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对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对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编:

摘 要:中职教育是锻炼和塑造学生品德与技能的平台,而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面对目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德育渗透不理想的教学现状,本文分析了影响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对策

中职院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该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该院校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这门课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传授,也包括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它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中职学生的政治立场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信念,提高中职学生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虽然是作为德育的核心课程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与其核心地位不符的状况,影响着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

1、中职院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所承担的德育渗透教育有限

(1)《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经济、政治、社会,其中经济内容占据了整个教学任务的六个课时,政治内容占了五个课时,而社会内容仅仅有三个课时,因此,从这三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分配上来看,经济内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是该课程的重要讲授内容,因此,它所花的课时、精力以及教师的投入都要相对其他两部分内容多,同时,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关注度都应该重点投放在经济内容部分。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显示,在进行经济内容授课的过程中,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教师的传授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对某些经济专有名词的理解、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成为了课堂主要的教学目标,虽然三维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但是该课程要通过经济内容的讲授来渗透德育目标往往被当成课堂的细枝末节来忽略了,造成了该课程德育渗透非常的有限。

(2)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体现。即便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但是考虑到课时有限等条件限制,往往都无疾而终,最终以照本宣科了事。德育的教育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虽然德育的教材已经改革了三年,但是德育的教学模式仍然无法得到创新和推广,这也是德育渗透有限的重要原因。

2、《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

该课程是中职院校较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提出了要贴近学生、职业以及社会的原则,这个原则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由于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师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讲究采用传统讲授法。

3、《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涵盖的内容教广泛,但是教师对内容的取舍比较随意

一方面广泛的教学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会违背教学目标与教材要求,舍弃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当然,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删减是合理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删减。

二、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应该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需要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每一节课的德育目标,并且将这些目标细化

比如,在讲授商品交换与消费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德育要求是要形成商品作为生产者生产物美价廉商品的正确的金钱观。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不能够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细化为:金钱的本质和作用、中职学生使用金钱要发挥金钱的有效作用来保障自身的发展、金钱的来源要合法等。这种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通俗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德育的渗透。

2、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应该充分体现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特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功能也应该进行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向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这就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重视学生,该课程可以通过设计与经济、政治有关的社会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已达到德育目标。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得当,教学目标要明确

对教材中丰富内容的安排,教师应该在坚持教学大纲要求的原则下,灵活地处理和控制。尊重教材是第一位的,是教学的基础。教材是广大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专家经过精心的研究和筛选出来的具有珍贵价值的资料,如果教师凭借自身的喜好对教材做任意的删减和取舍,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学校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的要求等条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贴近实际生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4、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不断更新

对于中职院校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观念首先得益于培训,其次是实践。很多中职教师的德育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即使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小组教学等形式,但都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触及改革的核心。因此,中职教师需要从观念上转变《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2] 高 慧.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 霍丽芳.中职教师职业锚与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10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在现代教育理论下高校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小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第二学期(优秀9篇) 2023年城管竞争上岗演讲稿 公务员竞争上岗演讲稿精选(六篇) 护士业务能力及工作实绩总结通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