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探究

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探究

小编:

随着市场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交易环节的日趋复杂,市场形成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大多以中小企业为对象,以服务地方为目标。从企业的角度看,人才招聘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企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坚持实践应用能力的核心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制机制,落实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一、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地方院校也逐渐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增强,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市场需求变化无常,而且市场信息传导至学校具有滞后性。因此,地方院校开展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往往跟实际脱钩,实践教学中的诸多环节有待改善。

1.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现实中大部分地方院校往往忽视这一块内容的重要性,仍然将理论教学看成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心,认为实践教学是次要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完全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成一种从属关系,实践教学的优势无法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计划上,明显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比重很小。理论教学往往是教学考核的核心,而且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上,教研室也是围绕理论教学开展的,实践教学没有具体要求。第二,经费拨付少,软硬件建设滞后。首先是实验与实训场地严重不足,很多地方院校采用小班、轮班教学,且与理论教学不同步。其次是软件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升级。由于采购正版财务管理软件费用较高,很多地方院校预算不足,更新升级不及时,实践教学存在障碍。第三,学时占比低。大部分地方院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85%以上,实践教学学时往往低于10%。第四,学分较少,实践教学要求不明确。由于学分较低,学生不注重实践教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实践教学与教师绩效评定没有直接关系,激励机制不明确,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实践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2.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与市场脱钩

大部分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与市场需求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效衔接。目前实践教学往往以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为基础,未能从本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出发,确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标准,教学体系不清晰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未能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融合。老师指导实践现场往往随意性较大,很难与理论课程匹配,甚至有些学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讲解的老师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关系的人为割裂。第二,实践课程不能实现动态更新。很多地方院校一本实验教材使用好几年,完全不管市场变化情况。新经济环境下,各类财务软件、规章制度、报税等等环节都处在变化之中,实践教学课程应该匹配更新。为了使教学简单,老师讲解实践案例,大多都是重复的,新颖性不强。第三,实践课程之间未能有效衔接。课程单一,缺乏系统性。从实践角度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涉及采购、生产、销售、报税等环节,而且各环节之间关系密切。各财务环节要求的专业知识不同,因此学生在实践中就不能仅掌握某一块财务知识,要对整个操作流程都要熟悉,方便企业轮岗,这就要求实践课程之间进行有效衔接,构成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的体系。

3.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同,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灵活性较强。地方院校大多财务管理专业都安排有实验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校实践教学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包括手工操作和上机实验。手工操作主要模拟一些票据的填写,上机实验主要使用软件开展做账仿真。由于大部分地方院校缺乏具有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教师,实践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同理论教学相差无几,而且针对性不强;有的完全由学生自学,自由发挥,老师的有效指导十分缺乏。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配套,但现实中实践变化性更强,很多实验教材比较落后,不能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需要教师根据社会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进展进行修订。

4.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在地方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内实验室实训,另一种是校外实习基地。就校内实验室来说,建设比较落后,利用效率不高,突出的表现在:一是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场地面积、硬件设施、软件、数据库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实验室:手工实验室与电算化实验室。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手工操作如填写相关票据、盖章、点钞等活动已经不常见。电算化实验室往往硬件设施齐全,但软件不配套,更新升级能力不足。就校外实习基地来说,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由于资源有限,实习基地数量少。学生更多的是自己找单位实习。学生为了完成实习任务,大多随意找一些企业在实习手册上盖章了事,实习流于形式。二是实习基地接收的学生数量有限,而且财务往往涉及商业秘密,关键岗位一般不会让实习生接触。很多小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实习工作往往专业性不强,很难接触投资、筹资等财务核心问题。三是实习时间大部分都安排在大四,学生由于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大,对这种安排有心无力。

5.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不足

目前高校招聘教师往往注重学历层次和科研成果,在实践经历和业务经验方面没有要求,重学历轻应用的情况十分突出。教师队伍高学历化,理论知识深厚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缺乏。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都需要双能型师资。地方院校招聘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高校学习到高校工作的硕士或者博士生,毕业之后直接上岗授课,有的硕士生或博士生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理论知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更无须谈论实践教学了。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十分缺乏。大部分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基本上没有在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实践能力较差,很难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即使安排了实践教学,对教学细节也很难把握,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此外,由于职称评定与科研成果直接相关,更多老师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到学术研究中,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二、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落后的原因剖析

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相对封闭式的,对外部资源的利用较为有限。院校与企业之间主要是培养就业或者培养实习的单向关系,两者间缺乏合作创新,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意识薄弱,较为关心短期利益。院校间专业实践合作还处在较低水平,合作规模小,合作领域窄,参与合作的院校数量也较少。尽管很多地方院校已经意识到外部资源的重要性,但获取能力不够。由于财务管理学科具有交叉性、创新性、实践性以及主体多样性的特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没有哪一所地方院校能在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上取得完全优势,必须善于利用外部的知识和资源。孤立的地方院校在实践教学模式上很难单打独斗、独善其身,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在与其他院校、企业、政府部门或组织建立广泛联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培养模式,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相脱离,人才培养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是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

开放式创新是由Chesbrough 教授在2003 年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创新可以同时利用内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并在创新链的各个阶段上与多种合作伙伴多角度动态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大学本质上是开放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又是面向市场的,而地方院校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仅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应用型专业的创新发展与企业等高校外部资源密不可分,而财务管理专业首当其冲。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向之一就是为地方企业服务,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保持企业等外部资源与高校的有效互动,将有助于提高高校财管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地方院校内部,地方院校将外部可获取资源如人、财、物、技术、信息等都纳入到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使这种交互模式逐渐转化成一种工作机制,从而实现教学资源渠道的多样化。地方高校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将成为提高财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1.创新资源的搜索与获取

由于财管专业应用性特征,获取实践性创新资源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实践性创新资源主要来自校内实验室或实训中心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开设财管专业的大部分地方院校都建有相关实验室,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指导老师的实践经验、实验与工作需求的对接水平、ERP 沙盘应用程度等方面差距较大。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则普遍落后,很多地方院校仅仅是挂名,根本没有实质内容。当地方院校内部资源无法有效完成上述活动时,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获取这些资源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外部资源的主动认知,包括地方院校对资源缺乏的认识、对外部资源的搜索能力等。地方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仔细思考,并对缺乏的资源列出清单。此外,还要掌握这些资源的分布、种类等方面信息。二是外部资源的被获取程度,包括双方合作的基础与前提、合作模式选择等。搜索到这些外部资源后,就要主动获取这些资源,创造接近这些资源的渠道,对双方合作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对获取这些资源的复杂程度、时间以及成本进行预期判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比较。实践性创新资源的搜索与获取是地方院校实现外部创新资源管理的重要起点。

2.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地方院校获取这些外部创新资源是为了用于实践教学。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资源的分配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不同,外部创新资源总是有限的,必须要考虑资源的分配,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模式才能产生最高的效益。二是现有资源与外部创新资源的融合问题。对于地方院校现有资源而言,外部创新资源是陌生的外来物,因此需要做好两者间的融合。首先在资源分配之前做好动员,努力营造协同合作的环境氛围。其次,要明确资源使用的属性,包括种类、时间等,拟定资源岗位计划。再次,要对资源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对内部原有资源与外部创新资源的融合提出指导建议,努力使不同属性的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资源整合,促进地方院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3.创新资源的动态更新

外部创新资源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影响因素包括院校内部资源的充盈情况、资源搜索能力、外部资源的生命周期以及资源实体的合作意愿等方面。由于企业等外部实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地方院校能够获取的外部创新资源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例如,受外贸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一些外贸企业濒临破产,即使不违约,也很难保证学生在该种企业的实践质量。反之,即使能够获取相关外部资源,这些资源也很难长期保持优质状态。例如,从外部聘请的专家,长期承担相同专题或课程,就容易产生疲劳、倦怠乃至厌恶。地方院校需要对外部创新资源进行分类,并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时间长短,对不同资源的更新频率要有所不同。地方院校在搜索外部创新资源前就需要对可获取资源进行预期判断,针对不同资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获取策略即合作方式。地方院校应建立一套既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发展需求,又符合学校现状的资源评估机制,使地方院校始终处在一个创新资源循环流动- 利用- 更新的动态变化中,逐步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升级。

4.创新资源使用效率的动态评估

人才培养质量是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命线。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不稳定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势在必行。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对于开设该专业的地方院校来说,通过评估能够有效掌握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有效保证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与优化。①设置评估专家委员会。其成员来源应多样化,包括院系领导、校内专职教师、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本专业毕业生、企业财务部门领导或业务骨干、会计事务所成员、校外该领域学者或专家等。建立评估委员会专家成员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库。建立由院系领导牵头,各评估专家协同评估的工作机制。②评估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既能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又能开展与其他院校财管专业的外部比较。评估指标以科学、合理、系统、可获取性为主要原则,一般该指标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过程与效果两个维度。③评估结果。建立可供参考的评估判断标准。标准应因时而变,评估不应有硬性不变的判断标准,而是要体现足够的弹性和动态性,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变化。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开放式创新是解决地方院校财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式获取- 使用- 更新- 评估,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在职工程硕士高级计算机网络教学建设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故障应急处置 关键设备故障应急措施方案 最新小学体育个人工作计划总结 体育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