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

浅谈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

小编:

"

[论文摘要]黄炎培积极倡导职业教育社会化,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化,职业教育要打通与社会的藩篱,适应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社会化,重点是以掌握生存本领为内核的学生角色的社会化,通过“模仿、强化、实践并成为习惯”的做学合一的教育途径,加强职业规范、道德,完美学生人格的教育与塑造。职业学校要积极进行社会调研,企业和行业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并实现职业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论文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 社会化

一、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本质:适应社会需求

1.职业教育的本质是社会化。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化,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就是社会化。职业教育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着重在社会需要,重点是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即职业教育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相匹配,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具体体现于职业学校的社会化,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

2.社会化是打通教育与社会。黄炎培认为,要跳出教育来看教育,要着眼于社会来发展职业教育。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他进而提出,办职业教育,办职业学校,要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建立沟通和联络,必须参与整个社会运动。他意识到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开门办学,参加社会的活动,才能真正发展职业教育。

3.社会化是适应社会需求。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社会化,是适应社会需求,以社会需求来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职业学校要围绕社会需求组织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运动的融合。他认为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定位、目标和指导思想方面,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应当培养什么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特有的属性;二是教学安排和设计方面,专业设置、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形式都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考虑社会需要;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职业教育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共管人才培养。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社会化,是基于“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革新与改造。职业教育只有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根本依据,与行业企业,与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走出中国职业教育的路子,职业教育才能由封闭走向开放,真正形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学生角色的社会化

1.学生角色的社会化实际是掌握生存本领。就职业教育而言,学生角色的社会化,就是使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行业规范,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介入社会环境,发展自己,获取社会生活的资格的过程。黄炎培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社会生存的技能,形成良好的心智,能够较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

2.通过职业教育,促进学生角色社会化。黄炎培提出了四个层级,即“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学生角色的社会化,首先是“个性”,应尊重并发展和张扬学生个性,这是充分和有效发挥其技能的前提;其次是“求生”,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谋生的技术和能力,这是学生社会化的根本;再次是“求群”,“孤生不能,生亦寡趣,乃求群”,学生还要具备融入群体、引领团队,服务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才智和综合素养;最后有“大爱”,“天赋我以知,更赋我以爱”,通过教育使学生“广其知以大其爱”,最终促进国家及全球发展,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促进社会太平。

3.职业教育应是面向多数人的社会化。黄炎培认为社会上劳工占大多数,职业教育要以平民为主要对象,解决平民问题。职业教育要有教无类,使失学失业人员掌握技能,提高在职在岗中下层务工人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而且降低费用和标准。面向多数人社会化的职业教育,要着力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但也要关注他们终身发展的问题。即职业教育既注重个人的技能培养和社会需要,也要关注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潜质,实现人职匹配,让人获得职业和生活的乐趣,促进个性和谐与发展。

三、职业教育社会化的途径:做学合一

1.模仿与强化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模仿,使个人与社会其他人的行为相类似,引导、激励和强化学生的某些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加强了许多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则主要通过做学合一,通过在做和学的过程中不断模仿和强化来完成。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

2.实践是社会化之路。黄炎培强调实践在职业教育社会化中的重要性,批评了“学校功课设置重理论而轻实习,使得学生富于欲望而贫于能力”的现象,看到了教育与生产能力的关系,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学生实践就是要做学合

一、手脑并用,要养成实际的、有效的实际生产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为农工商界输送合格的从业人员,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3.做学合一要成为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过程实质上是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纪律的养成与教育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做学合一的习惯,积极为他们提供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更多在实际职业环境里切切实实地做,实实在在地学。因此,职业教育要深入职业环境,适应职业乃至社会。

四、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

1.职业规范是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黄炎培重视社会规范教育特别是职业观的指导,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他主张要积极养成学生踏实做事、言行一致、有责任感等品格,让学生“学而安焉,行而乐焉”,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道德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既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养成,所以黄炎培提出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注重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他提出了“敬业乐群”的道德教育内涵。敬业,即“对所学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让学生认识、理解、尊重并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乐群,指要具有对社会、职业的责任心,有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有勤劳敬业、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美德和良好职业习惯等。

3.完美人格是社会化的最高境界。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没有良好的人格,就没有“敬业乐群”,“人格一经毁坏,其人见弃于群众,哪有功名事业可言。”完美人格,是指学生要高尚纯洁、博爱互助、吃苦耐劳、正义坚强、忠贞献身。职业学校要有“铁的纪律”才能培养学生“金的人格”。培养完善人格,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创造性,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服务岗位和社会、造福人类的理想和观念,最终成为“良善的社会公民”。

五、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条件

2.积极进行社会调研。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需要积极进行社会调研,以保证职业教育内容的社会化,保证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实现。他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职业道德标准的确定上,都提倡并力行周密社会调查,“要问问职业界的想法”,体现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则。黄炎培认为调查研究是“寻病源”、找“良方”的重要手段,在他的努力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定期邀请工、农、商、金融、教育各界专家、人士集会,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征求意见。他还以身示范,走遍当时全国24个省,对教育、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认真地考察,形成考察报告,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3.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职业界的需求,密切和职业界的联系,同时职业界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化。他认为职业学校课程开设、教材选用等,都建立在职业界的需求之上,职业界要参与意见。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要充分考虑职业界的技术要求,要聘请企业界人才参与职业教育,积极从职业界聘请技术人员和有经验者。难得的是,他还提出了产业界和学校“教育责任共担”的思想,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培养职业界适用的人才,“故此责不唯教育界负之,当与职业界共负之耳”。进而,黄炎培提出了要建立“产学联合体”,实行学校与职业界“共同办学”的积极想法,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开发地方产业,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的专业和课程特点,开办校办工厂、农场等,积极举办工业教育或农业教育,“工场的组织,当用社会的成法”。

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满足人民群众及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职业教育宗旨,“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略,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改革试点,都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有异曲同工之效,这些内容正是当今职业教育社会化的重点,也昭显出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力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 <>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演讲稿长大后你想干(汇总5篇) 2023年工会外出活动简报 工会外出活动方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