。

二、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其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思路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在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针指导下,使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标准接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接轨,为电力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以改革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建立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顺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2)改革过分依附理论教学体系,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学内容,并采取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的方式,努力构建和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3)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建立良好的能满足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的工程环境,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5)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6)编写满足教学需要、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明显的配套教材,包括自编一批质量较高的经重组、整合后的课程教材和实训教材。

2.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构建。

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就是要求按照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为中心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本质是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因此,推行“双证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一个重要措施。推行“双证制度”是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相结合,这就要求将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用证书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使得职业教育同时突出学历性和职业性。

为了满足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将职业素质(包括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培养作为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满足人对职业的需求和社会对人的需要,达到人与职业的和谐,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双证书为载体,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如下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施及效果

我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以学生职业素质、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相应的学历层次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及等级进行科学对应,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通过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显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学内容,并采取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的方式,努力构建和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并将职业资格作为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我校始终重视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教育的过程中,教职员工认真学习、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涵与意义,学习、理解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与意义,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高质量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关键。我校人才培养计划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和职业资格考证员参与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使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显出来,使职业标准与学业标准有机地衔接起来。

3.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是就业导向实践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技能训练课程在实践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首先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性质和以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劳动力个体的职业生涯的目的,根据此目标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主体,保证就业导向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4.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是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为有效载体的实践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引入职业资格培训的内容,把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合,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而不是学科结构中获得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理论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解决了原有实践教学活动中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仅停留在专业教学要求层面的问题,使技能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训练。

5.引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模式,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法

对教学方法和考评模式进行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为载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应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的,那就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不是知识体系。要尽可能与职业岗位、工作情景相联系,通过不同的课程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我们在实践课程的考评模式改革中,引入职业资格考评模式,采用实践课程考核卡,各环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我们把企业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评价与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能力评价结合起来,将职业能力的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重视技能学习的过程,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用具有实用背景的任务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

6.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施的效果

我们在就业导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施中,充分发挥电力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能够开展20多个电力类工种

三、

四、五级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从近两年实践的效果看,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逐年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强化,岗位适应能力显著增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名列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小学国学课教学计划(优质14篇) 2023年广告设计师的岗位职责 广告设计师岗位职责调查报告(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