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启示

关于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启示

小编:

"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安排考试,能有效地了解和考察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高等院校人才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现有的考试模式、考试评价制度,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我国高校现有考试评价制度的弊端

有学者指出:“教育问题的全部症结,就在于教育体制,更准确地说,在于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管理体制当中,考试评价制度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考试的评定、区分与导向功能就像是指挥棒,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很多时候,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对学生学习进行科学地导向,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极其重要。可是,现行的高校学生考评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

1.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范围狭窄

目前高校考试的主要形式是笔试、口试、论文,在这几种形式中,闭卷考试采用最多,其他形式使用较少。

2.考试内容重书本理论知识

基本局限于教材,甚至个别教师会在考前划范围、定重点,学生们普遍是“背多分”式学习,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学习取向。

3.考试时间过于集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高校考试多集中于期末,大多数院校在期末单独抽出一至两周作为“考试周”,学生在短时间内承受着极大的考试压力,造成了学习上临时抱佛脚,突击应付考试,不利于有效巩固学习成果。

4.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及片面的评价体系,导致部分大学生重功利而轻道德准则,为取得好成绩甘愿冒作弊之险。

5.试卷分析与考试结果反馈力度不够

教师阅卷只重判分,学生也只在乎得分,不注重试后分析,也不会改进教学策略,为考试而考试的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当前的考试评价功能仅限于确认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少提供改进教与学的有效信息,从本质上说是失去了考试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即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现如今,以评分数、划等级为标志的传统教学评价,在许多方面与学生的个性、人格相背离,特别是“以分取人”“以分分等”的否定性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特点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其学生评价改革与发展也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考试形式上,美国高校大多数课程结束时都要进行一次期末考核,课程进行中间还有期中考试和各种小测验。学校不完全是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是否闭卷或开卷,而是始终坚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如数学考试,教师会允许学生带上公式或书本开卷考,或者考试时发给学生常用数学公式,以便学生在考试中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应用公式及原理上。考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答辩及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

在考试内容上,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教科书,除了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外,还有大量的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所有考试的目的完全在于确定学生是否真正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了授课内容,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程度,考核的侧重点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人文和社会科学考试中,有近一半的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讨论复杂问题,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不多。学生不必死记硬背教材的条条框框,只要尽可能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问题的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或自圆其说,都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绩。考卷上,通常有一部分分值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择作答。

在阅卷上,为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很多学校实行校内评卷和校外评卷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大学学位标准的一致性。这种考试制度对各大学维护较高的学术水平、保持良好的考风和学风、推动校际交流都有促进作用。

在学生分数评定上,采用分次累积的计分方法,避免单一指标的评定,一般成绩构成是由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事例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的特点,按比例计算成绩或由数次考试共同决定成绩。教师可以参考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讨论、研讨课上的积极表现(能否在自己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反馈、学期论文中所体现出的调研能力等,按照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近年来,美国高校考试不断进行改革,为鼓励学生学好知识,尽量不以分数来评判,采用等级评分、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等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布朗大学记分用A、B、C及“无学分”,学生成绩未达标准,就不记分,也不在学生成绩单上做记录。"

在考试信息反馈上,考试结束后,教师不仅要评定成绩等级,还要讨论考试内容和方法,并指出学生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且根据学生的不足酌情给予个别辅导。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如发现学生对某一问题是理解的,仅是卷面上表达不好而使人产生误解,则可以更正考核结果。这种做法有助于考试诊断与反馈功能的良好发挥,可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教师是在认认真真地“考评”,而不是机械地“给分”。

在考试评价的同时,美国大学从招生环节开始,就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经历,关心教师对考生的综合评语,了解考生是否合群,是否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在求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包括社会调查、家庭作业、实验、科研项目,以及平时课堂上小组讨论时的参与程度等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哈佛大学还是美国其他大学,都在竭尽全力为更好地传承文理融合的“通才教育”而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更多地表现为质性评价占主导地位,并注重在情境中评价学生。在美国高校广泛应用的主要有档案袋评价、对具体技能的评价等学生评价考核方法。

1.档案袋评价方法(Portfolio Evaluation)

这是用来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与发展进步的方法。档案袋评价方法是指在某过程中为达到目的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的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档案袋评价是在宽松的环境中,在各种情境下完成的,它的作品种类和风格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最终作品,也可以包括草稿、修改稿,还可以附带有他人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补充材料。它强调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改变历程和表现性行为,既注重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很好地弥补了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的不足。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激励着学生本人、教师、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和关注学生学习,给学生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学习者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审美、合作精神、人际处理能力等方方面面的素质,都可以纳入多元评价范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清晰地展示了学习者的成长过程,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注重了对于学习者隐藏的学习潜能的挖掘。

2.对具体技能的评价

为了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顺利就业,美国高校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评价。对交流能力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口试、辩论会、情景模拟、实习日记、实验报告、海报、图表、幻灯片展示、网上论坛等。批判性思维技能评价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论文法、日记法、多项选择测验等。问题解决能力属于高级智慧技能,最常见的评价办法是模拟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及案例研究。对具体技能的评价重在实践,克服了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所导致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的考试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灵活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彰显个性,除了在考试评价具体方式方法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在考试评价的观念和制度建设方面,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1.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评价理念

人的发展是目的,考试和评价只是手段,考评活动应该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考试不是简单地对人身心素质高低、知识多少的测量,而应该是学习取向甚至是个体价值取向的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评价理念,就是要重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帮助学生发挥个人的优势与潜能,使其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把肤浅的、功利的学习动机变为内在的、深层次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意识,由单纯追求考分转变为追求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建立健全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机制

考试结束后,对考试结果作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试卷分析是对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试卷设计的原则)、难易度与区分度、题型与题量(试卷结构)等进行客观评价的环节,也是检验试卷命题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和教学效果好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试卷分析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出了各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并由此画出成绩分布图,在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仅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或者客观条件不足,很少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思考。

考试管理部门要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以及对教师的试卷分析加以综合研究,并将有关的信息及时反馈,建立畅通有效的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促进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在制度和政策上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考后的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学生学习的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改变评定制度。”要改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传统做法,评价体系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考试成绩除采用绩点法或加权平均法外,还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并对学生的创新、获奖、突出才能给予充分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2]龙大为.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美高校比较引发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5

(10).

[3]邓再辉.借鉴国外经验,改革高校考试[J].当代教育论坛,2005

(11).

[4]林学军,雄卫华.高等教育考试制度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7(0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创建生命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父亲节倡议书精选 2023年小学一年级劳动课教学计划(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