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礼貌原则中的语境因素

关于礼貌原则中的语境因素

小编:

"

论文关键词:礼貌 得体 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语用失误

论文摘要: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循礼貌原则,礼貌地使用语言是得体地进行言语交际的一个因素。说话是否得体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因此在判断语言是否礼貌时也要考虑语境因素。

一、礼貌原则与得体

人们的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人类的社会活动要受到各种准则的约束。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则。因此人们的语言活动也要遵循这一准则。语言礼貌现象在人类的交际行为中是普遍存在的。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语言成分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礼貌特征。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CP)解释了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会话含义的产生以及如何理解会话含义。他认为会话含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原则而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但是这一理论没有说明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不直接而是问接地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在Grice之后,许多学者都借助其合作原则从语言礼貌的角度对言语交际进行研究。其中有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和Brown与Levinson提出的礼貌策略。

eLech将礼貌原则归纳为六条: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这六条准则的构建既注重自身又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更符合言语交际的本质。如果说会话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那么礼貌原则则起到了维护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的作用。在Leech提出的这六条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策略准则…‘甚至可以看作是一条最高准则”(何兆熊,2000)。策略准则主要用在指令这一最需要讲究礼貌,也最能体现礼貌的言外行为中。无论人们在请别人办事、表扬别人、邀请别人还是表示异议等时,都要策略地使用语言。策略地使用语言也就是要得体地使用语言。礼貌地使用语言是得体地使用语言的一个前提。因此在讨论语言的礼貌性时,不能忽略语言的得体性。

与Leech的礼貌原则相比,Brown和eLvinson(1978)则指出礼貌在本质上就是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双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他们认为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礼貌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的面子所做的努力。面子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面子足指人们的自我形象以及个性,消极面子则指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到侵犯。由此,礼貌也可以划分为积极和消极礼貌。积极礼貌是指对别人表示同意、称赞、许可等以保持对方的积极面子;消极礼貌则是指尽量不干涉别人的自由与权利,给对方留消极面子。这些礼貌策略的实质同样也是让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对话双方可以接受,达到说话得体的目的。"

二、得体与语境

三、礼貌原则与语境

得体的语言是受语境制约的,礼貌原则作为语言得体性中的一个因素,也要受到语境的约束。语境制约着语言的礼貌程度。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在其它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礼貌或过分礼貌;对说话者一方来说是礼貌的行为,对听话者一方来说却不一定感到礼貌。当妻子让丈夫把门关上时,“Pleaseclosethedoor”osethedoor?”一般来说是足够礼貌、足够得体的,但是如果妻子说“Woulditbepossibleforyoutoclosethedor?”这样过分礼貌的话,则会让人怀疑她是在故意违反礼貌准则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不耐烦或疏远。在表达一个特定的语言功能时,我们有很多形式可以选择,为了不伤害到对方的面子使话语礼貌得体,就要考虑具体的情景语境因素。如果是对地位在你之上的人做出请求,例如请老师借书给你时说“Youwouldbedoing me agreatfavorifyou could lend ourreferencebook”是非常真诚礼貌的,但是请自己的同学借支钢笔时也套用“Youwouldbegmeagreatfavorifyoucouldlendmeyourpen”则让人感到过分礼貌或是其中有“玩笑”的成分,而“Couldyoulendmeyourpen?”或“MayIuseyourpen?”则不失为得体。

礼貌原则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同一社会文化因素的解释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礼貌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用不同的标准来判断礼貌,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礼貌。所以在探讨礼貌的语言时,必须深入到文化中去,将文化语境因素考虑在内。如果不了解谈话双方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谦虚为例,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谦虚都被视为礼貌的表现,但是文化语境因素对人们在遵循这一礼貌准则上的程度加以制约。中国人和英美人在对待“谦虚”上就有不同的态度。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自古就有“谦虚”与“君子”相连。当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一般都竭力贬低自己,否定赞语的真实性,以示谦虚。当一个美国人称赞一个中国人“YourEnglishisverygood!”时,中国人虽然明白自己的英语水平完全值得这一称赞,但仍会回答“No,myEnghshisverypoor”,以达到对自身最大程度的贬损以示礼貌。然而在美国人看来,此话则显得不得体,因为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人一般都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是一种避免损害对方积极面子的礼貌行为,所以对于别人的赞扬,他们~般都回以“ThankyOU."除了赞扬,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某些场合中需要双方都做出礼貌反应的言语行为还有道谢、恭维、问候、告别、婉拒等,这类言语行为通常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化因素造就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恭维别人时,中国人一般不会说“我喜欢你的……”来恭维对方所拥有的东西,因为此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有“我很喜欢你的……我也想拥有这么一件东西”的言外之意,给人垂涎三尺之感。但是在英语文化中,这种表达方式则是直接表达自己恭维的礼貌方式。下面是一个中国大学生与一个美国大学生的对话:

Mike:Yougotanicewallet!

Li:Thank you.Mygirlfriend sentittomeasmybirthdaygift.

Mike:Oh,itlo ksfineandIreallyappreciateit.

Li:W el1.I’11askherwhereshegotit.

Mike:O··’K….thankyou.

Mike的恭维让误认为他也想买一个这样的钱包,结果使得双方的对话陷入尴尬的局面。"

在中国,人们以“自贬尊人”为传统。汉语中有许多自谦语,如:寒舍、犬子、小女、在下、敝人、贱内、拙作等,这些自谦语往往就是尽力去遵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放弃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在贬低自己的同时尊敬别人。在汉语中“你”的敬称是“您”,但英语中只有一个“you”,没有与“您”相对应的词汇。中国的“长幼之分”十分明确,对于长辈和上级的名字是不能直呼的,而在讲英语的国家里,小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一个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朋友家做客,美国朋友向其介绍自己的父母:“Hi,Wang,thisismyfather,Jack。andthisismymother,Mayr.”在中国。对朋友的父母一般以“叔叔、阿姨”或“伯父、伯母”相称表示尊敬,但若此时这个中国留学生叫Jack“uncle”,叫Mary“aunt”不但不会达到礼貌得体,反而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

在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常常也会使交往双方出现语用失误,而这种语用错误往往因违反讲话规则而显得粗鲁无礼。中国人一般认为对别人表示关心、热情是礼貌的表现,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因此在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收人、职业等等。但是这在英语国家里则往往被看作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初次遇到一个美国人时问对方“Howolda~eyou?”会让对方觉得唐突、不礼貌,若对方是位女士,更z=~-ik其觉得这种问法非常无礼。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礼貌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礼貌是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于现实的交际中。言语行为是否礼貌要受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两个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要结合语境,使自己的语言得体、有礼。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例子 对标先进办心得体会(热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