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艺术设计论文(汇总14篇)

艺术设计论文(汇总14篇)

小编:笔舞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艺术设计论文篇一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不仅与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目前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以专业基础课程为辅,以教育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改革计划的。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透视、环境艺术史等等。但是不少高校所设置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都比较传统和单调乏味,令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河南省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的模式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校学习两到三年,最后一个学年是让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者公司进行实习,甚至有些学校是安排学生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训,另一个学期则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早对于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内容以及环境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符合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要求。但是与其他省份某部分学校所采用的“三明治”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再学系、再实践”的学习方式相比较,河南省的这种普通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少不利因素的制约,例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度不完善、实践时间过短等问题,令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和体现方面未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帮助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商讨出合适的改革措施进行改革。

河南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省现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成果还不太明显,因此,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不少高校在进行设计课程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专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令学生自身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情况未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校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未能够正确认识的全面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特色性和和艺术设计的专业性,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的实践性仍具有进步的空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提升的可能性。因此,相关的领导必须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性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校方的校园建设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校方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水平方面获取得更高的造诣,那么必须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掌握与时俱进的设计技能和理念。但是不少河南省的民办院校所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并不能够及时进行创新,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单调乏味,令学生容易失去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3.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

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较慢,在不同的院校中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这一问题。学生首先需要进行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善,其次还需要配合校方为学生所提供的一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双方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前科学信息技术发达,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快,因此当学生投身到社会中去工作的时候,对于这些艺术设计的先进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不熟练的时候,企业往往需要多投资一笔钱培训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技能,这一问题的存在需要学生和校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够得以解决。

艺术设计论文篇二

1.工艺美术的内涵。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产生的最早时期可以追寻到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当时的工匠在生活用品中添加美的艺术,所以人们所使用的陶器以及生活器具中都充斥着工艺美术。他们通过精妙的技艺把美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关系,工匠们为了把作品推销出去,加大了工艺研究的力度,不断地寻求突破。他们对生活器具和生产器具进行了改变,改变了色彩和质地,从而加快工艺美术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瓷器就是工艺美术的代表。工艺美术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我国的工艺美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并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它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其中包括了年画、剪纸、泥塑、玩具、印花布、挑花皮影、石雕、编织、陶器等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艺术设计的内涵。相比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而言,艺术设计出现的时期则比较晚。工艺美术产生于中国,而对于艺术设计的理念,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时代。当时欧洲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它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思考,同时奠定了艺术设计的基础。当时是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工业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期间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不合格的工业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劣质的工艺造成了很多艺术家的不满,从而引起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爆发。这种运动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开始抵制劣质的工艺品以及流水线工艺品,并且开始追求新式的符合社会理念的艺术品。艺术家开始寻找并且建立符合欧洲风格的艺术理念,满足工业化社会的需求。随着这种理念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思想转变,从而建立了艺术设计的观念。

二、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区别。

1.服务的群体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物品的使用价值之外,同时对物品的装饰性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正是因为人们的这些心理需要,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被广泛地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通过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器具的使用,它们的外形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观念造成的。而且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禁锢,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非常缓慢。虽然一直存在商业活动,但是商业层次和范围以及交流的程度都非常低。人生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满足温饱的状态,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只存在于统治阶级,这也使得工艺美术发展进程很缓慢。但是艺术设计是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商业产品服务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它的市场非常广,发展速度也非常快。

2.美学价值不同。工艺美术的产生是封建时期的工匠把传统的手工技术与生产的产品相结合,这是当时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与美学的结合,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而艺术设计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程而出现的。所以艺术设计融合了科学技术,为了满足人生的精神生活,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艺术设计产生于欧洲国家,它是欧洲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中国的发展时期还非常短。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还比较稚嫩。

3.研究的范围不同。在我国对于工艺美术的研究,根据田自秉编写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就能够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以及工艺美术应用的范围。对于工艺美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一直围绕器、织、雕、染、塑、绘这几点。而对于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解。它们分别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地广,也就是说艺术设计的应用可以在很多方面,这是由于它具有时代特性,并且商品社会的进程已经发展得非常快速,使得艺术设计的研究也更加地深入。

4.教育的模式不同。工艺美术是在我国封建时期产生的,它是手工业的代表。工艺美术也具有自己的特性,它的传播是靠家族式途径传播的,途径非常窄,也非常地单一。受封建时期的思想所限制,工艺美术的传播是靠师徒来传授的,是一个师傅把自己的多年的经验和技术,通过手把手的教授,传给自己认可的徒弟。这也使得工艺美术在进行传播的时候没有参考教材,全靠记忆。同时,在封建时期对于技术人们都存在着保守心理,认为这是不能轻易相传的,也是不能外传的。只可以在父子之间,或者家庭之间进行传播。这也造成了对于工艺美术,真正会的人非常少的原因。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教育模式相比,它的范围就非常地广,也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通过现代教育进行普及,它的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理论学习来掌握艺术设计,也可以通过实践进行体会。而且工艺设计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处,如服装、家居、装修等。所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综上所述,通过对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的思考可以了解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服务群体、美学价值、研究范围和教育模式都是不同的。工艺美术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体现,而艺术设计则是思想的转变与社会的需求。

艺术设计论文篇三

摘要: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以灌输为主,儿童的艺术应该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生动的外部表达,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性培养途径。

一、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自编自唱时,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时,老师切不可以“不对,不像,不是这样的”等成人化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地否定,而要认识孩子学习艺术的优势,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启发、引导、提示、鼓励为主,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以美术教育为例,教师应给儿童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即使是命题画,也应当给儿童充分的创作空间,如工具材料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造型不必强调严谨准确,只要尽力画,就是纯真而可爱,色彩也不必是客观再现的,更注重儿童各自的气质个性与对色彩的偏爱,在构思上则更多地鼓励那些独物的想象和创造。如一次美术活动时,我让小朋友画意愿画“炎热的夏天”,没提太多要求,让他们发挥想象,画出各种小朋友的动态。有的幼儿通过回忆:画出有的小朋友的太阳伞底下乘凉,有的小朋友在玩水,有的小朋友在吃冰淇淋,等等。大部分孩子画得干净、漂亮,只有小文的画乱糟糟的,大树东倒西歪,太阳的颜色也不对,我一拿起他的画,小朋友都大笑起来,有的说:“老师,让他重画一张吧,他画得不好。”我也没好气地说:“重新画一张吧!”小文似乎很委屈。过了一会儿,他把画交给我,我一看和刚才的那张一样,就呵斥道:“你是不会画,还是不想好好画!”小文这才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画的黑色的太阳,我们就不怕晒了!”我愣住了,赶紧拿起画来仔细一看:“太好了,这是今天最成功的一幅画!”我深深地自责,刚才怎么没先让他说说理由呢?我拉着小文的手说:“小文,真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你画得真棒。”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我: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仍是脱节的,常常以固定的模式要求孩子,抑制了孩子的思想和想象。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都先让孩子说说他们的构思,使孩子们的想象得到了激发,画的画也丰富多彩。

二、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

首先,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符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等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此,既可以增进幼儿的艺术欣赏经验,又可以引领幼儿感受多元文化,形成包容、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的心理。

其次,教师应从欣赏入手组织艺术学习活动。幼儿艺术学习必然要经历欣赏d体验d创造的进程,从欣赏入手组织幼儿的艺术学习,既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满足艺术活动自身规律的特殊需要。

最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幼儿进行多通道参与欣赏。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会越全面、越深刻。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就可以鼓励幼儿用线条、语言、动作等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借助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美的自然法则如平衡、秩序、和谐、自然、真实等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中均能自然显现,所以成人要做的就是对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审美本能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无意识的显现成为艺术表现。

三、在启发引导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

艺术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过一味地加以灌输和模仿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又会影响儿童的艺术创造,幼儿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表现,作为审美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对美的追求,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挥发,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教师要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尽量不做技法示范,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1.游戏化的技巧训练。

绘画活动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枯燥的技术训练不仅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而且会让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化的技术训练。它的游戏性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技术训练的目的;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其从中感到审美愉悦。如绘画命题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物入手,五颜六色的泡泡、滑稽的小丑、可爱的小鸡、甜美的苹果娃娃……只有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才有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幼儿有意注意发展不够稳定,因而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吸引其从事绘画活动,这才有可能有效发挥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为此,我在班级里设立了“巧手吧”,先后投放过水粉颜料、绒线、荧光笔、棉签、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和材料。如此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并不是随意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提供,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针对能力层次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在技巧训练时,我对幼儿提出了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如在练习画直线时,同样是画格子布的内容,我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将分布较密集的点连成直线;能力中等的幼儿对点地分布较疏些;能力强的幼儿只用两点连成直线。这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练习画直线再也不枯燥,其能力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从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四、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促进创造性发展。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教育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优势,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创编舞蹈、歌曲或几个合作完成一幅画等,是儿童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第二,要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尽量与别人不同,少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

第三,要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强化儿童在反复练习,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能动脑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边霞,刘丽玲.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学前教育研究,.1.

[2]闫春梅.童话审美教育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

[3]李小红.幼儿绘画教学指导思想浅谈.学前教育研究,2007.4.

[4]张小鹭.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美术教育,.11.

[5]茅惠祥.儿童画的绘画语言.美术报,.2.

艺术设计论文篇四

平面设计首先是在平面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通过转变色彩的搭配、图形的样式、文字的描述形式、以及版式的安排方式等等进行艺术创作,这些带有艺术信息的标识,带有说明的功能、以及富含很高的科技含量来做出符合时代的设计作品出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进行艺术设计的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平面设计与视觉的感知效果在我们所认识的一般情况下,视为同一个范围。特别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多人对平面设计、视觉感知效果设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虽然大部分的人知道这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是有着不同的定义的,但是具体却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存在着差异在这两者之间。因此,本文进行一下具体的说明,首先,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设计都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但是这两者是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工作的。平面设计中,主要是针对物品来进行设计创作的,而在视觉感知设计中,注重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设计作品的感知。因为这两者都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所以视觉感知设计就是要通过设计作品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对观赏者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达到其目的。从这一方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平面设计的所达到的效果可能相对窄一些,因为它只在平面上进行设计,而无法把控人的主观感觉。但是在视觉感知设计中,设计不仅仅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还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展示,形成冲击力,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平面设计的重中之重——创意。

好的平面设计是能紧随时代步伐,积极跟进新思想的,及时的了解新的理念、观念,融合新兴媒体、学会利用新媒体来进行一项综合设计,进行复杂的艺术展示。设计人员需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就要有很好的创意来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作为一名平面设计人员,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领异标新,在不同的设计风潮中树立自己的设计地位,独领风骚,是需要做出很多努力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设计者拥有非常新奇的创意,还需要有能展示自己想法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展示,也需要被大众理解,即大众可以接受这种新奇的设计,这才是好的设计作品,因此设计创意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能够符合大众审美的创意设计。有专家认为,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广告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这么单一,而是能够影响大众文化的设计作品,一个具有感召力的设计作品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或者即将失败的一个项目。平面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构造的过程,在观众的面前树立一个设计品的形象,并且使这种形象通过设计之后能够更好的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最终展示的设计作品便是企业需要宣传的实体。因此,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商业角度来分析,取得双赢的关键就是需要一个绝佳的创意。有时候,创意的本身可以颠覆我们传统的观念。所以找好创意点至关重要。

三、如何寻找创意明确所需要设计的物品。

在进行具体的平面设计工作时,尤其是要将作品投入经济市场当中,这时的创意就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意的立足点永远要以消费者为主,将服务作为核心理念,明确市场动态,以及生产过程进行综合设计。创意也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展开,这些创意的关键点至关重要,关系到日后的经济效益,需要准确把握消费群体,市场结构,以及产品的最终定位,来确定创意点的来源。设计作品中,创意越好,接下来的设计目标便会更加明确。

四、巧妙运用设计元素。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平面设计的元素有图形、颜色、文字。色彩是无声的文字,不同的色调来展示冷暖的差异、明亮度与纯净度的差异等等。不同颜色的面积,位置等等最终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可以突出我们民族的特色,不同的感情生活,心里状态等等。因此,只有恰当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才能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情,才能将作品更好的渲染,使主题突出出来。图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元素,这些也是平面设计中的主体。但是这些基本图形需要加上创意的元素,使得图形的视觉效果更加明确,观众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所需要展示的物品究竟是什么,图形不能脱离创意而存在,这样就没有了设计的意义,同样,创意也必须依赖图形进行展示。其次,文字也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出现的文字都是应当加以创意形式的,形态上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文字形式,而是应当更加个性、带有更多的风格,对整幅作品拥有更加具体的导向。同样,文字出现的位置也是十分讲究的,甚至疏密、大小、形状等都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传递不同的信息,在一定的设计原则下,使得设计更具有特色。

五、增添特色文化的色彩。

世界上的文化丰富多彩,与各种各样民族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设计人员如果可以抓住民族特色来进行设计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些民族的文化差异十分鲜明,能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来,因此,将文化作为一个创意点对整幅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平面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此将民族文化植入产品设计中,可以将公众提前置于一种文化氛围中,提高设计作品的认可度。

六、改善设计工具。

拥有了良好的创意是设计的前提,但是将创意付诸实践就需要很好的工具,现在计算机大规模使用,一些便利的设计工具、软件也可以更好的为设计者服务,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加贴切设计的初衷,使得作品的可信度更高。

七、总结。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的创意是多种多样的,从哪一个点切入都会产生很好的设计作品,但是创意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受众之上的,针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再加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得到完美的设计作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设计论文篇五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关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文明的理念意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章据此,主要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设计现状和设计特点,以及环保设计的社会意义。

(一)人本观念不强。

人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和主导者,也是设计成果的主要享受者,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人的意愿和需求,要迎合社会和市场发展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可持续发展中受到启发,不断丰富生态文明的内涵。即便是在此背景下,还是有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一味追求设计美感和设计创意,不顾人们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忽略设计原则,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最后的工程设计还不实用。这种违背了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和设计意义。在实际过程中,要将实用性和环保性相统一,要让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二)自然协调性不强。

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自然的改造力度较大,自然环境本身的再生能力不强,为了使自然可持续发展,需要设计人员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盲目的索取会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在一些实际环境工程设计中,有相关设计人员不顾环保要求,滥用自然资源,追求盲目的美观,没有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妄图将自然环境以人工环境来代替。这种设计作品自然使用性不高,违背设计理念。[2]例如在园林改造设计中,关于河流的走向、林木的布置设计和假山、盆景等的摆放,设计人员为了突出自己的设计概念,不惜在原址上进行推倒后新建,将河流改道、林木移栽,甚至是为了片面的追求艺术效果,将草木砍伐后新建凉亭、假山等。这种手法不顾自然发展的规律,盲目的利用人力代替自然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的园林艺术设计应该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人的创意进行科学的改良,园林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资源如林木、花草、河流、水土等,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造,对于合理的地方要进行积极保护。

(三)使用材料不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要尊重生态文明,在材料使用上要做到节能、环保,在进行设计改造中要注意减少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目前在许多环艺设计现场,发现仍有许多随意使用污染材料的行为,有的材料会污染水源、污染大气,还有的材料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材料本身无法做到循环使用,同时又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不具有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3]例如室内设计中,要减少木质材料的使用,本身木质材料容易受潮、开裂,使用寿命不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变异性强,从环保、防火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适当减少木质板材的使用。可用相对质轻、价廉、利用率高的塑料装饰板代替。在涂料选择上有的设计人员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大量劣势涂料,由于其中甲醛含量高,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溶剂型聚氨酯漆中就含有大量游离tdi、苯类溶剂和voc等,这些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也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可替代的有水性涂料,是一种无毒害、无污染的综合性涂料,并且抗污染性强、粘接牢固,适合室内装修中推广使用。

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由于业主要求奢华、惊艳,设计者在施工中就大量使用现代装饰习性材料,忽略了房屋的使用方便性和空间简洁性。环境艺术设计中,大多设计者的通病是不顾规则的大量使用材料装饰,例如人造板、油漆等,导致设计累赘、繁琐。有的材料还会排出有毒气体,危害人的健康。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例如光线、空气、绿植等。[4]例如在建筑物的朝向、门窗的开洞上都要根据地理位置特点进行合理布置,可以利用透明玻璃增加人的空间视觉感,明亮的材料可以使室内光线充足,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对于人长久居住的身心愉悦大有裨益。不滥用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都是环保的一部分,避免繁琐无用的设计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真正的创意设计不是大量装饰物的堆砌,而是巧妙的利用自然原理进行空间结构改良、优化。

(一)生态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中尊重生态文明,在建筑设计中减少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使用环保合成材料,降低对周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的效用,例如增加光照较少灯具照明、保证通风减少空调使用等都是节能环保的体现。传统的设计基础上融合现代环保观念,在环境工程艺术设计时减少对原有自然状态的变更、破坏,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的主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秉承环保设计理念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二)经济效益。

(三)人文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在设计中,要始终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重视人的使用感受和使用意愿,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做到节源、开流,才能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人文主义精神重在人的体验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始终站在人的角度,从长远发展考虑,集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实现人文价值。

当代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价值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需求的同时,更加尊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将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手法和环保主义精神相融合,就是指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正确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提高设计的实用性、价值性。

[2]何凤。刍议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xx,07:130.

[3]邵红霞。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xx,24:82.

[5]焦爱新。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商,20xx,22:101.

艺术设计论文篇六

内容摘要:首先通过了解传统漆艺,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漆艺相结合起来,最后把握自己的现代漆艺创作方向。

关键词:传统漆艺现代漆艺创作。

我国漆艺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挖掘出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朱漆木胎碗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漆艺作品,但漆的历史还可以推前,至今已见证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所以漆的根是在中国,有根源的艺术才能发展的日益昌盛,所以对于每一个对漆艺感兴趣的中国人一定要先从漆的根源开始了解它,不仅要了解漆的技艺的特性,还要真正了解漆本身作为一种材料的性能,它是漆艺创作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驾驭漆,尽情的发挥漆的魅力,才能将你的艺术创作得更完美。

的把握漆艺的发展方向,才不会盲目的去创作。

现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人们的的这种现代思想观念对漆艺的陌生可以说是一个对漆艺的发展不太乐观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漆艺家们所要克服严峻的问题,并非漆艺太传统化,太工艺化,而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对漆的了解少之甚少,其实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并不了解漆艺美的真正所在内涵以及真正的所在价值,这是严重滞碍漆艺蓬勃发展的问题,大多漆艺家对漆的着迷程度是无可形容,但面临的这种现状很无奈的为之感到叹息,所以现代漆艺的发展在全方面的了解传统之后提出现代漆艺重点放在创新上,创新成为首要的一种漆艺审美特征,漆艺的发展前景是无限远的,就漆本身材质来说,天然漆的美是任何涂料取代不了的,许多美感效果非天然漆莫属。天然漆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并且涂刷形成的漆膜具有耐久、耐磨、耐热、耐水和耐溶剂等性能,尤以耐酸性最好,这给漆工艺品的持久保存提供了保证,由于漆的性能如此优越,所以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跟木、陶、雕塑、金属、绳、玻璃、石、纸等材料相结合,可以说运用到很多行业中去,这必须要人们去了解认识。我想在现在和将来我们每个热爱漆的人会凝聚力量,共同发展漆艺的文明,希望早日漆艺的魅力能展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以促使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的漆器创作是根据了解传统漆艺――将传统与现。

我必须要运用我全身心的劳动与智慧以及极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体现着全人类的劳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世间各种事物唯有向着历史滚动的车轮方向向前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巅,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烈的洞察力和敏锐深远眼光以及全新的现代审美观念,这就是当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学习深刻了解现代人们生活的理念和审美观念,现代漆艺创作过程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以及审美接受三大环节。现代漆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漆文化精神。现代漆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可以说现代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我们创作者来说,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运用我们的劳动与智慧去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汪天亮《福州漆艺术》。

艺术设计论文篇七

人独自处于室内环境中的时候,其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不希望收到外界的打扰或者是妨碍,并且其活动的不同对于生理或者是心理范围与领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总归就是一句话,人们都不希望被外来的人或者是事务打破现有的环境。室内环境中,个人也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接触,但是人际接触的实质是要在接触对象的不同与唱歌的不同上有不同的差异。有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理念,然后根据人际交往的密切程度的不同将人际距离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分别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与公众距离四个程度。其中不论何种程度,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性质将其细分为远方相与接近相两种。也就是说,在距离比较密切的环境中,对与对方可有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我国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与其文化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到人际交往,也随之会影响到人际距离。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了解居住者的生活及其精神设计,然后在满足其需要,最终使其满足整个设计方案。

1.2私密性、“尽端趋向”与心理需要的和谐构建。

当前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居住空间作为隐私对待,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当中。比如在某一具体的空间范围内视线、声音都是处于单方向屏蔽与隔绝的,他们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私密空间内看到更多、听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希望其他人来窥探自身任何一点内容。不仅如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尽端趋向性这一特性。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率先进入集体宿舍的那一个人自己首先挑选床位必然会更加愿意挑选处于房间尽头的那一个床铺,其目的在于在生活时确保受到更少的干扰。相对于就餐情况来说,在挑选座位的时候,人们都不太愿意挑选靠近门或者是人流较为频繁的地方,在餐厅中靠墙而设的座位也使得了更多的尽端的存在,进而贴近客户在就餐时人们尽端趋向的这一潜在心理,从而这也是人们为何选择这一位置的原因,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客户的这一主观意向。

在人与环境这一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人,正因如此,我们在展开室内设计工作室也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确保设计工作中将人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即空间设计工作必须要确保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展开日常工作和学习,从而确保人们在各类环境中都能够较为顺利的获取所需信息,使得空间设计不仅能够在确保人的安全之外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需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人类的精神层面需求。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室内设计必须要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来展开不同的审美设计,即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室内环境。由此可知,此种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很难脱离人的需求存在,因此必须要在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由于当前人们对于环保、简谱、自然、温馨等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多元化的审美设计走向了室内设计主流。从宏观方向来看,室内设计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展开工作,并进一步将以人为本理念上升至以环境为本。同时在具体的环境设计工作时,要合理的对空间利用弹性与效率合理把握,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空间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后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选择材料是,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环保的节能材料,并且使用新的工艺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无论是处于设计中,还是设计结束之后,我们都要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加入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是要从更高层面的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居住环境,进而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及办公环境。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设计师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装饰的美感、功能,满足不同人群在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总而言之,室内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专长,为人们创造出合理、舒适的空间。

艺术设计论文篇八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动当代审美价值的变化,从而促使环境艺术地域性的觉醒。

审美价值作为形而上的意识范畴,其发展变化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代审美价值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开放的特性。近三十年来,在人们迷乱于物质世界的纸醉金迷的时候,开放的特性使原本就迷失了精神信仰的人们更失去了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与人们关系无比密切的生活、学习、居住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利诱下,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日渐稀少,具有历史感和精神根基作用的居住空间与装饰符号,被所谓国际主义的几何线块或者生硬的欧陆风格取代,导致人们生活环境的冷漠与乏味,几乎泯灭了人们的心理愿望和审美追求。

好在审美价值的发展总是具有轮回的特性。物质的相对富足让人们有时间回头审视精神家园的荒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开始更加寻求个性化与多样性,新形式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们特别是都市人群具备了更强烈的吸引力。

二、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特征孕育人文精神的独特性。

四川,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做工考究。特别是川南民居,空间虚实相生,装饰风格独特,简洁雅致,柔美婉约,是当代人居环境内外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可资借鉴的宝库。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强大的物质潮流,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思想,给中国的人居环境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我们从物质形式上去追赶世界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与传承方面并无创新。

人居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延续性的、开放的系统,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只有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艺术设计道路来,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室内外空间设计与传统装饰符号的综合研究开拓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视野,从空间形态组合形式到心理空间营造,从材料质感到构造技术研究,从装饰符号研究再到色彩、艺术形式与风格研究,其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促进设计创新的动力。

本文以传统空间形态组合方式和装饰符号的意义及运用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主要在于探索、利用现代人所理解的传统空间形态组合形式以及装饰符号,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的传统感觉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仿古,生拉活扯地把人拽回到过去的时代。

三、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以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的结合点入手,以艺术设计学研究为指导,来探讨传统感觉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交叉、设计应用等领域的问题。并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讲述,追溯传统人居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应用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以启示现代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对川南传统民居空间组合形式、哲学思想、设计原则、设计程序的研究,总结出指导性的传统人居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通过对传统装饰符号的研究,追溯其含义、制作构造、材料质感、色彩、形式法则等的一般规律,吸取其精华以给予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以启示。

3、运用以上两个目标的研究成果指导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应用及其成果研究,并对其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空间组合形式与装饰符号有机结合的设计应用体系。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问题:

从艺术设计学角度的探讨――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设计方法论的高度把握传统民居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设计方法论才能在川南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研究中理清思路。

从对传统民居设计研究的意义与其当代审美价值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传统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综合研究体现出的优势,说明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结合时代特点,继往开来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探讨――通过对川南民居给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启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应用范围、表现形式、设计原则、设计成果等一系列课题内部结构的研究,探讨川南传统民居内外空间设计及装饰符号的当代审美价值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设计论文篇九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岁月里,我们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完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更加多的注意力加在精神文明的富足之上。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催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渐渐步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思想的解放、艺术设计理论的丰富、艺术设计理论领域的扩大、艺术设计的创新精神不断树立上。这一切的活跃表现使得我国艺术设计空前繁荣,学科的规模和规格不断提高,学生人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艺术生的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为我国的设计事业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1]。同西方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西方的艺术设计很难融入到中国,而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也很难得到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因此,我国可以发展的潜力非常的大,艺术设计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着我们去探寻。总结艺术设计的过程、理论特征及其观念的认识,完善我国艺术设计体系特征,为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新的道路和方向正是我们正在走的路。

“新的设计理想的实现首先在于对现实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痛定思痛,调整寻求的目标”[2]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显成绩,技术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使得艺术设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方方面面都已经和艺术设计融为一体,艺术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知的需求,为了一目的时刻的服务人民大众。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舒适和便利了,但量的丰富不代表制得丰富[3],技术是不断的提高。可是人们一味的寻求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人性而不是技术。个性能被这样慢慢的埋没,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艺术内涵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艺术是我们永远执着的追求,寻求艺术精神在现在设计上的体现是我们的目标。通过艺术设计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设计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平庸之作,对于西方艺术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不断的出现,导致这种“重复”对我国的设计发展毫无意义。多数人打着“全球化”的口号对西方设计进行模仿,把自身拥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优势抛开脑后,生硬的设计一些国际化的东西。艺术需要站在自己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上出发,发掘自身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立于特别之处寻找个性。在全球化的大流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设计者们创造源泉在自身的时代和文化大背景之下接受和转化设计源泉的能力。全球化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交流资源信息,在结合世界文化同时融入自身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个性因素,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这就是对的发展。21世纪的主流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全球出现的大规模污染影响已经让人类心存胆怯,对于绿色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结合的一个设计问题,让这些因素和谐结合在一起,让人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同时贯彻绿色体系,在生产、包装、材料和设计上都考虑到绿色环保。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一起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耗和破坏了很多赖以身存的资源,要为设计的责任和作用考虑。摆脱掉无限制的消耗,走绿色设计体系。这不只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而是从设计的根源人的角度,不局限在设计形象和功能上,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改变,改变人们之前错误的消费观念。以绿色保护环境为目标,传递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新时代的需要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贯彻这一历史革命使命,更加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精神。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去,以独特的民族面貌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把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东西变成一种特色,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际竞争中磨灭掉自己的特征是不明智的,是短见的。从文化上看特色和个性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点,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重心和文化特色会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思维和胸怀,把自身的个性较好审视,将本土和世界的东西相互结合,将达到新的提高和转变。

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我们之前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坚持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的同时遵循全球化的大时代发展趋势,把独特的文化内涵资源和全球化共享资源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体系。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的发展于计算机的技术息息相关,艺术设计必须吸收其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数字图像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设计技术上的革新,引发了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改变,灵活运用电脑技术才能为艺术设计带来显著的设计效果,才能完成赋予艺术设计的使命。电脑对于艺术设计的工具有非常的快捷和便利,给设计者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使设计者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制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电脑效果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效果,为艺术设计的创新思路提供了非常卓越的好处,这一场对于艺术设计的革命,技术与艺术的辉煌合作成果。但是就当下来说,在我们对于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窃喜的时候,弊端也渐渐的显现出来了。由于电脑给于艺术设计带来的便利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广泛性和群众性,大多人认为掌握了电脑技术就可以完成艺术设计了的错误观点。技术只是辅助设计者作图的工具。有些人过于看重利益的效果,而追求商业上的效果,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生硬、缺乏美感或者是单调面目雷同,这就是缺乏艺术修养和艺术语言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运用成熟的电脑技术帮助我们完成艺术设计,灵活运用艺术设计中应该拥有的视觉艺术美感和视觉艺术语言来传达设计表达的东西。电脑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视觉艺术语言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艺术真谛而非电脑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高度,从基本的手稿就开始不断完善自己,不能从设计的开始就完全依赖电脑,笔杆才是我们设计的灵魂,我们永远是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电脑操作者。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非常的丰富,我国的艺术设计道路才经历了很多的时间考验,全面总结中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还需要大量的参考来继续思考。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21世纪应该怎么走,在世界浪潮中走出中国风是我们年轻一代艺术设计者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携手共进,跟进时代的步伐,顺应社会需要的脚步,为中国艺术设计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4]!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xx.

[2]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8.

[3]王君。论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xx.

[4]杨天明,薛立克。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和趋势[j]。美术大观,20xx.

艺术设计论文篇十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要任务。

仿生建筑在国内建筑类别里面是一个开发中的亮点,也是未来建筑的一个良好走势,将人与自然更完美、和谐的统一,是人的自然回归性的一种表现。而在建筑本身的结构方面来讲,仿生建筑正是吸取了自然界优势来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仿生的倾向在近几十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本课题是对办公空间的仿生性进行研究,办公是酿造文化、孵化成果的过程,孵化这一自然现象便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本课题将生物孵化器如蛋的形态进行小型建筑设计,并结合生物孵化的原理对建筑的生态设计进行研究。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选题从建筑仿生的综合性角度出发,围绕生物孵化的原理,尝试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从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肌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希望通过本题及今后对建筑仿生的研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绪论。

1.概念。

1.1仿生建筑的定义。

1.2仿生建筑的表现形式及实现手法。

1.2.1建筑的形式仿生。

1.2.2建筑的功能仿生。

1.3仿生建筑存在的意义。

2.仿生建筑的调研分析。

2.1国内实例分析。

2.2国外实例分析。

2.3分析结果。

2.3.1借鉴的地方。

2.3.2存在问题。

一些作品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简单模仿某一形象的问题,这种做法背离了建筑仿生的意义,只是一种单纯追求新奇噱头的效果,既无创新的价值,也不能与周围生态环境取得协调。

3.空间形态仿生设计实践。

3.1设计灵感来源。

4.结论。

建筑仿生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要应用仿生原理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建筑更贴近大自然更适合人类居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使用和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把降低能耗、美观实用、使材料和部件最大限度的发挥,把人性化设计列入的设计指标,使建筑向自然回归。建筑仿生学是新时代的一种潮流,今后也仍然会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第1周:进行实地和书面调研,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

第2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再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3周:在草稿纸上绘制设计的草图,对小型办公空间建筑的大体外型进行整体把握并考虑外型中存在的仿生问题。

第4周:在外型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对空间划分和布局在草稿纸上绘制草图。

第5周:开始绘制cad的总平面和各层平面,寻找与论文相关的英文资料。

第6周:sketchup创建小型建筑外部场景和办公空间内部建模,对毕业论文提纲进行详细补充。

第7周:对查找的英文资料进行英译汉,sketchup建模进行部分渲染。

第8周:sketchup建模完成3张,cad图完成5张,毕业论文、英译汉完成50%。

第9周:cad图进行细部完善,绘制办公空间室内的立面和剖面。

第10周:sketchup建模进行办公空间室内的建模和渲染。

第11周:把毕业论文进行完善,把cad图标注尺寸和材料。

第12周:对剩余的英文资料进行完成,sketchup效果图进行调整。

第13周:完成5000字的论文,英译汉5000英文字符。完成设计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

第14周:打印报告书、论文打印和装订,制作ppt。

第15周:刻盘上交导师(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ppt15)。

第16周:布置毕业设计展。

第17周:毕业答辩。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通过毕业设计和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希望对空间形态仿生这一课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外的仿生建筑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仿生建筑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自己的调研和老师的指导对我国现在的仿生建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渗透,以产生独特的思考力和创造性,使自己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成熟,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2.(法)卡特林.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建筑科学建筑仿生学原理。

5.杨小峰,罗文缓,仿生建筑浅析,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李兵,崔念迅,建筑设计中的仿生理念,工程建筑与设计,2005年12期。

7.姚晓微,沈明磊,仿生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06年05期。

11.李华东,高科技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9。

艺术设计论文篇十一

摘要:截至为止,教育部公布的我国高等学校数量有2914所,对比增加了35所,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校园公共艺术作为校园环境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校园文化素质、塑造人文艺术氛围、发挥和传播校园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美化校园环境,还要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单纯追求艺术价值的校园公共艺术是不可取的,结合地域特点适应环境的基本理念,通过创新设计,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师生参与公共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认识和文化素养。从研究公共艺术、校园公共艺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出发,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例,对中南大学校园环境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合理化意见。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问题;建议。

1概述。

1.1公共艺术的概念。

正如费城现代艺术协会主席卡登(carden)所指的那样:“公共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一种联结社会服务为基础,藉由公共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使得公众福利被强化。”公共艺术并非一种设计风格或者流派,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化意义上公共艺术体现了自主、开放、交流和共享的公共空间。大众艺术是公共艺术出现的雏形,因此,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互动性以及地域性强的特点。

1.2高校校园公共艺术概念。

校园公共艺术,字面上来说,可以指与校园相关的所有公共艺术,包括独立制作和附属于校园空间的艺术品。从校园文化的层面来说,它包括校园的自然景观以及校园的师生活动。校园公共艺术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教室课桌到校园公共环境中的休闲座椅,都属于校园公共艺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存在于学校的地理范围内,蕴含着艺术审美的同时,赋予了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从当今高校对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课堂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园公共空间中物化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改变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台湾学者胡宝林曾指出,美化或欣赏校园环境并不是校园公共艺术创作的核心目的,它是公共领域的艺术作品[1]。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能引发师生们的共鸣,是他们参与和生活的空间,彼此有着共同的记忆,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学校的某种情愫。如果说从成员参与的角度来界定校园公共艺术,综合考虑师生共同的经验(甚至包括周边社区的人),表现为一种学校文化、学习体验或生命意识,也是师生们对校园文化和校园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甚至可以称作学校品牌形象的.识别。公共艺术的探讨范围着重于校园空间内的公共艺术,简称“校园公共艺术”[2]。由于受众群体不一样,公共艺术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有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作用,还要有艺术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在校师生在无形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3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校园公共空间是校园的重要环境,公共艺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大量新的校园公共空间缺乏公共艺术,使得校园文化缺乏具体的载体和传播方式[3]。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为例,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20入选全国双一流高校,拥有四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湖南唯一一所副部级大学,是湖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1.3.1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多以园艺、雕塑、水景以及广场的形式出现,在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上相对丰富。1.3.2校园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中南大学新校区作为一个新建不久的校园,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水景和自然绿地的面积广泛,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虽然道路流线相对较远,但两者在功能上合理结合,给人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南大学校本部,作为一个有一定历史感的校区。在建筑上以古建形式为主体呈现,配合古树等绿植,既古老又有历史的沧桑感,大树与绿化的结合充分展现了校区的历史。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同样有着一定的历史,使得整个校区略显陈旧感,部分雕塑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但是在绿化环境上却占有一定的优势。

2存在的问题。

第一,雕塑装置方面。对比三个校区的校园公共艺术景观,雕塑上多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多数没有与学校或学院的特色相结合,因此,大部分雕塑造型呆板、缺乏新意。例如,位于中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艺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机电学院以及外国语学院等学院楼前的雕塑都是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缺乏各个学院的办学、专业等标志性特色。第二,水景水体方面。在水景方面中南大学校园设置较多,例如,校本部和铁道校区设计有池塘,新校区设计有湖景,但是缺乏水景的动态设计,与大众的互动性弱,缺乏亲水设施的设计。第三,建筑小品方面。中南大学三个校区的主建筑造型、色彩等不同,本部和铁道校区作为老校区,以古建红砖建筑为主,而新校区是现代建筑的造型,多以玻璃幕墙、白瓷砖等建筑材料为主。例如,新校区地广人稀,建筑外部的小品相对较少,起不到空间过渡的效果。第四,植物造景方面。在中南大学的校园里最常见的道路只有车行道、人行道,在道路两侧种植简单的树木,对于树木的外部造型设计感弱,缺乏对植物景观艺术的美感体现。第五,公共设施方面。校园公共设施在设计时有些机械化和主观性,没有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造型和功能都是老式的、简单的。比如中南大学的新校区,石凳的裸露、造型的单一、垃圾桶的缺乏等都过于简易,使用度低。第六,环境空间的认知与文化引导。缺乏对校园环境空间的认知和文化引导,缺乏校园特色,识别度低。第七,广场景观方面。中南大学校园广场景观多以楼前广场景观为主,基本以硬质地面铺装、草地等形式呈现,空地没有合理规划,缺乏相对人性化的设计。

3合理化意见。

校园公共艺术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占有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布局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我们不仅要理解校园公共艺术,还要分析和遵循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舒适性原则、生态原则和人文主义原则[4]。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为大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塑造提供了保障。

3.1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在设计时应考虑校园公共艺术特色的确立,这是对校园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尊重和探索,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不同学院之间应该确立自身的特色,在设计布局装饰上进行区分,让各个学院各具特色,还可用相同材料、形式等来整合统一。

3.2舒适性原则。

不论是公共艺术还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其本质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只是使用的人群各异,因此,必须要考虑使用人群的舒适性。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舒适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感受,还体现在教师、学生们体验轻松、自然安逸的生活、学习环境。

3.3生态性原则。

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人类的天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同时为师生提供了生活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因此,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应考虑环境生态和可持续的问题。

3.4人文性原则。

高校作为提供教育教学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使命。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环境,更离不开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成长。

4结束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大众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改变。高校师生对校园公共艺术美的需求也是积极的、多元化的。合理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在21世纪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内心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典雅的校园公园,一个安静自然的校园公园,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以及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让大学生舒舒服服地学习和交流,使它具有时代感、使命感以及师生们对大学校园的认同感。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在公共艺术设计上要得到大众特别是使用人群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校园的师生有更好、更积极的内化作用。通过对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提出高校校园建设应与校园公共艺术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改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内心情感。因此,在对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进行设计时应将这种潜在的、内化的情感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多、更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帅.粤台两地高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比较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施慧.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艺术设计论文篇十二

摘要: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艺术类专业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兴内容的增多和传统知识的没落,民间美术的传承遇到了很大的危机。文章针对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展开讨论。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艺术设计教育在现阶段的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由于环境稳定,艺术文化领域获得了充足的外部条件。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但正在走向没落,学习者更多倾向于当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不大,由此导致民间美术的传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合理选择传承方法,保留民间美术教育的固有组成部分,减少民间美术瑰宝的流失,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民间美术传承的困境分析。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民间美术的时间较长,拥有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比较追求的是新兴艺术类型以及流行的教育方法,民间美术的传统性,与当前的艺术设计并不符合,二者虽然在本质上都隶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在发展道路上却走出了两个方向。所以,民间美术传承出现了较大的困境。首先,民间美术的学习者不断的减少。艺术设计经历的每一次历史变迁,都将改变研究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民间美术虽然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改变,但改变的幅度非常小,其想要更多的保留传统内容。学习者主要是跟随大的潮流来发展,因此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程度较低。其次,民间美术的内容与现代艺术设计出现了冲突。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无论是创新还是内部体系的优化,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一旦有人尝试打破固有的规则,就会遭到相关人士的谴责,甚至是引起极大的舆论压力。与之相反的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讲究的是个人的极限创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追求各种打破常规的艺术形式。二者在观念、方法上的冲突,导致很多人都选择了现代艺术设计,主观上抛弃了民间美术。第三,国家对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均保持中立态度。这就导致民间美术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后续发展表现为乏力状态。

二、民间美术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艺术设计教育在长久的探讨和分析中,认为民间美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项目较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项目,都隶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一旦民间美术失传,艺术设计教育的空洞就无法弥补,对国内的艺术事业发展将构成严重的威胁。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要在可行性上进行分析,才能明确相关执行措施。

民间美术的传承,倘若要在客观上获得较大的提升,就必须借助艺术设计教育的平台作用。在国家看来,民间美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瑰宝,但如果执行一系列的强硬措施,势必会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了能够将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分析其中的一种可行性为,将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基础平台,广泛开展民间美术传承。首先,艺术设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无论是在理论水平上,还是在专业基础上,均有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可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有效载体。其次,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院校,均具有广泛的硬件设备,这正是民间美术所需要的。所以,艺术设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占有了绝大部分的艺术空间,但却在不知不觉中为民间美术传承提供了较大的平台,有利于民间美术在“绝望”之际获得新的进步。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民间美术之所以在现阶段的学习者、拥戴者比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民间美术守着固有的内容,未进行全面的延伸和创新,给不了社会需要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请过程中,民间美术更像是“一个未被开启的大门”,同时还有很多的人守着,不希望民间美术获得延伸。艺术设计教育在长久的发展中,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帮助任何一种存在的、已知的艺术形式进行发展,民间美术也不例外。第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方向,多数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内容。倘若民间美术能够适当的与当下研究相互结合,相信可以获得较大的创新,学习者和拥戴者的数量将增加,为传承提供更多的帮助。第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固有研究成果,完全可以与民间美术进行共享。由于国内的艺术领域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是一条可行性较高的研究路径。第三,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是公认的“大环境上的艺术类别”,民间美术是被包括在内的。前者有必要向后者进行延伸处理,并获得更大的价值。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的传承并不容易。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民间美术所拥有的价值是无限的,但必须获得相关领域和社会的认可,否则依然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承。艺术设计教育为民间美术提供了较大的平台,还可以促使民间美术更好的延伸,传承可行性是可以肯定的。研究民间美术传承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当前的客观情况来完成,避免造成传承方向的错误和内容的缺失。

1、培养民间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获得提升,否则很容易“各自为政”,造成民间美术的派别、门类过多,对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传承目标,认为培养民间美术教育的队伍,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应将民间美术的一些高手,或者是公认的艺术大师邀请到院校当中,逐步建立纯正的民间美术师资队伍。例如,天津的泥人张,是我国民间美术的公认代表。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就曾经被邀请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教学。陕西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也曾被邀请过。这些艺术大师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民间美术教育队伍最需要的人。其次,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责任。民间美术的传承工作,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收弟子”形式来完成,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将每一位艺术大师的责任、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明确后,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增加民间美术的学习者、拥戴者。

2、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在获得师资力量的帮助下,应进一步的开展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当前的艺术教育比较开放,但不可能无任何的规章、制度,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民间美术的内容,丰富自身的艺术内涵。当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才可以进一步的拓展训练,逐步了解到民间美术的更多内容,完成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认为,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而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高等学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文化情境中,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可使民间美术的技艺与民间美术的精神得到传承与延续,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样不仅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形式。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以后,重新融合后的民间美术必将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民间美术课程包括理论和技法两个方面。理论方面,可讲授我国各种类型的传统民间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的风格特色,以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技法方面,可讲授一些民间美术的材料、工具、制作过程、生产工艺等,以培养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制作能力。

3、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

民间美术经过历史的影响,自身的组成内容和各种文化内涵都比较丰富,想要将这些东西更好的传承下去,就应该将民间美术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并以此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是一项高度可行的措施。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让学院内的人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同时在展演过程中,吸引了相关机构、企业的注意,联合进行民间美术的传承,进一步扩大了工作的空间。例如,校企联合过程中,开展民间美术专题讲座、展演,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相关机构、企业进行工作,既能将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同时还可以在价值的创造上有所提升。建议在今后的专题讲座、展演工作中,可以尝试采用高校的专职教师授课和邀请民间艺人进行专题讲座与现场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区域优势,加强民间美术教育。所谓区域优势指的是可以以高校所在的周边地区较发达的民间美术类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民间美术的发展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情境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将民间美术引入高等学校设计教育,要充分利用其地域性的特点。

四、总结。

本文对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展开分析,当前的民间艺术获得了社会和业界的双重肯定,传承工作正在紧密开展,成果方面非常丰硕。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民间美术将获得更高的传承水平。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论文篇十三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国籍:

中国。

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茂名。

身材:

160cm?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公关/媒介/广告类:策划助理行政/人事类行政助理公关/媒介/广告类策划助理。

工作年限:

2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

随时。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花都中山。

个人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所学专业一: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9月至207月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艺术设计。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勇于尝试挑战,只求做到最好。

人生在于实现自身的价值。

详细个人自传。

良禽择木而牺,士为伯乐而荣。

勤奋的我将以不怕输的韧劲融入社会,愿借您的慧眼,开拓我人生旅程!

个人联系方式。

艺术设计论文篇十四

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姓名:李朋专业班级:2011级环境艺术设计摘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错的,告别了漫卷书。

经历。

关键词:

建筑工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

这篇实习报告是我从开始知道工程到认识工程到参与工程后所见所感的真实表达。这篇实习报告我会从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施工管理、施工监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一些想法的表述,以及自己对这份实习工作的认识与感悟。我想,通过这次实习,我可以为沉淀下来留在我内心深处的感受写一首不错的歌。

一.施工技术与施工安全。

施工技术不断改进是工程建设持续发展不变的旋律,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随着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与日惧增,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建筑工地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老城旧貌换新颜,人们对现代建筑的美观、舒适及其多功能的追求是不断在升级,施工技术正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而迅速提升。而同时,随之带来了很多新问题的出现,这当中最重要的要属施工的安全。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从施工到投入使用,安全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建设者和使用者的心。施工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本国建筑业发展的水平。“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发展方向才是一个国家建筑业是否发达的代表。中国建设部早在1990年开始推行的《建筑业十大新技术》在不少地方也只是看见几项,而并没有全面的应用在具体施工中,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本地的经济实力比起南方沿海发达城市有很大的距离。设计方面在不少地方不存在任何问题,本地的设计人都能赶超国内其他地区的同行,就是经济方面制约了地方建筑业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能力!提高施工技术是有许多先决的条件,如经济实力、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机械的水平、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等诸多因素。在某理工大学体育馆工程,遇见过这样的事例。该地区没有能起吊设计中钢梁的起重机械,不得以从外地租用了两辆大型起重机械才把钢梁安装完毕,进行施工的企业也是南方的某著名钢结构公司,这样无行中增大了施工成本和竣工的时间。

制约着建筑物的安全。工程安全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每个环节,在追求工程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千万记住:安全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在建设施工安全方面,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抓得格外严格。除进行经济处罚外,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的施工项目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受到行政处罚,有关单位还会遭受降低企业资格等级的处罚。可还是有不可预料的“灾害”发生,如吊车工操作不当身亡;某工地在进行吊运过程中,吊物下落把一名正在操作搅拌机的施工人员头部打裂,当场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再次说明:“施工安全重于泰山”。

二.施工质量与管理。

施工质量与管理是相辅相程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必须有严格的管理,质量才能有保障,反过来,有好的质量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之相照应。《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2在建筑工程质量上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每个施工单位都以它做为施工质量评判的标准。下面就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做简要分析,阐述施工质量与管理的关系。

三.施工监理组织。

自1988年开始我国在建设领域开始进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试点工作,5年后推行。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制度形式做出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执行阶段。它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对我国工程建设的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设工程监理的重要内容概括为:“三控、两管、一协调”,既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筑产品具有价值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生活环境。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服务于建设单位,从产品需求者的角度对建设工程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方式对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分项、分部工程质量严格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比较正规的监理企业,他们人员素质高,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企业文化做得相当优秀。这当中有的监理公司人员老化,知识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监理活动。还有的监理玩忽职守,那施工单位的好处,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没有很好的服务于建设单位,这样的不规范、不正规的现象相信会随着市场的开放,法制的健全、完善而得到解决!

中国建筑业比起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有着很多的差距,只有中国建筑行业的人员不断努力才能超过他们。当然,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搞建设才是出路。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的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能从中学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真实的理解了“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的确,感性认识到只身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这次短暂而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结语:

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想接受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不仅要学好各门学科,还要广泛地吸收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路的艰辛与微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请不要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在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此次社会实践告诉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不知的过程,迎接满意的结果。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

及身边同学的启发,获得知识,掌握技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在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特点,方式.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苦累交加,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中国学校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我们的教育应该社会实践更多得结合起来,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办学模式,做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分别同过课堂,暑期和实践把我们所学的和运用想结合起来,才能更完全的掌握.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其实学校要求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无非是想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于是我才决定要真正的去接触社会,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许多的疑问,但是在通过学习和实践后,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收获。暑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团委培训心得体会 区团委培训心得体会(汇总8篇)

下一篇:2024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征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