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演示实验之我见

演示实验之我见

小编:

"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学生观察,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它能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原理,并能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从而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演示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实验目的

教师应通览教材,对全章每个实验,需弄清用它要建立什么概念?要示范哪项操作?要发展哪种能力?对这一点,教师必须胸中有数。 否则,就是为演示而演示,势必因缺乏引导或指挥失当而降低教学效果。对于一个演示实验,应该观察哪些现象?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这都是由实验目的、化学反应原理所决定的。从认识规律来说,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要经历“扶→领→放”的过程。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初中学生一般还不能根据实验目的独立确定观察要领和重点,或者说还缺乏观察能力;同时他们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容易被某些新奇现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所以,教师必须多“扶”、多“领”,明确“观察什么”?并结合实例告诉学生,观察的内容一般包括:仪器或装置的连接,操作顺序,主要反应现象等;观察方法是先整体后局部,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增加“放”的成分,减少“扶”的成分。

2、 确保演示成功

学生对演示实验总是感兴趣的,他们总想看看将要发生什么新奇现象。如果演示实验失败了会怎样呢?学生的心理需要不但没有丝毫的满足,反而立刻蒙上一层“失落感”的阴影。这不但影响课时计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学习热情下降。所以,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自我要求应该是万无一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为了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一定要坚持课前预试。一个演示实验的失败,有时不是来自教师的操作,而是可能由于下列原因:药品的浓度或纯度不合要求;仪器不清洁或不够干燥;装置气密性不良;药剂用量不当;标签跟药品不符等等造成的。所以,哪怕是对做过多次很有把握的实验,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易损仪器(如高温加热的试管)要有备用件。课前要亲自再检查一遍,切忌到课上缺这又少那。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真相,不要文过饰非,但一定要补做。

3、 保证实验安全

演示实验过程中如发生炸伤、烧伤、中毒等事故,不但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也会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如燃烧氢气的实验,必须切实掌握关键操作如点燃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对于使用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用量要尽可能少或采取其它妥善措施,对于虽采取严格措施仍不能完全排除不安全因素的实验,则不宜选作演示实验。

4、 注意示范性

掌握操作技能的唯一途径是练习,而练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教师的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准确、有序和协调。否则,将给学生留下不正确的“第一印象”,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持试管要用三指,不能满手抓,加热试管时一定要使用试管夹,不能图省事直接用手拿等等。总之,任何操作必须一丝不苟,要和课本要求相符。另外,教师的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这一点有利他们头脑形成操作表象,利于他们模仿。此外,这样做对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是有利的。再则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用品都应该整洁,如玻璃器皿(包括玻璃导管)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破旧的胶皮管、角匙、镊子等配件则不宜用来演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凑合”的工作。这对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有利的。

5、 增大可见度

演示实验必须使最后一排学生能看清楚,这是对演示实验的最起码要求。因此,做演示实验应尽量使用大型仪器。如观察沉淀或气体的颜色,必要时使用白色或黑色纸屏衬托。有些演示实验,需要观察的是一些细微现象,如少量小气泡,大多数学生无法看清,就应使用投影仪放大。

6、 重视引导、启发

学生虽然能看到正确现象,但是作为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这仅仅是认识上的初步感知;应该继续完成认识上由“现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如果仅由教师罗列现象并逐条阐述,看起来似乎既清楚又省时。但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如何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学”?灌输式的教学特点是“输入――反馈”,但学生被动接受的概念、原理、知识,由于未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比较,因而缺乏理解和领会,必然记忆不牢,更不会灵活运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往往束手无策,最多只能“依葫芦画瓢”。难怪有的学生常说:“教师讲的我都明白,但自己做题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实践证明,以任何形式的“注入式”包办代替学生的分析和思考的教学过程都是低效率的。演示实验的鲜明、生动、新奇的现象会使学生们兴奋甚至赞叹,继而出现“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要求,于是猜想、思索……。就是说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处于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注意”和“思维”达到了高度活跃和集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机会只对有准备的思想才有意义”这句名言,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判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就是说,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7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抓住了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的“兴奋点”这个时机,还应注意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但教师需要先精心设计一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考题,如果学生思考的问题过易、过难或不针对他们的疑问焦点,则可能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窘况。所以思考题要难易适当并富有启发性。在这基础上,师生双方进行富有感情的交流活动,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推向高潮,达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例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时,可用下列设问启发学生并得出正确答案。

2、 氧化铜是成堆好还是匀铺成薄层好?为什么?

3、 为什么要先通氢气后加热?反应完后为什么必须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H2?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基础,自编一些有一定思考性又能演示的实验习题。供学生练习。如怎样由铜制取氯化铜?可以通过讨论,然后启发学生得出这样的反应原理:铜在空气中加热得氧化铜,氧化铜用稀盐酸溶解即得氯化铜溶液。然后教师当场演示该过程,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实践表明,演示实验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促进学生主动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索问题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这样也就过到了演示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诵读——语文教学之根本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模板18篇) 小学生数学日记二年级 数学二年级日记(实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