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性因素及发展模式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性因素及发展模式

小编: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自生性因素、再生性因素、引导性因素的制约。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疲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农村经济;贫困;制约因素;发展模式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农村贫困现象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不意味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己经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在扶贫过程中,不仅需要将贫困农民的收入提高上来,更重要的是要从长远考虑,将如何巩固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在解决好贫困乡镇农村的基本温饱问题以后,再考虑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但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特点,空壳村开始增多。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村屯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这就有必要对农村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生性因素

自生性因素具体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土地及矿藏资源和历史文化等等,这些自生性因素影响着农村产业结构,影响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文化进步。我国水土资源匹配不平衡,时空分布不均。贫困农村地区一般都是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难以形成聚集效应。而且,全国耕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氟、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化肥农药使用量高,在土壤和作物中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积累。农用地膜形成白色污染,毒害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二)再生性因素

1.人口

(1)小农意识突出。贫困农村一般地处偏僻,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加工多是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不高,不利于农民的创收增收。

(2)劳动力利用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除青壮年部分外出务工,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比较多的。这些季节性、阶段性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资金

大多数金融机构停留在市镇上,距离农村较远。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收入条件较好的农民因为当地经济落后、自然资源匮乏,即便是有能力做企业,也不愿意向村里投资,造成金融资源外流。

3.技术

乡镇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财政资金量比省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低。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为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为0.5%左右,而且这部分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而且我国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农业科研部门(农业科学研究)职能分离,且分属不同政府部门,不能够进行有效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低。

(三)引导性因素

市场是农村经济的引导要素,市场对农村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无时不刻的,这个看不见的手,引导者农村经济的发展。

(1)在供应方面,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发育滞后,不能适应农产品流通的要求。零星、分散的初级农贸市场,小贩式的分散销售市场信息的匮乏,使得在农产品在市场供应方面还没有完全的与市场接轨。

(2)在需求方面,现代生产的产品很少考虑农村的需求,使得农村的消费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及几种提升模式的探讨

农村经济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单靠几种发展模式显然远不够,但基于研究现状,因地制宜提出几种提升发展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点的,也具有较强的共性。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公司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联合,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类型适合在资金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水平高的领域发展,适用范围有限,对于相对落后的村屯而言,并不适用。

二是市场带动型。建设区域性的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周围农民从事农产品商品生产和中介贩卖活动,形成一个较大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和几个基地收购市场,帮助农民摆脱小农意识,参与市场活动。

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品。这种类型适用范围窄,对于自生资源要求较高。

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以合作社为基础,形成团体,与市场对接,实现规模化经营生产。这种类型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也是较为基础的一种类型。

(二)以工代赈发展模式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小品里的戏言,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所以在发展以工代赈模式时,要建立以工代赈劳务雇佣的长效机制。将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土地得到整理,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充分做好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程度低,但是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可观赏性,而且发展旅游产业,能够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旅游开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政府授权特许经营,如乌镇;二是政府承包经营,如苏州的同里和湖南的凤凰古镇;三是政企合作,如南浔。文化旅游为是目前比较吸引游客的卖点,将传统的观光旅游的文化观光、江海观光、生态体验、乡村体验等系列旅游产品结合,建设民俗文化村等等。

热点推荐

上一篇: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新生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设想及计划(20篇) 家乡的变化对比作文 家乡的对比照(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