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创新教育浅论

创新教育浅论

小编:

"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的邻国日本问鼎2002年度诺贝尔奖时,人们不禁沉思:彼小国都能得奖,我泱泱大国何以堪?怅恨之余,人们再一次将焦点转向我国的创新体制,再一次审视和批判我国的现行教育,再一次对创新教育发出了强烈的呼唤!现在的教育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不太尊重和弘扬人的个性。反而对学生的个性持一种漠视和压抑的趋势。人一生下来就用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好奇、求知的欲望。亚里斯多德在《行而上学》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们并不满足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人类的最高本性可以说是创新。德国人类学家兰德曼说:“如果人有某种不可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人的创新本性。”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把创新作为“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人类正因为其创新本能,文明的长河方能源远流长,多彩的文明形态方能各尽其妍,灿烂的文化方能交相辉映。人呼唤创新,创新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鲜明的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创新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标志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新源于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牛顿因之而又“万有引力”的发现;湖水滚沸,是什么力量冲开壶盖?瓦特因之发明蒸汽机;人生、老、病、死,谁能解脱?释伽牟尼因之创立了佛教。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因之创立了量子宇宙论,成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是多么的重要。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曾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教师首先要参照《课程标准》,制定教育目标;其次,设置能体现和达到目标的相关问题;

三、思考与问题关联的背景,提出材料供学生探究;

四、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创设开放性的教法

我们现在流行的教法说到底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死记硬背,机械练习就是其典型的表现。这种“接受”学习,内容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械,严重窒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感到“罪不可恕”;作为家长,我想大声的呐喊:“救救孩子!”

三、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动机、爱好、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既是智力获得的源泉,又是创造性人格的必备条件,而这也是我们现行教育所漠视的。美国心理学家曾收集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商资料,研究表明,这些诺贝尔奖的得主大多并非高智商。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例子是爱因斯坦,他的智商并不是很高,却提出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为我们描绘宇宙的演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从而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创造发明上的价值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国际上研究创造性人格的专家吉尔斯特曾提出八点可作为参考。

1、高度的自觉性、独特性;

2、旺盛的求知欲;

3、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和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干扰,长时间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只要能从上述方面着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不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假以时日,自然会铸就与创新人才相适应的人格要素。

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一论述,深刻地指出了教育所肩负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大使命。但现行教育高唱素质教育,却大搞应试教育,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学生仍以被动学习为主,严重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妨碍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扭转这种陋习,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固然不少,但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实践创新教育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机械专业心得体会总结 机械专业认知心得体会3000(5篇) 西藏考察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