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走访记录内容 走访记录心得体会(实用20篇)

最新走访记录内容 走访记录心得体会(实用20篇)

小编:琉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走访记录内容篇一

第一段:导言(150字)。

近日,我校组织了一次对农村发展的走访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深入乡村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这次走访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也让我对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二段:展示农村发展的积极变化(250字)。

在这次走访中,我们前往了江村和河畔两个农村进行了调研。首先,我们看到了这些农村的道路逐渐改善,交通更加便利,村庄的环境整洁有序。其次,农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此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的收入来源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逐渐向着农旅结合、农业产业化等多元化发展。这些变化都表明农村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三段:发现面临的问题(300字)。

然而,在观察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首先,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充分,电力供应、网络覆盖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其次,由于缺乏相关支持政策和机制,许多农民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认识和能力还较为欠缺,无法有效参与其中。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还较为薄弱,存在着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进程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第四段:思考农村发展的路径和方式(300字)。

面对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方式。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更加细致的政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此外,应该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种植和生产方式,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第五段:个人感悟与建议(200字)。

通过这次走访,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难度。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自己的学业,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农村发展迎来新的希望。

总结(100字)。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要关注农村的现状与问题,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

走访记录内容篇二

“大家住得习惯吗?习惯这里的伙食吗?开学遇到了哪些困难呢?”简短的问候让大一的新生备感温情。新学期伊始,为了让广大的新生能够更早适应大学的氛围,并解决新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电信学院学生会干部带领部员于9月5日和9月6日晚九点对21级新生宿舍进行走访。

走访前,新生辅导员老师为我们提供电信院xx级新生的宿舍范围,并且各部门走访成员为此次走访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走访人员,分成两队,分别对男生宿舍女生宿舍进行走访。

在走访的过程中,各学生干部详细地询问了新生到校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了解他们有无生活上的不适应,同学们也向学长学姐们反馈了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及生活所需。同时,各位学生干部耐心的为他们答疑解惑,关心他们的生活,做到当场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准确记录,走访完毕后及时上报给学院的领导,做到点对点的落实到位。学长学姐们希望新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要在大学期间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本次走访活动,充分体现出学院对新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怀,带去了对新同学的关心,为同学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走访记录内容篇三

第一段:走访的目的和背景介绍(约200字)。

近年来,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教师的教学实际、困惑与需求,近期组织了一次老师走访活动。教学体验过程是一次近距离接触和交流,旨在帮助教育部门制定更合理的教学政策和教师发展规划。

第二段:走访过程及收获(约300字)。

在此次走访中,我走访了多所学校的教师们,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教师们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教学创新和教育资源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和专业支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这让我意识到,教育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教师的培训力度,并通过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段:走访所得到的启发和思考(约300字)。

通过与教师们的交流,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他们直接面对学生,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要关注他们的教学实际和需求。在制定教育政策和教师发展规划时,需要更多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其中。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资源支持。

第四段: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约200字)。

基于此次走访的经验和收获,我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教师的培训投入,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培训机会。其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行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再次,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最后,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真正的互动式教学。

第五段:总结(约200字)。

通过此次老师走访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只有关注教师,发展教师,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样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与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走访记录内容篇四

2xxx年开春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冷一些。老天从农历正月初一就一直阴沉着脸,飕飕冷风伴着寒霜把先开的花朵吹残冻蔫。

立春、雨水节令早已过了,气温还在个位数上徘徊。昨天最低气温降到-2℃,中午飘起了雪花,参加迤车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各村总支书记会议后,我们及时与中寨村“三委”班子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和脱贫实施计划。为加快工作进度,我和杨建军分头行动。他听取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介绍实施方案及项目规划,我到火烧寨村民小组入户调查。

从“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一再强调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开展了两轮“回头看”工作,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原则,做好前期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新来乍到,我放心不下,还是决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带领我来到火烧寨时,村民小组长李友平正在李广万家准备吃春客宴。李友平瘦小精干,从相貌上看不出他已经是62岁的老人。我随机点了刘志高、李广亮、刘志龙3家,请他带我入户走访,看看农户家的实际情况。李友平面露难色,看我态度坚决,只好直说:“表册上的刘志高,名字登记有误,实际叫刘志富,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他父亲刘庭先在家。”沿着泥泞的小路,拐了三道弯转过五排房子,才来到一个逼仄的小院,一辆畜力车上杂乱地摆放着锄头、钉耙等农具,两间土木结构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西侧土夯的墙体开裂倾斜,冷风直灌屋内,房檐下挂着几串包谷。李组长连喊几声“庭先――庭先――”,才从黑屋子里探出一个黏着黄灰的脑袋。他就是刘庭先,才46岁的人,就头发稀疏,腰杆弯曲,老态龙钟。20年前,他的妻子嫌他穷,离他而去,抛下两个儿子与他相依为命,如今两个儿子刘志宽、刘志富已长大成人,但不务正业,在外飘荡,过年还要刘庭先寄钱作车费才回得来。刘庭先寒心地说:“坐着这点破房子,我讨不着媳妇倒无所谓,两个儿子在家里也蹲不住,更难说媳妇了。做梦总想着盖新房子啊!”走访出来,我的鼻子酸酸的,真为他家担心。转过一个墙角,来到刘志龙家门前,正门紧闭,人不在家。低矮的门楣上黑黢黢的,院坝里飘着一股腐臭味。他家里的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李组长说,刘志龙岁数倒不大,就是常年生病,缺乏劳力,媳妇得白血病死了,两个娃娃正在读书,日子越过越困难。我请李组长带我去看看李广亮家,李组长说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要了解情况,只能去问问他父亲李世成。踩着猪粪鸡屎,翻过几个土堆粪堆,跳过一条脏水沟,来到一个开阔的高台上,终于见到了80岁高龄的李世成老人。他正准备吃晚饭,见我们造访,高兴地迎出来。老人精神矍铄,器宇轩昂,只是有点耳聋,需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老人自豪地说:“我有3个儿子。大儿子李广书就在村里盘田养家糊口,子女很成器,不用大人操心。二儿子李广学在个旧生活,有辆车跑运输。小儿子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两个娃娃也争气,大姑娘李徐考取曲靖卫校,已经去实习,小这个男娃娃李伟在会泽一中读高中,学习好!”从李世成老人家出来,走了一段水泥路,刚好遇见李友平的老伴高文秀在扫地,她有些肥胖,行动迟缓。高文秀说,过小年前她才看病回来,医生诊断为骨膜炎,感谢党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这次住院花掉4000多块钱,政府帮助报销了一大半,自己只出了800多块钱。

李组长告诉我,火烧寨有118户455人,其中贫困户26户,在外打工的人有30多人。希望上级领导支持,为我们村修一条排灌渠,可使100多亩粮田受益。要是能争取立项,我们村可集中规划建设80套左右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后山上栽了10000多棵核桃树,但严重缺水挂果不多,要是能在山上修个蓄水池,加强灌溉,产量会提高。我们还想试种100亩软籽石榴。我由衷佩服老组长有这样的胆识,跟他说会积极汇报争取项目,但目前村中滥堆乱放的脏乱差现象要想办法治理,还有脱贫的产业支撑也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

走访记录内容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安排部署,深入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连日来,县统计局组织全局干部深入亚曼牙乡15村,开展入户走访活动。

为扎实推进此次入户走访工作,我局及时召开会议,明确工作任务、人员分工、走访入户的方式方法。在入户走访中分成3个工作小组,深入亚曼牙15村村民家中。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引导村民的凝心聚力,发展生产,维护稳定,增收致富。同时,掌握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把解决问题作为入户走访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据统计,当天共走访1户重点人员,1户宗教人士,2户特殊群体,23户贫困户。在走访调查中,整理归纳了村民反映的致贫原因,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帮扶帮教计划,确保入户走访取得实效。通过入户走访,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访记录内容篇六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也愈发引起关注。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走访留守儿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亲身接触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体味到了他们心灵上的孤独与无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影响和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

我了解到,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时间在农村或城市留在家中的儿童。他们经历着家庭的分离和缺乏关爱的困境。我参加的走访活动,是组织者带领我们去农村的一些家庭中与留守儿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的生活竟然如此贫乏和孤单。他们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和陪伴,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面临心理上的压力。这种现象让我深感惋惜和心痛。

第二段:走访活动的收获。

这次走访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机会。我们不仅对留守儿童表达了关心,并且和他们进行了一些心理辅导。我发现,他们渴望关爱,希望有人能关注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帮他们解决困扰。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和挣扎。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帮助他们的决心。此外,这次活动也提高了我们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意识到,作为有幸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关心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实现心灵的成长。

走访活动让我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父母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他们应该尽量减少外出打工的时间,多陪伴孩子,为他们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其次,社会各界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包括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心理辅导。最后,政府也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监管和改善。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段:我个人的改变。

通过这次走访留守儿童的活动,我个人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先,我现在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的处境。我决定将来将一直为留守儿童奋斗,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我意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最后,走访活动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感恩所拥有的一切。和留守儿童的交流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更大的困境,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幸运。

第五段: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美好期望。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改善。希望父母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起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去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相信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状况才能得到改善,他们才能够健康成长,走上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结: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亲身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他们的困境和需要。走访活动不仅让我从中得到了收获,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并担负起了一份责任和使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而动,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未来奋斗,为实现公平而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走访记录内容篇七

3月28—29日,我和组员一起加入了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活动。由于我到塘栖镇任职不久,此次走访也就成了我了解掌握塘栖镇的重要机会,因此我非常重视此次走访。

我先后走访了南苑社区、超丁村、金属压延厂、今胜集团、和塘栖热电五个对象。深入了解了社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和规范村组财务管理、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它们面临的困难;同时结合走访活动,向基层宣传我区全力攻坚“三大重任”战略目标任务,并与走访对象就加强社区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企业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促进发展的信心。

南苑社区是我们小组走访的第一站。社区干净整洁的办事大厅让我眼前一亮,社区许文楚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介绍了社区概况。南苑社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125户,实有人口1.1万余人。下设57个居民小组,204个楼道长。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43人,已有双报到党组织10个,双报到党员103人。社区现有社区工作人员10名。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探索社区服务与管理新模式,已建立网格化管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依托党支部和居民小组长、楼道长等骨干的力量,着力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巾帼志愿者巡逻队,义工服务站等组织,为社区维稳、社区管理、便民服务夯实了工作基础。特别是针对孤寡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实行的“每日见面制度”和“便民食堂”,关爱了社区老人、困难家庭、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受到了居民的称道,也吸引了区内兄弟社区的参观学习。社区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和“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等多项荣誉。

同时,我也了解到社区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人民路以北居民楼房陈旧,部分房屋存在进水、漏水现象,但因属运河综保规划范围,社区无法将其列入改造范围,目前只能帮助居民报请维修基金;居民活动场地少,停车场地缺乏,乱停车现象严重;还有小区低洼现象严重,每逢大雨就产生内涝。

通过走访了解,我认为南苑社区依靠党员骨干,依靠楼道长,加强社区管理,创出了一些特色,社区管理社会事务是党委政府联系百姓的纽带,在对百姓的服务上,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同时我认为社区工作事无具细,要加强对片组民情意见的收集,化解居民矛盾要及时,服务居民要突出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社区居民有幸福感,归属感,依赖感,社区工作就成功了。针对社区面临的问题,我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关于社区房屋老旧问题,积极争取维修基金,采取维修和加强管理的方法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停车难的问题将会同职能部门结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活动,积极探索开放式老旧小区的停车试点管理,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出实用的模式和方法,争取快速解决困难。

第二站,我们走访了超丁村。坐在超丁村村委会的办公楼内,感觉有些怪异,后来才得知办公楼是以前的旧校舍改造的,房屋有一定的倾斜。我当即建议请相关部门来鉴定一下,如是危房,坚决进行改造。对于村里反映的其它几个问题,我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特别是超丁村小拱桥众多,年久失修,限制了大型车辆的进出,砖瓦厂关停后,该地块难以利用,影响经济发展。我认为可以结合超丁村农业为主的特色,考虑使用农家乐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发挥历史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壮大集体经济。

第二天,我又会同小组成员,走访了今胜集团、金属压延厂、热电厂等单位。分别收集了今胜集团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金属压延有限公司人才流失严重、塘栖热电有限公司与运河综保拆迁存在矛盾等重大企业发展问题。我要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问题,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最大支持,尽快给与破解,切实推动我镇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天的基层走访,我深深地感到,要完成区提出的“三大重任”,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必须把“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作为推动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做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必须脚踏实地、干字当头,必须提升执行力,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在促进余杭实体经济发展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必须做到“三心”:服务企业要有心,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产业余杭,其基础在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希望得到政府帮助时,不能推诿扯皮,要尽心竭力做好服务;指导基层要用心,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各部门和镇街在指导基层工作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上传下达不偏方向,要依据政策,联系实际,帮助指导村一级建制度、强管理、重监管,切记浮皮潦草;解决问题要操心,党员干部代表政府形象,“民心所向,吾之所趋”,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必须尽心尽力帮助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借力,确实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努力在工作作风上为村和企业的同志做出表率。

走访记录内容篇八

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和关怀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法陪伴他们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教育。为了解留守儿童们的真实情况,我参与了一次志愿者团队的走访活动。这次走访不仅令我深刻认识到他们的艰辛遭遇,也让我体验到了他们坚强勇敢的一面。

第二段:走访记录。

我们走访了某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是年幼的孩子。我见到了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只有9岁,却须自己照顾两个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母亲去年患病去世,父亲在外地打工。小明每天早上起来要帮弟弟妹妹做饭、洗衣服、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也要上学,所以经常只睡几个小时。我看着小明操劳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和心酸。

除了物质层面的困境,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困境。他们难以接受与父母相隔的现实,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家庭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师告诉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独、自卑和焦虑。一些孩子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感,难以建立起正常的人际交往。了解到这些问题,我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四段: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留守儿童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层出不穷。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政府可以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确保他们的教育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加强对父母打工地区的监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他们与孩子的分离时间。社会组织可以多组织关于留守儿童的义教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第五段:我的个人感悟。

这次走访留守儿童,让我得到了很多启示。首先,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我拥有的幸福家庭。其次,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最后,我决定加入更多志愿者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影响,我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

走访留守儿童的记录让我深切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心理困扰,也增强了我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的愿望。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机会和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只有通过关注和帮助他们,我们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幸福。

走访记录内容篇九

20xx年4月28日,县政府办全体干部到塔斯托别乡阔那塔木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走访入户结亲人”活动。

一、动员部署。县外侨办主任、塔斯托别乡阔那塔木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艾热甫主持召开走访入户、结对认亲动员大会,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了村情民情基本情况,县政府办主要领导对走访入户和结对认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干部入户走访要做到八必问、八必讲,入户走访要热情,要用真心换真情。

二、包村入户。政府办干部和村干部混编分为三个组,分别对阔那塔木村近200户村民进行了走访入户,详细询问了解包联户的家庭情况、春耕生产、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对村级管理和发展稳定的意见建议、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等,同时宣讲了党的民族政策、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和当前的稳定形势等。

结对认亲。“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不仅能够激发我们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而且能够体现党和国家和我们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之情。政府办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做到一次结亲,终身结缘,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县政府办34名领导干部,成功“结亲”68户,并和结亲户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交谈和合影留念。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

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来电的是亚鱼村花瓜冲村民组的刘泽双老人,因电线老化引起了火灾,将家里的老木房给烧了起来。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立即与乡政府、村委会联系,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前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凌晨时分终于将大火扑灭。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伙顾不上疲惫,为刘泽双老人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慰问金和物品虽然不多,但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5月6日上午,我一个人来到谢桥村白水洞组____家,此时____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于是我上前与他闲聊,他谈到自己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上了年纪,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就剩下他还在那里面住着,主要是搬出来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就靠自己种地养活生活,家里面无人打工,子女还要读书,还欠下许多债务,自己虽然领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经济来源。于是,我向他介绍了小额额信用贷款政策,但是他说,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又不会做生意,贷了款怕自己还不上。

这次的走访使我感到,村里的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高,许多群众都是想得到小额贷款不去开拓新的致富门路而是为了生活开支,我们若想从基本上使他们富裕起来,首先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旧思想,同时提供给他们致富知识和市场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他们创业和致富的积极性。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表率作用,进一步落实学生党员联系学生要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10月22日晚,法学院学生党员先锋队第六组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二次“党员先锋进寝室,服务为大家”活动,及时了解新生的情况,解决新生的困难。

党员引导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倡导新生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新生都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与决心。但同时,大部分新生也对入党流程、支部情况以及如何写好思想汇报等方面存疑,党员们耐心解答。在面对多数想入党却未满十八岁的新生时,学生党员积极引导并劝导到:“入党并不是一件赶时髦的事情,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坚定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或者被组织拒绝时,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从而达到组织的要求。”

新生询问如何补办校园卡。

党员为新生解疑答惑并了解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当新生告知,其校园卡丢失后不知道该去哪里补办,党员帮助解答校园卡补办的地点,以及具体如何补办的流程,并提示可以用手机上的校园码进行吃饭,切实解决新生的忧虑之一。对于走访的每一个寝室,学生党员代表们都对相应的宿舍安全和卫生状况进行了查看并叮嘱新生们一定要注意寝室安全,杜绝使用违规电器,保证用电安全。

在新生们的感谢声中,党员们离开了新生寝室,圆满地结束了本次党员走访新生宿舍的活动。此次活动增进了新生对党员的认识、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新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对今后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拉近了学院同学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新生们对大学生活的认知,从而促使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二

“5月14日,当我再次到__的张__老人家中,看到86岁高龄的张__身体不好,又无儿女在身边,便发动社区志愿者和邻居对她进行帮扶,还为她申请了一部一键通电话,解决了老人在医疗、饮食方面不便的问题……”

“5月15日,后仓街39号院的黄桂荣向我反映,家门口有堆建筑垃圾,如果再不拉走,今年的卫生费就不想交了。我调查得知,卫生清扫员认为建筑垃圾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想清理。我给双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事情圆满解决……”

这是5月18日记者在该社区走访时看到的韩桂云的两则“民情日记”。韩桂云说,社区工作量大,事务繁杂,为让社区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当中,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及时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该社区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社区要求工作人员在走街串巷过程中,把居民需要解决的各方面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里。

谈起写日记的感受,社区干部姜伟说,起初她对这个日记本并没太在意,只是在这个本子上简单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她的日记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居民家里的繁杂琐事、生活冷暖都写到了日记里。“关键要切实解民忧,这样的日记才有意义。”社区干部奚艳丽深有感触地说。仓巷街36号院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患病在床。前两日,她到老人家里了解到,老人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孙女还在上小学。她组织社区志愿者轮流上门为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

“过去都是居民有问题找上门来,现在是我们走家串户到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名社区干部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如果你不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没为居民干实事,就无法在日记本里反映出来。”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三

(机汽学院通讯员邹志强)9月17号晚9:00,在这新学期来临之际,为了让广大的新生能够更早的适应大学的这种氛围,感受到学校这种浓浓的温情,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带领下,我院大二各班辅导员走进17栋新生寝室,开展了一场以“走进新生,温暖校园”为主题的新生走访活动,为大一新生提供一个认识学生会的机会,使新生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在走访过程中,辅导员对各专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帮助新生提早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也提醒大家合理安排时间,并详细地询问新生们开学以来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给出有效的建议。针对寝室网络、食堂就餐、出行交通等方面问题,同学们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和当场帮助;而关于学业和社团生活等问题,新生们也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720寝室陈渤同学对学生会的贴心服务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处在迷茫中的我们,面对一个未知的新世界,有学长学姐你们的帮助,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你们的祝福让我们感到温馨,我们在机汽学院的新生活一定会十分精彩!”

生会祝愿每位求是新人都能在美丽的湖北文理学院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度过美妙的大学时光!

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辅导员走访新生寝室,去掌握的新生入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为初来乍到的新生提供一些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经验,以提高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因学习生活的改变带来的难以融入新环境新群体的一些心理问题。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四

挂帮村:__村。

时间:20__年8月16日星期一天气情况:晴。

“双亲”看似一项政策,给贫困孤独的家庭带去我们的一点点慰问,但实际上,对于我们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双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温暖。以后,我还会经常来看望这两位双亲,多给他们带来关怀。根据乡村建中心、国土资源所要求,对我村“两违“(即违法占地、违法建)行为建筑进行统计,统计时每栋违建房屋前后左右需照图片;建筑面积及四至界线必须填写清楚。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我们今年驻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驻村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将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学习透彻,把具体实施方案领悟理解到位,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

今天经各包片干部统计完后,交到我这里输入电子文档汇总,我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756户,经汇总,有199户违建,违建面积有19829平方米。我们将所有明细卡及汇总表交到乡村建中心,由村建中心再上交到上级直管部门,听候上级部门的处理方案,根据上级意见对“两违”行为进行处理。我认为要严格控制今后农村违法建房行为,只有当地村委会及国土资源所把好关,严禁违法占地及未批先建的行为发生。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五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我所走访的姚山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年5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山村和龙汪村合并而成,辖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1012户,4630人,耕地面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干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其林是客运大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入100多万元;青年书记赵跃拥有一家渔具厂,年收入30多万元;村文书王赵是个经商大户,在村内经营一家超市,年收入10余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大户21户,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在和群众座谈时,他们对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动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村干部反映的问题十分相似。特别值得我高兴的是,刚选出的村两委班子,个个都有一种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强烈愿望。村书记陈其林这样说:“我们村两委几个人,工资虽然低,但我们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当前,我们最困惑的就是怎样带领群众致富”。他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创业的愿望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每个干部都能像陈其林这样想,把带领群众致富放在心里,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事情就一定会办好,共同致富步伐就一定会加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一直在不懈努力和探索。就目前来看,无非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进乡村工业,着力支持创业、扩大就业,但具体到每一村每一家,应该说各有各的不同、大有文章可做。经过和村干部共同探讨研究,从姚山村目前情况看,就要使三个产业成为该村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的主要方向:一是种植业,抓好优质麦种培育和优质品种连片种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二是养殖业,大力引进养殖大户或企业,把分散的一家一户过小的养殖模式变成“公司+农户”的规模养殖模式;三是设施农业,成立蔬菜大棚公司,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村干部纷纷表示,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我想只要村两委班子能够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优势,聚民心、抓产业、上项目、求突破,满怀激情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就一定会闯出一条新路,让群众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两天的走访慰问,我最大的收获是,吃了农家饭、住了农家屋、叙了农家事,真正倾听了一线的声音、知晓了一线的期盼、了解了一线的艰辛。同时,这次进村入户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让我有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老百姓对干部下基层这么欢迎,这不仅说明了广大农民群众打心眼里盼望党和政府真心倾听群众呼声,也表明了这次省市开展的“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是必要的、及时的;二是没想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这么信任,说明了这几年党的惠农政策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总体落实情况是较好的,要继续把党的农村政策执行好、落实好;三是没想到老百姓对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提得这么切中要害,说明老百姓的眼睛不仅是雪亮的,始终在关注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而且老百姓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关心、关注并在思考本地甚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四是没想到老百姓这么通情达理,在对当前很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份真挚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感到广大农民始终对党委政府寄托着期盼和厚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都要经常想一想在我们手上干成了哪些实事,是不是做到了恪尽职守,怎么才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我想,只要我们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扎根基层中汲取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入百姓,就一定能够在服务百姓上做出新业绩,在推动发展富民上做出新贡献。

更多。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六

(****学院通讯员***报道)为了更好地了解级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从而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9月9日晚7:00,*****学院领导、新生班主任及部分学生干部一同走访了*****学院2013级大一新生寝室。

各位学生干部的到来,受到了广大新生的热烈欢迎。在走访过程中,各学生干部详细地询问了新生到校后住宿、就餐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了解他们有无生活上的不适应,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仔细地询问他们的民族风俗,生活方式,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生活上的需要。新生离开家乡,首次进入大学校门,难免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一些困惑,感到迷茫,各位学生干部都耐心的为他们答疑解惑,细致入微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希望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随后,各位学生干部又详细地介绍了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社团招新的基本情况,还叮嘱大家万事开头难,在新学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要学会照顾自己,增强安全意识,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师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同学之间尤其是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更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同时他们还结合自身经验,鼓励学弟学妹们大学期间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个人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这次新生走访活动,不仅带去了对新同学的关心和慰问,帮助新同学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让新同学充分感受到*****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增强了*******学院的内部凝聚力,最后祝愿*******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七

精准。

扶贫。

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

扶贫。

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

计划。

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

计划。

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政府、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召爱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平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政府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八

神峪乡新寨塬村是我们广播电视电视台联系的贫困村,村里还有我联系的两户贫困户,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把我和村里两户人家结成了“亲戚”,我打算既要帮好联系村,更要把这两户人家当作我的亲人,倾尽全力帮助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我走访了联系户孟宏林家,详细了解了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经济来源等情况,他家主要靠他一个人在城里干点“卖天天”的小零活赚钱度日,无其它经济来源,家境比较贫寒。但他对生活的信心让我深受感触,他说:农村的条件很艰苦,我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我想买个拖拉机把全村耕地的活全包下来,挣些钱供两个娃上大学,无奈家里一直凑不够买拖拉机的钱。孟宏林的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想办法让孟宏林能够买上一台拖拉机也成了我的心头大事。

回到单位后,我就第一时间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和县农机管理站进行协调联系,详细了解拖拉机的购置办法,价格、品牌、质量性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并打电话告诉了孟宏林。

走访记录内容篇十九

为落实好“我为师生办实事”相关安排,10月11日下午,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到新生宿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学院领导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对20xx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详细询问了同学们到校后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和专业发展方向,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党委书记苏现伐就宿舍安全、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提前做好学业规划,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争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问候让学生倍感亲切。同学们纷纷表示,会牢记学院领导与老师的嘱托,努力学习、积极实践、锻造过硬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走访活动是践行学院“以生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是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有助于增强新生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学生在奋发有为中绽放青春风采。

走访记录内容篇二十

黄龙山延伸到合阳的部分叫梁山,因山上有武帝庙,老百姓也称其为“武帝山”,山脚下散落着好几个村子。山里面究竟有无人住,一直想亲自寻访。上午,顺着金水沟河道溯流而上,行至山内五、六里处,发现路边竖着石堡镇十亩地村和野鸡岭的牌子,才知道已跑到黄龙县地盘了。随折身而回,在三个山头环抱的一处坡地上,来到了河西坡村。

这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庄,就山势修成横竖5条单面巷道,每家基本都有窑洞,住宿条件比较传统,条件稍好的人家在前院修建了平房。顺着村北木瓜树旁边的一条土路,行走300米左右,来到一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院墙上贴着低保户的人家,前院是已经废弃的猪圈,后面是三面窑洞,走进北边的窑洞,见到两位拄拐的老人,经聊天得知,老人叫李富刚,50年前从黄龙山里来此落户,已经76岁,患有心脏病和肺气肿,与73岁老伴王小凤住在窑洞里相依为命,生育了三个儿女,给大女儿招了上门女婿,生了两个孩子后却因意外身亡,女婿李安朝再婚后在村里别处建了房,与他们分开生活,平时照顾也不多,由于户口未分开,所以老两口的低保金也一直在户主李安朝的一卡通上,二女儿外嫁,儿子也入赘到甘井镇那边,老两口身边实际并无人照料,由于行走不便,很少出门,甚至院子一棵杏树上挂满熟透的果子都无法采摘,看到家中来人,老人就赶紧搬来凳子让我们自己摘着吃。在李富刚老人家中,没有见到上墙的脱贫明白卡,也没有见到帮扶工作袋、帮扶手册和政策一本通,仅在院墙上见了医生包联的牌子,在窑洞里见到医生的联系卡,谈论中得知,两位老人的低保金由女婿领办,他们并没有花到一分钱,暴露出低保金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协调解决。针对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和病痛缠身的实际,应该健康扶贫、助残扶贫和低保救助三管齐下,加上落实生活照料等措施,老两口的生活才有可能好起来。

在村子中间随机走进一家贴有贫困户标志的家中,院子收拾得很干净,主人在南墙边开地种了些辣子、茄子、黄瓜等蔬菜自给自足。聊天得知,户主叫庞建军,前年因肺病手术欠了不少外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80岁,患有脑梗,每年都要住两三次医院,女儿外嫁,年前举债建了80平方米的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过年才回来呆几天,家里的7亩苹果树和6亩花椒树基本都靠雇工,因干旱缺水和管理不善,收入也不高。这户人家应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但是在这家却没有见到医生包联相关信息和材料,帮扶干部是村里的组长王彦民,但脱贫明白卡上填写有漏项,产业扶持填写不具体,危房改造填写内容与上面的选项相矛盾,帮扶手册上的入户记录填写到3月10日,便再没有记写。看来干部入户的基础资料工作不精细,镇上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走了两条巷道,又发现一家贴着医生包联的牌子,进去后才得知,78岁的严榜录十多年前丧女后,与老伴相依为命,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法定赡养人,吃水靠自己拉,烧柴靠自己剁,依靠国家发的五保金维持生活,老人对国家的政策也很满意,心愿就是解决村上吃水难的问题。但在这一家中,也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帮扶干部卢润学(村支书)的脱贫明白卡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年人均纯收入计算不正确,错将五保金计入年人均纯收入。二是五保户纳入有偏差,老两口按政策都应纳入五保户,但实际仅将严榜录一个人纳入。

回来路过村委会,和村支书交谈得知,全村有90户,380多口人,两个自然小组,产业基础还不错,大多都是核桃、苹果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基本没有空白地。贫困户有18户58人,多是因灾或因病致贫,大部分由村上的干部包联。来到村脱贫攻坚作战室,看到制度上墙,资料柜里摆放整齐,随意翻看了两本工作纪实,发现彭文学等村干部的工作纪实记写得都比较简单,想看村里的脱贫规划,干部翻了好一会都没有找到,只能作罢。我问村里还有什么困难,村支书说主要是群众吃水难问题,平时村民用的是黄龙山里的浅表水,因干旱等原因会产生季节性断流,每年仅有5、6个月的正常供水,更谈不上地里的浇灌了。看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是这里群众的第一大愿望,水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生产生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告别村支书,沿着蜿蜒的山往回走,路边的植被郁郁葱葱,远处的武帝山巍峨挺拔,回望着渐行渐远的河西坡村,我在想: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这里群众最难的问题是吃水,那就从吃水难的问题入手解决。我们基层脱贫攻坚就应该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百姓,紧盯问题抓落实,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一学期(实用19篇)

下一篇:最新让文物活起来心得体会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