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上海市养老服务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趋势

浅析上海市养老服务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趋势

小编:陈仕光

摘 要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腾飞的桥头堡,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速发展的经济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但在全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上海作为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养老文化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应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当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所表现的特征日益明显,养老文化的特点就决定了养老制度的建立方向,以及在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冲击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养老服务 文化建设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人文文化的投入开始有了余力。上海市作为第一批经济开放的主要口岸,在全面发展中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国内人口结构的原因,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是这座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人口结构、养老文化发展历程以及养老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上海市养老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在未来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下,上海市养老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据此阐述如何把握上海市养老文化发展趋势,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养老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上海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典范,在国内经济大力发展的洪流中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也是国内较为突出的城市。为了把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上海市养老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养老文化培养方式。

(一)上海市人口结构分析

上海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进程不仅迅猛,而且有加速的倾向,16年来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男性74.29岁、女性78.23岁。1982年~1990年,上海

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从29.4岁上升到33.8岁,其中老年人口比例增长更快。1979年~1996年,16年来全市人口增长了14%,而60岁以上人口增长了92%,老年人口年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增长的5.6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上海市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二)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历程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主要养老模式。新中国建立以后,上海市沿袭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同时,政府针对城乡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设立了福利养老院、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和功能、社会经济关系以及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养老事业等社会福利事业出现了社会化的需求。2000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社会福利社会社会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机构的目标和设想。各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养老组织应运而生,社会化养老规模由小到大,逐渐分担了家庭养老模式下存在的养老压力。

(三)上海市养老服务业现状

当前,上海市养老服务主要由家庭自我照顾和社会福利机构分担养老责任,养老文化的组成主要由我国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和尊老文化支撑。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充分发挥养老文化对社会的重要引导作用,无法有效地把经济发展的红利分配到养老文化建设中去是当前上海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二、上海市养老文化特点浅析

(一)物质文化特点分析

上海市秉持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在养老文化领域有着较为突出的经济优势,不管是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或者福利院、养老院等社会性质的组织来说,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的福利政策都是养老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从上海市对养老文化的建设来看,一些社区推出的养老文化设施尤其值得褒奖。例如,上海金山漕泾镇,近年来大力兴办老年人谈心室、老年社区学校、老年人茶室、健身广场和健身苑等老年人文化养老活动场所80多个,使全镇有八成多老人能通过多种渠道,享受文化生活老有所乐。正是由于经济物质方面的极大发展,在养老文化领域才有这样多种多样的养老文化设施及团体建设。

(二)精神文化特点分析

在精神文化层面,由于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上海市养老文化涌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养老文化特点。各类民间团体组织和志愿者的组成体现出社会对养老文化发展的重视,种类丰富的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设施建设,也为上海市养老文化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处于较为孤单寂寞的阶段,老年人对于这类设施的建立普遍持欢迎态度。上海市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充实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上海市养老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上海市养老文化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的建立无疑得益于两个方面,即社会经济的支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上海市养老文化在高速发展的上海市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团体的有力介入是社会经济服务于养老文化的着重体现,为养老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人们对于养老文化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养老文化在上海市的培养和推广,根据老年人个人意愿选择生活环境是最符合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标准,有的老人愿意享受天伦之乐,为打拼的年轻人照顾小孩,打理家庭闲暇时参加养老文化团体活动,是社区养老文化的具体体现。敬老院、福利院等针对孤寡老人及愿意进入社会养老安置处的老人,着重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号召志愿者进入这样的场所为老人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去欢乐是上海市养老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提升上海市民对于养老文化了解程度和关注度的重要办法。

完整的养老产业涉及多个方面,一般主要涵盖养老住房、医疗护理、日常消费、养老金融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其中,文化娱乐是衡量养老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只有把老年人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创造出更加适合老年人养老特点的社会环境,也是体现这座城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民族最具人文关怀的文化精神。上海市在养老文化领域的建设已经步入追求老年人丰富文化生活环境阶段,上海市养老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对社会宣传养老文化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志愿者为养老文化的发展服务,继续大力推进养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把握发展趋势培养新型养老文化

上海市在养老文化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握这个趋势,渐进地推进养老文化的建设成了新的课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时代呼唤着新型养老文化的发展,把握上海市养老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新型养老文化的深入研究,在物质文化方面的投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大力吸收更多的社会组织从事养老事业,通过政府的宏观管控管理,对社会组织从事养老文化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并对从事养老事业的组织或单位实行较为严格的经营权限管理,保证老年人在进入养老组织中之后,拥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养老文化熏陶,对不符合规定的养老组织予以取缔,从而优胜劣汰,形成竞争机制。其二,加强养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更多的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活动空间,对于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发挥社区的组织能力,倡导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形成的养老文化社区活动中去,积极提升娱乐、健身、文化传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吸引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主要手段。设施设备的健全,可使不同爱好的老年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心里寄托,满足老年人对物质文化生活的不同层次需要。

在精神文化层面,必须着重宣传养老文化的重要作用。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服务于养老文化事业,保证有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较高社会道德的人专门从事养老事业,培养一批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专家、健康指导专家以及护理人员,通过和老年人聊天、放映电影、表演文化节目等具体措施,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和晚年幸福指数,从而形成良好的养老文化。其次,老年人在退出了主流社会之后,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产生郁闷孤独等负面情绪,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养老文化,摒除社会中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思想,才能形成敬老文明新风,为老年人融入社会,体验社会关爱,造就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针对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无人陪伴的实际情况,鼓励老年人参加学习知识、技能等社会活动,使老年人思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从而使老年人的人格尊严得到较大程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吕萍.时代呼唤新型养老文化[Z].

[2] 邢慧霞.基于传统理念的社区养老文化构建[J].

[3] 韩丽萍.“老有所乐”养老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

[4] 王海燕.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J].

[5] 雷振岳.栽培中国特色的“长幼共融”养老文化[J].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践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铁路职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模板10篇) 最新中职学生安全承诺书 学生安全承诺书大全(七篇) 用游览顺序写故宫作文精选(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