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意义

【论文摘要】网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信息网络时代的客观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带来了全新的理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迎接信息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和无序性特征带来的挑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以及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培养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又称现代信息网络,是一个集通讯技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是在信息时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表面上看,网络有如汪洋大海一样的信息流,没有人的位置,但实质上,网络是不能缺少人的存在的。在网络环境中,人是信息和网络的主宰,网络技术需要人创造和掌握,网络信息的控制需要人把关,人决定着网络技术的质量,也决定着网络信息的思想内容及性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意识培养、队伍建设、网络体系建设、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001年7月1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法制工作会议上指明了关于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的基本方针,要求网络建设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这是我国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应当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是用正确、丰富、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精神状态的过程。因此,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出现,必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和效果带来巨大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在现代信息社会,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优秀成果,网络神奇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上冲浪吸引了各行各业众多公众的参与,高校尤甚。一方面,网络改变了高校师生的现实生活,它通过联结个人计算机设备,从而将人们互相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并且,随着网络学校、网络教室、网络论坛、网上书店、网上求职等网络应用领域的出现,高校师生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活动逐渐在网络社会中得以实现。可以说,网络不仅改变着他们的现实生活,而且通过模拟手段将现实生活转移进入网络,使虚拟的网络社会成为某种模拟现实的一种真实。另一方面,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在以电子元件和信息数据库创建一个神奇世界的同时,也制造了自身难以克服和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因而,同现实社会一样,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为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尤其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加强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今时代,人们毫不吝啬地把那些最惊人最夸张的字眼赋予网络:“网络时代,上网成金”,“闭门不出,穷识天下”。诸如此类的宣传口号令许多人激动不安。人们无法透彻地说出网络真实的力量,无法明了地阐释无所不在的网络踪影,但网络还是用活生生的事例,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实变成了事实。无疑,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网络,作为新世纪技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作为一种生产力,它仍然必须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新型科学技术的孕育和生产基地,还是供应适应信息网络发展的专业型人才的源泉,高校始终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的信息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校的信息网络化。在以往的高校中,不同专业和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大量存在着,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今,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都要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越来越普遍。这都需要实现高校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为全体师生共享,并同时要求有科学的管理来维持秩序。

信息网络时代是一个因科学进步而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时代。但是,信息网络时代不是没有沼泽,不是没有忧虑。在无边无际的互联网上,各种思潮泥沙俱下,各种理念交织在一起,各种传闻畅通无阻,各种流言来去无踪,这些思潮、理念又在自由地传递着,这些传闻与流言又在无限地蔓延着。这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来说,不能不说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高校教师和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网络技术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信息网络时代被刻上烙印最深的群体之一。在一个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的强大“经济基础”的网络社会面前.其“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所能够建造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不懂网络、远离网络,更不能无视网络、回避网络。高度自由的信息网络时代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更不应该脱离现实的社会规范.而净化网络光靠自律是不够的,更需要他律,需要呼唤着法律规范、技术控制和教育引导。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建立校园网络文明,还网络一个应有的净化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信息网络时代带给高校的新课题需要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来解决。

信息网络时代带给高校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如何应对信息网络时代开放性特征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信息网络时代开放性特征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过程,与传统教育实践过程一样,一般可分为教育者、教育环境、受教育者三个基本因素.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教育者和存在于学生周围的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的空间。学校教育在以上各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在今天信息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的这种主导地位受到很大冲击。教育主导地位的削弱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互联网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库,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的信息凭借网络直接到达学生身边,造成大学生周围的信息空间发生“过载”,使学生的注意力极度分散,有限的思想教育信息在发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难度加大。二是通过网络,个人终端不仅能够处理文字和数据,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等多种信息,将电脑、电视、录音、电话、传真等融为一体,形成智能化多媒体终端和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信息操作系统。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目的选择学习内容和老师,也可利用电子邮件和网上交流园地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计算机网络,造成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为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成长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信息网络时代开放性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和紧迫的。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有利于解决上述新的课题,将有助于确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中心地位,改善其建设的环境,从而影响每个人的行为乃至思想,为高校师生员工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

同时,上网也逐渐成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学手段的改进.科学研究相关资料、信息的来源等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步伐。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和方式转型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迎接网络的冲击.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转型。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着重于向青年大学生传递现有的道德和法律,用这些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来约束年轻人的行为.一般很少涉及如何引导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们开展道德和法律的建设问题。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探索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自我和如何做人的重要阶段,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渲泄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自由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自己的理想,毫无拘束地浏览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和参与聊天。其中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更是因现实生活中的无助、无奈而在网络点击中寻求心灵的释放与依靠。只要网络与网络空间是现实存在的,就无法避免学生在以多元化为核心特征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实现他们多元化的愿望与需求,也就无法避免网络对学生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筑起一堵思想上的“防火墙”。同时.当今社会还提出了网上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这一个崭新的课题。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拓荒者,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建设。教育工作者要与青年大学生共同探讨网上道德建设问题,让青年大学生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要有一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准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当介入网络法规的建设,规范上网行为,尤其要针对青年大学生“网民”,一方面必须接受有关道德伦理、法律教育和培训,注意上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做“网络社会”遵纪守法的公民。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也应当成为网络道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则要实现由单一的道德法律传递向道德法律建设和道德法律传递并举的工作任务的转型;实现由单一的青年大学生向兼顾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青年大学生工作对象的转型;实现由传统手段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段共用的工作手段的转型;实现由单一的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举的工作环境的转型。"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净化高校网络信息源的需要。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广阔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为指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社会的自发影响转化成为受教育规律支配下的自觉影响.并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各项校园活动来接触和了解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则可以运用管理手段来对这些渠道中的信息进行“过滤”,努力去掉那些不正确的观点和各种不良信息,同时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担当信息源的角色。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接受的外界信息,从信息源至信息流动过程都有较好的可控性,使得信息工作较“纯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打破这一局面,在计算机网络形成的信息环境中,对信息源的限制以及对信息的过滤变得非常困难,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够在校园中传播,从而形成复杂的信息环境,使得大学生周围的信息空间难以控制,信息质量大幅度下降,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也遭到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其一,黄色信息污染。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不同,色情信息在西方有些国家被视为合法,网络的国际化使这些消极、颓废的黄色信息毫无控制地在网络中传播,造成对网络社会的污染。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哈罗得·蒂姆莱贝教授发现,互联网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不仅如此,问题还在于尽管互联网上大多数信息是与学术、商业和政府资料等有关的健康信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很少关心这些健康信息而专门在互联网上寻找不良信息。我国国内黄色网站的增长也很快.国内有关部门收集的网址库中有五万多个黄色网站,其中以中文为主,还有些网站在性知识、明星图片、女孩图片类信息上踢“擦边球”.经常有很多似是而非、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包含挑逗性的文章或图片。青年大学生在接触大量色情信息后,易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导致行为失控。成都某大学生陈某系在校走读生.有一年的上网史,一次他偶然发现一个黄色网站.无法拒绝其诱惑连续上了三个月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精神症状.如举止轻浮,胡言乱语.见了女同学就搂搂抱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急剧下降.被重庆市歌乐山精神病医院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其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的传播易引发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高科技占有垄断的地位,使得一些不良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带有政治挑衅的信息充斥网上.比如: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受到狂热崇拜网络技术英雄行为的冲击;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以及价值意识形态的挑战;网络道德观、法制观受到网络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冲击。加上青年大学生对此的盲目崇拜、效仿和追逐,势必将对我们的主旋律文化,对我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在潜移默化中造成侵蚀,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威胁,也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西方这种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和扩张,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元文化的长期并存和多种意识形态相互激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就目前而言.我们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然不足以应付业已形成的网上不健康的、反动的信息和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互联网的使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长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有利于净化学校网络信息源。只有在网上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才能在网上信息传播中发出最强有力的声音,从而进行有效地抵制。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培养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需要。

网络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使得教育主体的非主体化现象十分突出.也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流更加直接和开诚布公。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不论是政策宣传还是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受众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主体)不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身份,呈现出主体地位非主体化的色彩。他们和教育对象(客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具有以往意义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层次性。因此,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按照自己喜好点击或放弃点击某一信息源;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也可以成为教育者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种传播特征使得受教育者对网络有一种先天的信赖和亲近。教育主体不再提供“说服”,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和“引导”.因而更具人情味.更具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新生事物不是在互联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理性实践的结果。因此它必须是有意识的建设才能发展壮大并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事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程师。通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去主动培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使之在提高素质过程中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超前。"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网络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内容包括:共创校园网络精神文明,促使智能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生活,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校园网络精神文明的创立.而校园网络精神文明又是校园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建树。显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只有唱响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才能激励校园人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材意识,增进奋发动力,抵制不良思潮,建设良好校风。

l、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文化的姿态出现,其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对校园文化的渗透能给校园文化以丰富的营养,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但其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东西,哪怕是极少的一部分如果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也会阻碍和影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状况的制约和规定。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把握。从内容上看,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题内容,还要注意坚持对其他内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以其开放性、适应性的特点与社会密切联系,社会上最新的思潮与时尚都会通过网络敏感地被校园文化接受,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文化的“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兴奋点”.更新观念,改进工作,通过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去主动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方向。

学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事业所要求的不仅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健康体魄的人才,而且是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法制意识,为社会所认同的社会主义新人。要培养出这样的人,学校建立完备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体系是重要的,同时,还要加强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体现着社会的文化,渗透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参与并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对全面贯切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人才,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网上文化活动及网络文化环境精神来对学生施行教育,它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延伸和深化,实施着对校园文化的导向。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陶冶功能的发挥。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网络的出现导致人类文化的大互补现象,全球的信息网络连通世界各地的人们,网络作为一种文化的共享性特征使文化作为无形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达到了“文化增值”,也显示了文化的自身价值,激发了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索未知的念头。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摆脱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更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网络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节约学习时间和成本,便于协同学习。网络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源,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有关政、经、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的数据库充满在网络空间。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只需具备一定的检索方法,即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这将各高校甚至世界上的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改变了以往接受知识的“滞后现象”。另外,利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可以使多名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同时,教育者和学生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学习通道,可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和答疑.教育者亦可向学生进行调查和询问,在“一问一答”、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使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自主学习,受到熏陶,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建设“文化”的信息化校园。

有学者在阐述网络化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时,曾经提出“网人共生”的概念:人类应该正确地看待和处理“网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去开启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前景。在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全面提升校园人的信息素质,使他们一方面能够很好地适应网络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成为一个新校园人;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网络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并不那么积极的影响,在越来越信息化的生活中,赋予信息化以更为积极的文化涵义,使信息化和校园人的文化和谐地共生发展,从而在信息网络化校园的平台上,开创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格局——“文化”的信息化校园,达到网人合一的境界,这应当成为网络社会中的最崇高的价值和理想,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奋斗目标。

总之,高校如何利用高技术信息网络资源,形成网上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析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络素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纸浆艺术心得 最新数学教师家长会发言稿小学 六年级数学教师家长会发言稿(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