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与高职物流管理教学

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与高职物流管理教学

小编:杜西亮

摘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能知能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行脱钩的问题,因此与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存在契合点。文中提出四个解决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设置情境和任务展开教学;注重过程考核;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实训过程中避免行而不知。

关键词:知行合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和任务

一、知行合一思想简介

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由明朝中期大儒王阳明提出,摘录部分原文如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其中“知”代表知识,“行”代表实践,“知”和“行”应是一体两面。即人要有知识而且能够将知识用于实践,这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有知识的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算是有效的学习过程。笔者学浅未能一睹堂奥,这里结合高职教育做管窥之归纳: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仅仅是学习的开始而非终点,只有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实践(实习、实训)环境中应用、磨砺,既动脑又动心,最后能够形成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运用知识处理问题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或考卷中解答问题的能力,才算真正实现了教学的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知”和“行”两者都不可偏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知行合一思想的契合点

与工程技术专业更偏重微观系统中的“点”有所不同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偏重宏观系统中的“面”和“线”,特点就是系统边界不够清晰,业务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干扰更多,因此所学未必能够顺利应用的情况更普遍。换句话说就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看起来更简单,但是应用环境却很复杂,如果只满足课堂上的理解和记忆,而没有经过模拟仿真环境的练习,那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知识未必能够得体运用。正是因为物流管理专业的“知”和“行”容易脱钩,因此知行合一思想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更为契合,更有用武之地。

三、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1.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

学生中心论的依据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讲好,教师讲得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讲师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愿学、学不会,那么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失败的。目前,由于受本科教育习惯的影响,多数物流专业教师还是沿袭旧有的教学传统,90分钟课堂,教师讲课占去80分钟乃至更多,教师讲课思路非常清晰、知识点丰富,但是留给学生讨论、练习、总结的时间没有或者很少,学生只是听讲、理解、记忆但是没有经过积极反思、思维发散、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会很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采用启发、探讨、练习等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而非“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为例,这门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实务,知识点多、散,多数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没有太大的深度,大部分内容除了从理解和记忆方面去考察外,便于从计算、分析、综合运用方面去考察的内容并不多。即便有些内容适合从综合方面去考察,但是需要设置的背景条件太多,设计实训题的难度较大。因此这门课在讲授过程中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总结这门课程教学实践,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包含大量目的明确的练习内容,同时各项目增加一些便于实施练习的具有系统性特征内容的教学模式.

2.设置情境和任务展开教学

前面讲到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多地设计一些适合练习的题目,这样做虽然比“满堂灌”的古板教学方法提高了一步,但是对比知行合一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下面将在前面的层次上递进提出设置情境和任务展开教学。设置情境和任务的依据是:第一,激发学生社会潜能。学生做课堂练习过程主要锻炼理性思维,即与工程技术专业相似的不考虑外界干扰的分析、判断能力。但是作为经济管理范畴内的物流管理专业,离不开人、组织、社会这个背景,由于心理的波动和沟通的不顺畅,理性思维下所做的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会失效,因此在学习时应该设置仿真情境和任务,增加外部约束,让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贴近现实,从而激发学生从事物流管理行业所必须的社会潜能,提高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增强心理适应性。第二,设置情境和任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设置一种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下以某种角色的身份来处理问题,学生因此产生一种紧迫感和主动性,乐于充当这个能够解决问题的角色,并积极地调动全部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获得成就感,所留下的印象会比简单的做练习要深刻地多。同时今后遇到此类问题,先前在类似情境中遇到的解决问题的经历会有助于他们解决类似问题。以《采购管理实务》这门课中的采购组织设计为例,教师讲完知识点和案例之后,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3.注重过程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法是期末考试一张卷子,学生的卷面分数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最后总成绩。这样做的弊端是有的学生平时不用功,依靠考前突击背诵获得较高分数,对于一些平时认真的学生来说这样不公平。依照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考前突击的学生只是临时突击“知”,没有做到在平时用“行”去咀嚼、消化、应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根基不牢,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这样的学生就不能获得高分。因此,依照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考核.

4.加强顶岗实习指导

知行合一教育思想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密不可分,因此在顶岗实习中应加强指导,促使学生知行合一。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开始自主或者学校出面联系实习单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填写实习手册记录实习过程,毕业前撰写实习总结,两项加起来不过几千字。但是学生在长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所学的东西其实很多,几千字泛泛而写,与所学课程对应性不强,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能帮助学生深刻总结实习过程,知行合一效果不明显。为了使知行融合更好,顶岗实习前应该设计出更加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实习手册,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做全面的总结,这样的效果比泛泛而谈要好。具体做法就是按照所学课程设计一份表格,如果学生在与某一门或若干门课程对应的岗位实习,可以在对应的栏目里填写实习总结。同时应该严格答辩考核,对答辩成绩在最后20%的学生要重新答辩。

5.实训过程中避免行而不知

前边多强调“行”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在重视“行”的同时忽略了“知”的重要性,也难以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第一,没有“知”指导的“行”会流于盲目,不会实现“知”和“行”循环往复、互助互促的良性互动效果;第二,光有“行”而无“知”,实践不能上升为理论,“行”只能是熟练工式的肤浅的“行”。以水果成熟过程为例,未成熟水果中的淀粉需要通过各种酶的分解转化成糖,这其中淀粉和酶两者缺一不可。“知”和“行”的关系也与此类似,两者少一个,教育效果都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在实训过程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如物流认知实训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开阔视野的好时机而没有意识到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学生在物流企业看到很多东西都很新奇,回来之后写的实训报告字数也很多。但是没有深度,专业性也不强。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去企业参观之前没有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或者复习,没有带着专业的眼光去参观,走马观花一览,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这样的参观效果不够理想。以货物学实训为例,学生在参观物流企业之前必须要掌握以下知识才能具备专业眼光,带着问题去思考。

四、总结

知识合一思想知行合一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先哲经过历代艰苦实践探索获得并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遗产,其内涵丰富精深,借用中庸里面所说即为“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因此应深入学习知行合一思想,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在永无止境的教学改革之路上积极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王珏.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磊.《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物流科技,2014,(08).

[3]张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科技,2014,(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工程制图的心得体会大全(17篇) 最新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