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农村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农村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小编:

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堪忧。广袤的原野是中华儿女的家园,但每个乡村家庭都或多或少被“实利与快速发展”裹挟,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了人数庞大的留守儿童。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显示,有近70%的在校学生不是在父母双方的亲自教育下学习的,或为父母一方抚养,或隔代教育。由于社会诱惑不断增强,不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在削弱。

随着国家均衡教育改革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硬件规格不断提高,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作为教学的载体也在不断丰富着农村学校的教育形式。在切身感受科技进步给学校教育带来快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者内在职业操守的提高,忽视学校管理者精神引领的修炼。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校长,笔者发现,仔细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将其内化到学生管理中,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 换位变形,关注生命成长的需求

“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先生说过,作为一个称职的小孩子先生,我们首先要懂他们,要能够随时地变成小孩子。笔者的意思是老师要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眼光、情感、兴趣,通过孩子的内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

阿莫纳什维利也曾说:“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玩、不会玩,这将意味着他丧失了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对一个孩子的童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个重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显露和发展,持续地任其沉睡着,直到孩子的整个童年过去了,那么在以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这沉睡的东西!”

正是从这种理念出发,今天的乡村教育要求我们深层次地理解农村孩子们的个性,理解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理解孩子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我们要学会陪伴、学会感激、学会等待、学会包容,学会蹲下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时,往往都是表扬或是批评他们,很武断地指出他们身上的优点、缺点。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的表现通常都属于中间状态。笔者认为我们应及时地跳出评价习惯上的怪圈,学会接纳、再接纳。接纳孩子广阔的心理空间,接纳他们的求知欲,甚至接纳他们成长所有的需求,而不是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

二、 心心相印,坚守充满真情的教育

陶行知说:“要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现在的教育模式、现状迫使很多教育者更多地把眼光放到教学内容、考试标准、学校升学率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其绝对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也决不仅仅是停留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标准衡量的层面上。笔者的理解是:

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相互渗透、影响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缺失情感交流与关注的教育是无意义的教育,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也是不正确的教育。所以,笔者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师爱既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的,也是对整个教育领域提出的一条最基础的标准,更是最高的教育准则。鉴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中应该走近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步,用一名老师的成熟与孩子般的天真去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适时排除学生情感发展上的不良因素。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的施教者、小孩子的先生,我们首先要做到把孩子当作和自己一样平等地位的人,而非巨型存储“硬盘”。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教与记。师生间心灵上的零距离、不设防,应该就是我们追求的最朴素、最真实的教育。

所以,校长应该奉行“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榜样,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真才实学地教学生、真知灼见地感染学生。唯有这样,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 教学相长,塑造质朴向上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必须是一面指导学生,一面研究学问。因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的事体。”

长年累月从事教育工作难免会有枯燥之感,随之而来的就会是简单的重复、机械的复制,教育中因此缺乏激情与变化,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如何才能解决此种教育的瓶颈呢?

作为教育管理者,笔者认为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走到更大的教育平台上去观摩、去感受、去呈现自己的教育状态,可以把教师的学习转化为一种内驱力,同时,制定激励机制,为教师学习创设条件,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就优秀的动力和氛围。必须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己辩证思考的能力,不断寻找学校新的发展地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拓展视野,把学生“领航”进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

在学生教育专题研究上,校长不妨从乡村特色出发,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需求上多考虑,这样既能使研究不偏离轨道,接“地气”,又可以让研究进入新的领域。高瞻才能远瞩,我们的研究既要面向过去,又要面向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但有一个根本不能变,那就是校长无论引领什么样的专题研究,都要让师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四、 民主平等,追寻自由舒展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它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能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和谐发展才是学校办学的最高理念,而和谐教育的前提是民主,民主的前提是平等。所以,和谐的教育应该以“爱心”为核心、以“尊重”为前提,正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教师都要“留有余地”、学会等待,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正在不断成长中。学校教育管理中要想让民主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就不仅要从施教者方面去探讨“主动作用”,还应在受教者当中研究“自治问题”。陶行知先生就这一问题曾有过一段精彩的阐述:“学生自治什么?有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自我约束,形成标杆的意思;第三,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稍有不同,因为学生还在求学时代,就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结合这三点,我们可以下一个定义,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自发组织起来,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依这个定义,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

在学生的管理中,除了依靠学校现有的教育手段外,笔者觉得还可以再放开些,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更可以是直接管理。在学校里选拔能力强的学生直接参与到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中,用量化积分的形式督促后进,表扬先进,形成榜样与标杆,在民主管理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学生齐头并进,共同成长。如果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与自我调控,民主平等的教育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农村特色学校创建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性防侵害作文心得体会 小学我是小小朗读者活动方案汇总 2023年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