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政府工作报告读中国金融改革三条主线

从政府工作报告读中国金融改革三条主线

小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用这句诗词来形容每年例行召开的全国两会再贴切不过。虽然每年的两会都在三月份召开,虽然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例也基本不变,但是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总能从中捕捉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金融改革部分共有389个字,但就是这不到四百个字却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金融业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按照三次产业划分,金融业只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一类,但是由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又让人不得不将金融业从普通服务行业中单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配对的一个术语,虽然其定义和范围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虚拟经济与金融业基本对等的这个结论还是能够被普遍认同的。虚拟经济这个词汇的出现,一方面突出了金融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却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界限划得更清了,使人们越来越容易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忘记了金融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职能。金融的“完全虚化”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到金融安全和稳定,事实上对整个宏观经济体系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例如,近年来较快的货币扩张政策并未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少裨益,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缺贷、愁贷甚至求贷的境况,人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了。”金融业越来越喜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自娱自乐的王国,希望资金在这个闭环里“空转”,造成新增信贷因“挤出效应”而并未落实到产业升级、企业更新换代等关键领域。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并没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各项“扶小扶弱”政策的出台而降低。与“高大上”的金融机构相比,实业的利润率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做实业?每个企业家都想摇身一变,变成银行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迟早有一天是要出事的。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是“无源之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金融改革段落中,第一句就直接点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告诉大家金融改革和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首要目的推进。同时,在段落的最后,又提出了构建普惠型金融体系,“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再一次回答了金融业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起源于“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生来就应该被赋予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力”的观念。受制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受限等客观因素,很多人群和地区常常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难以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就是让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全方位和可持续地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不同于金融扶贫,不是简单的救助,更不是施舍,而是强调运用金融手段、发挥金融机制,通过服务下沉来实现双方的共赢。对一部分金融机构而言,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普惠金融可能是其重要的转型方向和抓手。而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而言,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将为其营造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第二条主线是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核心理念,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就要求金融改革也必须沿着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前行。与其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一样,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是要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让合理的市场机制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引擎,而政府只是润滑剂和填充液。在建立市场化机制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项具体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是资金要素的价格,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转和金融机制发挥能效的基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逐渐扩大,目前只剩下存款利率还未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带来中国银行业的一场大变革,失去利率“剪刀差”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有竞争就会分胜负,当出现失败者的时候,谁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最后买单人不再是政府,而是应该建立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央行逐步淡出外汇市场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的态势基本形成,外汇市场的自我平衡机制和修复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市场机制下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政府,而是要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该管的不仅要管,更要管好,不该管的就要坚决让位,逐步还给市场。“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是指政府通过补贴等优惠政策,运用金融机制实现其政策意图,履行政府应有的职能。新型城镇化、“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一些关乎民生的中央重大战略部署,都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中长期性的资金支持,而在其中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是先导性力量。同时,在一些能够放开的领域,政府必须坚决地退出,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简政放权。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监管者的职能应该逐步从审核领域脱离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政策制定、法规建设、日常监管等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环境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就是把股票发行的权利交还给市场,监管机构不再对股票的投资价值做实质性判断,让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股票的发行及其价格。注册制改革使市场参与主体各自的责任归位,倒逼自我约束的加强,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有利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第三条主线是金融发展必须实现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中国经济的腾飞得益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与开放也成为了一对不能分割的词组。对当前的中国金融业而言,开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开放,主要是指放松国内银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二是对外开放,主要是指金融机构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两个开放都作出了详细的部署。在对内开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事实上,民营资本参股银行业已十分普遍,此次所说的发起设立是指民间资本独资设立风险自担的银行。设立民营银行是打破银行业垄断的风向标式的破冰之举,标志着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玻璃门”已被拆除。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更有效地配置市场资源和金融人才,对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对外开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中国金融的开放力度和开放程度与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并不相称,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被很多周边的新兴市场国家抛在了身后。金融业的全面放开固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蕴藏着各种风险,需要审慎推进,但对外开放的方向是不能改变的。其中,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金融业实现对外开放的两项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以真实贸易为基础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机制和系统建设以及结算范围的扩大,对于稳步推进这两项改革意义深远。去年沪港通的推出,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不同于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资金的双向流动,在引导国内资金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的同时允许外资投资国内市场,实现了确定范围内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同时,沪港通还有利于大陆金融交易机制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从而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综合化水平。深港通的提出和实现,将更加有效地加强内地与香港的金融资源的整合,扩大和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英卓华:中国的改革不仅任务艰巨也前无古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农场实践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动物外科实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