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党建研究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党建研究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编:曹晓叶

强化对高校党建的研究是高校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伴随着对高校党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以及丰硕研究成果的不断取得,高校党建研究管理水平也在积极的应对中不断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梳理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关应对之策,对于高校党建研究工作深入、持续、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党建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舆论宣传不到位。高校党建研究管理机构及不少基层党组织往往满足于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党建研究任务,局限于校园网上发通知布置研究活动,陶醉于收集汇总研究成果后的功成名就,而对高校党建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具体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方面宣传不够,以致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党建研究工作的了解不够、认识不深、参与不多,投身党建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

2.研究队伍不合理。高校党建研究队伍以党务人员居多,党史党建方面的专家学者很少参与,研究队伍的结构太过单一;研究者的目光大多局限在高校内,且多侧重在方式方法层面的探讨,研究队伍的集体视野相对狭窄、学术水平相对较低;研究活动的开展以研究者的自发行为居多,缺乏统一、有效、相对稳定的研究机构的组织协调,研究队伍的组成太松散。

3.研究机构不作为。尽管不少高校都设有党建研究会,但其作用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人员组成看,其成员基本上都由各级领导兼任,他们很少有时间真正从事具体的党建研究,与之相对的是,一些真正愿意开展党建研究的人员却不能跻身其中发挥作用。从活动组织开展上看,这些党建研究会要么几年才开一次会议;要么成立后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从未组织开展有关研究活动。即使少部分也能及时召开会议、组织活动,但更多的是例行公事式的回顾与展望,缺乏实际的、有指导意义的具体举措,研究者相互间交流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很少,会议的效果可谓程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研究管理不严格。以目前不少高校都纷纷尝试进行的党建研究科研课题立项为例,这本是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建研究工作的无可厚非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因缺乏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而达不到预期的成效:要么在选题设立时,主题不明确、方向无侧重;要么在研究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么在成果认定时滥竽充数,以次充好,把关不严。

二、高校党建研究管理相关对策

1.注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高校党建研究工作实践中,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务工作者的研究积极性,还要借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吸引有较深理论功底和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其他有志于进行高校党建研究的同志(包括那些来自社会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的广大学生),一道进行党建研究,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高。此外,在充分发挥现有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研究发现、培养和汇聚人才,为高校党建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后备力量。在此过程中,高校党建研究会要勇于担起任务,负起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具体牵头落实,将高校的各类党建研究人才网罗汇集在旗下,并由其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有关党建研究活动。

2.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富有成效的高校党建研究工作机制。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图书资料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党建工作的有关文字和数据材料及时予以公布,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在注重发挥高校党建研究会自身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学科优势,以相关学科为依托,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专业研究机构与高校党建研究会的联合或嫁接,不仅给高校党建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同时也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和新的气象;加强人才资源的整合:在充分发挥本校的党务工作者及专家学者作用的同时,通过聘请担任顾问或联合申报课题等方式,注重发挥校外从事党建理论研究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形成专家学者与党务工作者相结合、校内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与校外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此外,通过校刊、校园网、宣传橱窗等途径,以活动报道、成果展示、通报表彰等形式,加强对高校党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加深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党建研究工作的认知,以及对高校党建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研究的进展、成果的取得和应用等情况的了解,在校园内积极营造浓厚的党建研究氛围。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立项资助、论文评比表彰、将研究成果纳入年终分配业绩奖励等,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方面给予一定的配套,充分、广泛地调动党建研究者的积极性。

3.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党建研究成果质量和使用效益的提升。过程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了计划和控制两个方面,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和完成质量。2高校党建研究要多出产高质量成果,必须改变以往相对零散的、各自为阵的研究状态,代之以系统的、有规模的组织管理模式,而党建科研课题立项无疑是其最得力的抓手和实现方式之一。

(1)选题设立上要有宏观的视野。不要仅仅局限于方式方法层面的简单更新,也要注重学理方面的深入探究;不要仅仅满足于对高校内部党建工作的研究,也要放眼校外,在共产党执政的宏观背景下开展党建研究;不要仅仅止步于对现实状态、现有问题的关注,也要注重一些前瞻性、探索性课题的尝试。

(2)课题立项上要有明确的要求。申报的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中,基础性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深刻揭示党建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理问题的研究,推进学科建设;应用性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倡并鼓励吸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此外,在确定入选项目时要突出重点,体现一定的导向性:优先资助那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具有一定创新程度的应用性研究课题。

(3)项目管理上要有过程的监督。对党建研究项目的管理,要力求有始有终,避免虎头蛇尾、随时间推移而衰减的情形,以机制保证全程化监督,确保研究深入扎实地展开。可进行过程评议,开展时就确定立项评审、中期评估、总结评优等激励机制,尤其是通过中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立项进行调整,或根据项目开展情况优进,使项目建设始终处于竞争和积极状态。在总结评优阶段,对项目做出书面总结,通过投票评选,确认并给予表彰奖励。通过这些措施,使高校党建研究工作始终处于一定的机制监督之下,以压力促动力,以保证研究取得好的成效。

(4)成果应用上要有切实的措施。可以论文汇编、成果展示、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对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让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众多党务工作者,知道成果的存在,了解成果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应用成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那些对解决现实问题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学校党委可商讨后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和应用。将党建研究成果制度化并予以贯彻落实,将有效地保证理论成果的实践应用,充分发挥其指导价值,同时,也使得理论有机会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当前民办高校校园学习氛围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