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谈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特点

谈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特点

小编: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具有人文性与生态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蕴含文化与经济两种价值。因此,园林美术设计既可以归类于艺术创作,也可以视为一种泛化的建筑营造工艺,主要表现为通过“园林”这一空间容纳多种美术实体,如植物、古建、雕塑等。立足当前城市化背景,园林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以一隅之地发挥着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等作用,也是城市人口主要的休闲、养生、娱乐场所,而一个园林项目的最终形态,源自于园林美术设计的巧妙构思、搭配、组合,因此,高校在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不断提升人才园林美术设计素养。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园林美术设计是高校园林专业视阈下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综合了园林学、美术学两大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实施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如“园林素描”“园林速写”“园林色彩”等;具有广泛的教育对象覆盖面,如景观、建筑、环艺等专业的学生。反观我国高校园林美术教育现状,在课程价值定位上普遍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往往采用培养画家的思维方法培养园林专业人才,不仅课程内容中“纯美术”的理论、概念、知识点等所占比例较高,且在教学组织上也呈现出绘画平面和园林空间的割裂状态,这些都与园林类专业所强调的生态思维、空间造型、实际操作等要求相悖。结合现代社会中园林专业人才社会定位分析,高校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中应明确“独立学科”地位,理清传统美术教学与园林美术教学的异同点,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此谋求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园林美术(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版)一书由孟庆英著写,作者以高校园林美术教育实施者及研究者的身份,对于园林美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及形式特点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索。总览全书,具有3个显著特色。

一、体大虑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全面

《园林美术》一书开宗明义,将园林美术定义为面向园林人才的“应用美术”,它的主要价值是应用美术原理、技法、审美等展现出园林之美,是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的基础技能。全书包含三大模块、七小章节,基本涵盖了园林美术设计的全部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讲解深入翔实,非常注重“园林学”与“美术学”的平衡性,可谓“体大而虑周”;整体教学内容组织也较为合理,按照先易后难、从浅到深、由平面到空间的逻辑铺陈,具体由“美术概述”“绘画基础”“素描”“色彩”“表现技法”“配置和造景”“美术字和图案”构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阐述了园林美术设计内涵,并以“绘画基础知识”展开本质探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全书开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园林”相关主题,而是通过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分析了“美术之美”。例如在“绘画”部分,简介了中国传统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之间的差异,强调每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都有对应的文化渊源,由此形成的艺术联系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中国传统画追求“虚实相生、师法自然”以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独特的美术理念映射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则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意境为追求,而西方油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由此而形成的美术理念作用于园林载体之上,则反馈为“中规中矩、冷峻庄严”的质感——本书进一步利用绘画基础知识,强调在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列举了“形体构造”“形体比例”“景观透视”“空间构图”“明暗变化”等知识点,并为读者配上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两种美术训练方式阐释了园林美术设计途径。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中,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观念:尽管在新媒体时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加,但手绘仍然是园林美术设计的主流手段。换言之,素描可视为“纯色手绘”,色彩可视为“多色手绘”,这两种美术训练方法对园林美术设计作用各有侧重。其中,素描训练侧重于明暗、形态,学生在掌握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够提升对园林美术设计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的途径;而色彩侧重于远近、层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动的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还原园林空间的真实形态,增强园林美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气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阐释园林美术设计效果图的实现机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园林美术设计项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为“表现技法”“构成要素”和“细节装饰”。其中,“表现技法”包括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图两种。手绘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能够很好地将园林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且综合水彩、水分、钢笔、彩铅、马克笔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种设计风格,但缺陷是效率较低。以“水彩画”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经历“轮廓勾线→填大色块→填小色块→填装饰色→细节处理”一系列过程,且无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层次等效果。电脑绘图是园林美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书中为读者推荐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软件,利用电脑绘图可以便捷建模、场景渲染,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设计成本,但不足之处是“艺术失真”,电脑绘图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陷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官体验,且容易削弱园林美术设计的人文意境;本书对“构成要素”的分析相对简洁,指出中西方园林案例中主要构成要素为“植物+造景”,在实现机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节装饰”以美术字、图案为例。

二、形式新颖、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主次分明

为了突破“纯美术”教学内容桎梏,本书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每个章节中提供多个教学栏目,以此规避纯粹“美术学”和纯粹“园林学”的分割,构建“园林美术”这一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每个章节中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课堂训练、本章小结、拓展训练与考核目标4个栏目为辅,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帮助读者合理运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通过详读不难发现,各个章节内的栏目之间也保持着高度相关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同。例如,第一章“美术概述”中,作者在“基础知识”讲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标注出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强调美术及“四大分类”的概念,在能力培养上注重中外美术史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对应的,在“课堂训练”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作品图片来判断背景文化、美术种类,在“拓展训练”中要求写出艺术体验,这种“所学知识”与“所考内容”高度一致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平衡。此外,“基础知识”作为本书各章节的主体部分,作者为细致全面地向读者传达,在内容设计上普遍采用“图文衔接”的方法。全书容纳了海量图片,几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训练环节都附上图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讲解“特种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时,用“玉如意”“传统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说明,可以更好地对“特种”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意味着“特种文化、特种地域、特种工艺”。

三、知行合一、园林美术设计理论实践密切关联

作者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园林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有园林实践操作能力的从业者。”从全书三大模块的主题来看,彰显出作者“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其中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可概括为“理论部分”,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可概括为“实践部分”,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可概括为“实操部分”,该书整体架构凸显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值得关注的是,该书通过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很好地避免了园林美术设计从理论向实践发展的脱节——其中,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虽然以实践为主,但实践内容却是“园林要素”为依据的美术技能训练,如“风景素描”“风景速写”“风景写生”,这种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方式,将模块2打造成一个理论向实践发展的“过渡阶段”,且在章节内部,美术理论对园林实践的支撑作用也很明显,以第六章“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为例,该章节在“道路绿化配置”案例分析中,视野并未局限在绿化空间、植物、道路等实体部分,而是借助水粉画的表达形式,先将所涉及到的设计要素逐一分离,通过局部空间展现的途径优化,再一步步拼接成园林美术设计“整体效果图”。这种虚实结合、局部与整体工艺的设计思维,不仅将美术表达技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有利于园林建造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地参考、借鉴。通读全书,作者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讲解方面深入浅出、系统全面,在教学形式上锐意创新、知行合一,且全书以“基础知识”为主体,既可以作为高校园林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设计人士参考,具有较高的学术及实用价值。

作者:罗琴单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热点推荐

上一篇:OKR工作法下的项目管理实践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战备年终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汇总10篇) 最新综合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综合办公室年度总结(精选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