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探究

试论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探究

小编:

"

论文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无论在学校方面,还是在家长和学生自身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采取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和培养教师树立生活教育知识观等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留守儿童 生活教育

据权威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了5 800万人,也就是说每四个中国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根据相关解决策略研究,寄宿制学校是解决时下问题的一种途径。它集学习和生活为一体,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针对当前我国的生产生活现状来说,这种模式是合理的,但就我国现阶段寄宿制学校的状况来看,寄宿制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主要为课堂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但据观察来看,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除了学习生活外,课余生活极为单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就目前寄宿制学校的现状来看,学校未能充分发挥此种功能。首先,教育在实用主义和功利性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判断事情的标准都靠向了眼前的利益,教育使人异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学校的教育以抓学生的成绩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极为机械化。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扼杀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价值也就被抹杀了。过于繁重的课业,侵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学生沦为了分数的奴隶。其次,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缺乏系统的生活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实践课上,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除了分派劳动、命令似的要求学生打扫校园、打扫寝室外,就无其他生活方面的知识教育。再次,学校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远远达不到要求。篮球场、足球场、阅览室等场所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是奢侈品。面对如此情形,寄宿制学校的儿童只能呆在教室、寝室和食堂里,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2.家长方面

和常规“核心家庭”中的孩子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子女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少,很少给予子女必要的生活知识教育。目前,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只能通过电话的方式了解其子女的成长状况。但通话的时间有限,父母往往只能关注子女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孩子听不听话、在学校有没有打架、成绩如何等一些常规话题,很少问及孩子在学校的课余生活内容、校园生活是否有趣、是否喜欢校园生活等。家长这样的态度,容易使子女形成一种心态:我只要学习成绩好父母就会高兴。于是慢慢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学校也在家长的压力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所以培养出的学生只是学习方面的能手,生活的能力极度匮乏。

3.学生自身方面

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的原因,在身体的发育期,没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易形成不健康的人格。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往往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埋头学习,缺乏与同伴良好沟通的能力,长此以往,此类儿童极易形成心理问题,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性格外向的留守儿童则表现得极度活泼好动,不听管教。他们为逃脱学校枯燥的学习生活,便在课余时间到镇上网吧、游戏厅打发时间,极易导致成绩下降、逃学厌学。

二、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罗素曾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有吸取知识的满足感,而且还要能体验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情。留守儿童由于缺失亲情,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没有至亲的亲人给他生活上以指导,所以极易形成不健康的生活观,影响到整个人生。所以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中责任重大。寄宿制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还应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农村寄宿制学校要把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作为学校的首要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合理安排,从方方面面渗透生活教育。杜威曾指出,教育要融入儿童的生活当中去,只有生活中的教育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教育。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

(1)校外生活教育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要使儿童更好地发展个性,形成创造力,就必须构建符合儿童特征的教育环境。因此,必要的校外活动场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身处农村,自然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熟悉的环境极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借此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比如季节性校外活动的开展,组织校外春游活动等。寄宿制学校要把计划落实到每班级,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如农忙季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劳动实践课,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价值。校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组织好该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

(2)校园生活教育

寄宿制学校由于受条件的制约,没有足够的场地开展大型校园活动,但是寄宿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开展学生活动。比如在操场兴建一个较为合理的篮球场地,再利用小片地方放上乒乓球桌,并在每个年级组之间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此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摆脱了校园枯燥乏味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在活动中学习社会经验。这也是杜威所提倡的“教育即生活”的体现。但学校生活教育切忌流于形式,要在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寄宿制学校生活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2.培养教师树立生活教育知识观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学校生活与日常生活相比,带有一种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生活”。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面对着的大部分是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其教育的复杂性更为突出。因而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除了教育儿童学习知识外,还应该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让儿童了解生活的真正内涵。所以寄宿制学校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教育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教育思想依旧流于传统化、形式化,他们考虑的往往只是自己所认为的儿童的好的将来,总是把“考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当作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的指导语。殊不知,他们这种“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严重缺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培养教师正确的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未来生活是不可限定、不可全盘计划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儿童生活的特性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有意义的生活。而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沦为成年人为实现自己意志和生活观念的场所。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不能限定其生活,不能只是让学生从书本、从成人的经验里去被告知生活的样子。教师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让他们参与到现实生活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其次,教师可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把课堂搬到教室外,结合场景讲解知识。让儿童切身体会到书本知识源于生活的感悟和发现。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知识,才能真正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要意识到课余生活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但当前寄宿制学校教师往往把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明显地区分开来。教师认为只有学习生活才是学生最重要的。因此将儿童的时间切割成不同的块分给不同的学科,再加上各种补习活动,属于儿童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就是本该属于儿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也正在被上课时间侵占。这样的教育只会导致学生的生活沦为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无疑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要树立起生活教育的理念,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余生活当中去。并要善于引导,让儿童在课余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才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结语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发展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应该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与生活教育融为一体,充分认识到生活教育在留守儿童认知及生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校、家庭及留守儿童自身三方面的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

热点推荐

上一篇: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1)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质酒驾醉驾案例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9篇) 中班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范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