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小编: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企业运作的环境,以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发现了在中国现行企业要想顺利地实施作业成本法并非易事,而是会花费很长时间的艰巨任务,然后给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可行性;局限性

近几十年,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高新科技发展迅速。人们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运作中,不仅加快了企业的运转速度,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物力。这样,企业在整个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各项成本比例会有所变化,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的比例会下降,而间接费用等间接成本的比例则上升。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核算过程比较简便,它是按照单一的分配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但是,只有当间接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较低时,它的核算结果才会比较准确。而现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已不符合这个前提条件,产品的间接成本相当高,某些产业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所以,若继续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结果将会与产品的实际成本不符。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按成本动因分配间接成本,大大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一方面,为管理者进行产品定价和定位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企业进行战术计划和战略规划提供准确信息,有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逐渐进入人们视野。通俗地讲,一项作业就是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需要采取的消耗资源的活动。作业成本则是指实施作业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简单的说,作业成本法就是通过汇总各项作业成本而得到产品成本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一样,作业成本法将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由单一化标准改为多元化标准,按照成本动因(也就是成本驱动因素)分配间接费用。其指导思想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在计算产品的成本时,不再以产品为核算对象,而是以作业为计算对象,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而得出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第一步,按照运作流程,确认各个作业,并将其进行分类。

第二步,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

第三步,选择成本动因。

第四步,根据重要性原则,确认主要作业,建立成本库。

第五步,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将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第六步,将产品的直接成本与成本库的成本汇总后即是产品的总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较传统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1.提供更精确的成本信息。与按照单一分配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加完善。它采用多元化分配标准,经过多层次,多项目的归集与分摊分配,使成本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成本信息。

2.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重点是间接成本,通过对间接成本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细化作业,分别核算成本,形成了以作业为管理重点的成本管理体制。从而,成本控制更具备针对性、有效性。

3.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作业成本法运用的是先进的管理思想,采用的是科学的分配方法,所以为进行产品定价提供了准确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

4.便于企业进行作业调整。通过作业成本的核算分析,可以明确企业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为企业调整作业结构提供依据。

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一)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管理方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国家只是实行宏观调控,微观方面企业还有许多的自主选择性,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采取更适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二)现代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为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依据。人们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运作中,不仅加快了企业的运转速度,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物力。因为机械劳动取代了大部分人工劳动,所以间接成本的比例也大大提高。为获得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采用作业成本法。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保证。随着会计教育的发展,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增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会计人员增多,这就为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更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但是,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在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纵观作业成本法,可以总结为3个原因:

(一)作业成本法自身局限性制约

第一,发展前提的理想性。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基础就是现代企业的适时制生产以及弹性制造系统,而目前在我国现代化企业中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所以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存在障碍。

第二,成本分配过程的主观性。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依据成本动因(也就是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合理分配到产品中的,成本动因则全部是由会计管理人员通过考核和分析作业的过程而确定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就带有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这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客观性。

第三,重点研究领域的狭小性。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类似,作业成本法研究的重点是产品的间接成本,对直接成本及总成本的预算规划所做的研究有所欠缺。

(二)作业成本法的环境制约

第一,企业的技术和社会环境。经过近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尽管我国企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就是说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社会环境还不够成熟。

第二,会计法律制度环境。作业会划分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作业成本会计的增值作业成本、不增值作业成本和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准则有出入。要将作业成本信息应用于现阶段的财务报告以及纳税环节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企业管理环境。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地位在管理者的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作业成本法还没有完全进入到管理者的意识中,转变管理者的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效益原则制约。每位管理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成本效益原则是理性经济人做决策时一定会考虑的问题。要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就要详细审核作业,分析成本动因,改变整个管理模式,会花费较大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却不明确。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教授延迟退休申请书(汇总21篇) 地理教学反思简短(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