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论语》中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从《论语》中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小编: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圣人言行录,常于一问一答之间告诉人们许多为人为学的道理,其中就有不少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人有仁――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要为师先学做人,做人是为师的基础。为人到什么程度才能为师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做人就要有“仁”,“仁”是立人的根本。那什么叫“仁”呢?简单说就是“爱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身推及别人,让爱内在传承长生巨大的正能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便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乃至社会大同。因此爱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为人有仁是为师根本。

“爱人”产生能量有哪些呢?爱人有孝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爱人有诚信,“巧言令色,鲜矣仁!”更有知识和智慧的传递,“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韩愈这样解释教师的功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就必须“博学”,那“博学”又从哪里来?肯定从不断地学习中来,圣人孔子还能“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呢;博学从积累中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博学从疑问中来,“学问贵于疑”;博学从思考中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优秀就得有博大的学问,以此传道授业,让人人有知识,人人有智慧,人人能成为生命自觉的人。

为学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成为一位教书匠其实很容易,照本宣科即可。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优秀的教师理应如此,一生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孔子有“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究的是终身学习。“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因此就有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也”的感叹。

那么如何学呢?这里涉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在思考中提升,思考在学习中完善,实践证明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用心专一。“默而识之”,心无旁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人的学习更应该如此。

善于发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在温故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增进,扬长避短。

态度端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问不能弄虚作假,不学无术自欺欺人只能误人子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今时代知识爆炸、日新月异,务必加强内修,学识渊博了,教师播撒出去的才有可能是阳光和智慧。

内外兼修――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如果说为人为学重在内秀,作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些素质之外,还得加强外在能力的培养。做到内才外才和谐统一。真正的优秀教师,在内,腹有诗书,才华横溢,不仅有专攻,而且兼修别的学科,融会贯通;在外,必定洋洋洒洒,潇洒自如,触类旁通,善于化平庸为神奇,大千世界尽收眼底。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恰到好处是最美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和谐统一。仅有外在美,徒有虚名,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光有内才而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最好例子,叫人受不了。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A,犹犬羊之A。”(棘子成说:“一个君子只要有实质就可以了。何必要文呢?”子贡回答说:“可惜呀!棘先生关于君子的说法,话一说出口,驷马难追。倘若文质一样等同,君子和野人有什么区别呢?虎豹之革和狗羊之革那不一样了吗?)实在的,文质彬彬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何强调优秀的教师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呢?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很大:一个时刻注意自身外在形象的教师,他的学生一般不会邋邋遢遢;一个学富五车才华出众的教师,调教出来的肯定是学养丰富多才多艺的学生,这样从外到内协调一致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吗?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性相近,习相远”,可见教育的重要。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就杏坛传教,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主张“有教无类”。现代的教育当然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但学生肯定有学商高低之别,因此个别学校至今还执行快慢班或重点普通班教学制,学生无形之中就有了等级之别,这一点远不比远古时代的孔子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这四件事教学生:古代传下来的典籍,德行,忠恕,诚信。)他时常以天地为课堂,授课形式多样,充分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可畅所欲言,可据理力争,给予学生尊重。最精彩莫过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师徒之间的对话折射出理想教育的一种理性模式的同时,又探寻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大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梦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教师去奋斗终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讲的就是教学教法,讲究启发式,力求举一反三。我们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提倡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他那里研习得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说教育终极目标大而言之是实现社会大和谐,那小而言之就是唤醒人生命的自觉。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础和领悟,那教育目标都是一样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量体载衣,因材施教。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先进的教育总是以多样能动的方法唤醒人的潜能,不管学情如何,只要脚踏实地终身学习,会终有成果。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从“爱”出发又回归到“爱”,让“爱”呼唤“爱”,“爱”生成“爱”,“爱”传承“爱”,“爱”汇聚成海,这是教育的过程和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教育理想的境界就源于《论语》。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四读教学模式例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写事例的作文开头 最新用水困难申请资金补助的申请书 用水困难情况报告(54篇) 教学能手典型事迹材料(热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