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编:蔡振刚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新校区建设或老校区改造工程,客观上掀起了一股基建热潮,新校区建设等大规模基建投资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合理使用好建设资金,提高资金效益,是摆在高校基建财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基本建设特点

( 一) 投资规模大

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基本建设的建筑成本、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特别是新校区建设,投资规模普遍较大,投资额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这么宠大的资金数额,财务管理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建设资金支出不仅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建会计制度,而且必须执行基建施工合同,再加上基建市场潜规则和社会复杂性的影响,基建财务管理需要认真再认真,谨慎再谨慎。

( 二) 建设周期长

财务管理周期始终与管理对象完成周期相对应。一般会计事项如科研项目、产品生产周期为一年或几年,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新校区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从建设征地、立项、报批、设计、招标、建设、验收、预决算审核、交付使用、质保金返还等,漫长的财务管理周期必然加大财务管理的难度。

( 三) 专业性强

由于国家对基建项目投资的审批力度逐渐加大,建设单位必须履行相应的程序。首先要提供项目建议书,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发改委备案或立项,初步设计报相关部门进行批复,建设用地规划批复,提交环境评估和交通状况评估报告,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再进行招投标、组织施工进场,竣工结算验收,最后交付使用。审批手续环环相扣,前项没有做好,后项就无法实施。只有做好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 四) 风险性高

随着高校基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建投资方式也由以往的国家和地方投资转化为由学校自筹和向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作为非盈利组织的高校,利用贷款资金搞基本建设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另外,近几年高校基建出现的法律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法律方面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二、当前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基建计划控制不严,项目超支严重

有些高校在制定基建计划时,缺乏系统地论证和科学地分析,建设项目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如果项目建设者和使用者在项目的建设初期没有对基建项目使用功能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使基建项目使用功能没有达到使用者的要求,边建边改,必然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有的基建项目概预算编制精糙,施工预算中不合理开支多,审核不严,对应做调整的概预算不及时调整或不调整,执行不规范。也有部分高校为了使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在立项时人为压低各项指标,一旦项目批下来,又把摊子铺大,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频繁发生项目变更和工程造价变动,致使工程完工后出现基建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实际支出与预算标准发生较大偏差。另外,三超现象的后果还会导致项目建设资金供应不足,不得不干干停停,延长工期,加重了学校资金压力。有的学校严重拖欠工程款而被施工单位起诉,法院判决不仅要支付工程款,还要赔偿大量的违约金和滞纳金。

( 二) 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不规范

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但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基建项目招标活动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比较普遍。一是将工程项目肢解,将必须依法招标的建设工程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或分阶段实施,化整为零,使之达不到法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二是明标暗定,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介绍工程施工单位,暗地指挥,制定有利于特定投标人入围条件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或故意泄露标底等手段,操纵招投标,使指定单位中标。三是与施工方串通,人为降低标底,把工程承揽给施工方后,变更工程设计追加工程量,增加施工现场签证,造成工程项目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增加工程投资。四是承包方投标过程中,以利益分成、转包工程等好处相许,拉拢其他施工队伍前来作陪衬,指使他们有意抬高或降低报价,从而达到自己中标的目的,或者一家施工企业打着几个施工企业的牌子参加投标,不管谁中标,实际上都是该企业中标。

( 三) 基建工程竣工决算严重滞后,资产账实不符

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反映了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时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是进行基建工程造价分析的基础,也是固定资产入账和进行资产管理的依据所在。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办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很多高校基建项目已经交付使用多年,却迟迟不办理财务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移交,一直在基建财务上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的长期挂账易导致资产人为地增加,如日后的维修费、贷款利息、配套设施等支出会被摊入工程成本,这既不符合基建财务制度要求,也会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反应不准确。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2013) ,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建工程迟迟不结转交付使用资产,势必给学校的资产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基建项目长期不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不结清工程尾款,容易造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在工程款结算、工程交付后使用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责任界定等方面矛盾,存在经济纠纷隐患。

三、加强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应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性性研究,广泛听取和征求学校各方面的意见,根据自身现有财力、筹资情况、偿债能力,并对建筑市场进行调研,充分考虑建设期内各种建设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一般情况下,高校不具备工程造价专门人才去编制工程量清单,要科学、合理、准确估算工程量与工程造价,必须聘请两家以上有工程造价资质的公司对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造价单进行编制,与此同时,聘请工程监理公司与审计公司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与审计,注意造价、监理、审计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独立性,避免其私下达成交易。工程预算一经确定批准,将成为该基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到严格按预算和最初设计执行,坚决杜绝基建过程中随意改变设计、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情况发生,对计划外工程项目,坚决拒付工程款,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 二) 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法》,并以此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严密杜绝因法制不完善而留下钻漏洞的机会,将招投标管理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基建投资的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文件,制定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招标范围及特殊项目招标规定等,为高校招标工作提供依据。针对当前招投标制度落实中存在的诸多不规范行为,还应重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通过对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即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事前审计监督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肢解建设项目、是否履行项目前期工作相关审批程序、是否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计划、招标文件是否合法合规、标底编制是否真实准确、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等; 事中审计监督主要对工程开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定标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进行现场审计监督; 事后审计监督主要包括合同签订的审计和合同履行的跟踪审计,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中所产生的违法、违规现象,确保招投标活动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前提下开展有序竞争,最大可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 三) 基建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在建工程竣工后,高校应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经批准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基建管理部门应制定岗位规章制度,对基建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确定谁负责的项目,谁负责竣工决算的原则,使基建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各职能部门也应相互沟通,相互协调,提高部门间相互配合的工作效率,做好各项基建资料的基础性收集工作,档案收集与项目管理同步进行、实时同步检查,不断补充,保证工程竣工验收后能够及时、完整地提供竣工决算所需的相关资料。高校领导层通过各种方法积极推动基建工程及时正确进行竣工决算,通过决算数额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修订概算定额、改进设计,推广先进技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果,提供参考资料。上级有关部门要负起管理监督职能,通过财务部门上报的基建财务报表的信息,对高校基建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指导督促各高校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办理好固定资产交接手续。

总之,新时期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很多复杂的新情况,如何强化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努力把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影视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铁路乘务员自我鉴定 铁路实习自我鉴定 最新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情况 报告(4篇) 小学作文提纲(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