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发展

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发展

小编:

摘 要:文言文教学,特别是虚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掌握文言文虚词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自主学习的王国,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关键词:文言文;自主学习;语言修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更强调体现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关乎一个国家的灵魂与信仰,是国家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中国古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承载着我国先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因而阅读和鉴赏文言文,无疑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无可替代的教化功能,也成就了文言文作为历年高考必考的重头戏。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语文分值将相应增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加强文言文教学系统性建设,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建设发展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部分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的词类。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都不很实在,它在文中、句中往往侧重于语法功能。但正是由于虚词的不确定性,导致文言文虚词教学方面目标不明确,学生对变幻莫测的虚词用法缺乏兴趣,难以掌握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文言文虚词的研究,在清代就已经有多位学者对虚词用法进行总结,也取得了比较丰厚的成果。如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刘淇的《助字辨略》、杨伯峻的《文言虚词》、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等。这些著作对文言虚词的规律性进行的科学阐释,但这些著作中的理论过于艰深,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适用。

总体而言,文言虚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灵活,一个词往往有多个用法,多种意思,甚至分属不同的词类;二是虚词应用比实词广泛,使用频率高,一些常用的虚词,在一篇文章中会以不同的用法和意思反复出现;三是虚词具有强大的语法功能,实词往往通过虚词的连接、辅助,才能完成完整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语气和情感。清代袁仁林说过“千言万语,止此几个虚词出入参伍其间,而运用无穷”。正是由于虚词用法灵活、复杂、琐碎的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统筹安排授课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虚词教学的规律,最终实现变难为易。

具体来说可分两步走:

一、梳理归纳文言虚词的用法

如最常见的连词“而”,可以表达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并分别翻译为“而且”“并且”“然而”“然后”,不翻译。再如“之”,有五种用法,在教学中,可分别举例进行讲解。

1.辍耕之垄上(之:作动词,去,往)

2.怅恨久之(之:音节助词,无义)

3.天下顺之(之:作代词,代“得道者”)

4.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5.悍吏之来吾乡(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通过梳理,学生对某个虚词的用法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是无据可依、无法可想。

二、在文本中具体运用、练习

经过梳理,进一步将学生引入文本中,重点就某个虚词的用法进行整理,反复练习。但应注意的是一篇文言文,应以一个虚词为重点,掌握一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不能图快,一篇文章中没有轻重,所有的虚词一视同仁,这样势必会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愈发混乱。

事实上教材的编者一般是以文质兼美为标准选取课文,因此文言文虚词的教学也应灵活多变,不能僵硬教条,否则学生练来练去,零零碎碎,难免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文言文是学习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工具。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文言文教学值得语文教师孜孜不倦地探求,只有老师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学生才能少走弯路,少费力气。

参考文献:

王凯.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创新.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

(2).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小说教学情况分析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警务化管理的心得体会 待岗心得体会范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