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小编:FS文字使者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文天祥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他的《大德论》被誉为“理学之祖”,更成为中学生必修的散文课文之一。在阅读文天祥的千古名作时,我体悟到了许多有关人生、生命和爱的道理,下面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的价值和自我定位

在文天祥的文字中,他从不停留在自己的成就和荣誉上,而是常常借自己的人生经历来阐述人的自我价值和定位。正如他在《大德论》中所言:“人生在世,须知大节,光辉日月出照耀,而须当心逢凶化吉,方显逸达胸襟”。文天祥认为,人应该在大节上立身,以光辉的日月为照耀。即使身处逆境,也应该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努力化解矛盾,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段:自省和修身

文天祥的文学和政治生涯都处于艰险的境地,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常常自省和修身以冲破重围。他提倡的自省和修身赋予了自己更多的力量,使他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了成功。他在《祭侄文》中写道:“情有所依,神乃无往不胜之主。”文天祥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靠内心的力量来应对生命的挑战。自省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之处,修身则可以帮助我们弥补和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为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注入更多的动力。

第三段:对待生命的态度

文天祥强调生命的可贵和不易,因此他从不浪费时间,过着刻苦勤奋的生活。他在《少年壮志》中写道:“时间奇短,而致远举千里之堂,不求有功名,不图有富贵,常以博学少年自期,不求长于己也。”他认为,人生苦短,努力创造价值以及追求美好人生是人们对于这段光阴最大的回报。因此,珍视时间,刻苦努力,是人应该对待生命的态度。

第四段:勇气和侠义

文天祥永远是一个勇敢而有信仰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帮助他人,担负起了维护人权、民族利益的使命。他在《正气歌》中写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天生一对眼中泪,难道除却国与家。”这表明了他的爱国心和家国情怀。他对侠义的崇尚也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天祥的侠义精神,具有直面生死、坚持正义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追求美好人生时的重要精神禀赋。

第五段:谦虚与博学

文天祥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同时还是一位精通各个领域的博学者。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赞誉,但他却从不骄傲和自满。他的博学和谦虚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发和感悟。他在《滕王阁序》中所写:“台阁生风,可以承神器,有光飞来,其状在远。非所图也,何以承君?”他认为自己的成功不是靠个人专长,而是靠团队合作和众才之集的协作。我们也应该像文天祥一样,保持谦虚和对知识的渴求,以探索和继承中华文化精髓。

结尾

总之,文天祥是一位对于我们都有很大启发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精神和人生经历对我们都具有深刻的启示。通过学习他的著作,我们可以得到自省和修身的力量,珍视生命,拥有勇气和侠义,同时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谦虚和博学。文天祥的心得体会,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的理念、人格、精神将永远在人心中闪烁,指引出我们前进的方向。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二

1、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

5、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6、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文天祥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8、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9、知已肝胆相照。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2、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4、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三

文天祥是明朝末年的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坚持不屈的精神和不畏强暴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尤其在今天,我们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文天祥的思想,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屈服于压力和诱惑,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奋斗。

第二段:文天祥的背景和人生经历

文天祥是一个世家子弟,他在家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兴趣广泛,天赋卓越。他18岁考中进士,后来成为一名官员。但是,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长,因为他拒绝了做出妥协和让步的机会。文天祥发现自己的信仰背离了时局,他宁可选择被免职、谪官和监禁,也不愿放弃他的信念,改变自己的立场。

第三段:文天祥的思想

文天祥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和反抗暴政上。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文天祥极力批判当时的官场腐败和弊端,恶劣的统治,以及外族入侵。他追求真理和正义,以保护人民的利益为己任,终生不懈的奋斗。他深知考虑现实时需要做出让步,但历史会为勇敢的人留下赞誉,他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会成为后世挑战暴政和唤起人民意识的“榜样”。

第四段:文天祥的影响

文天祥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他的反抗暴政和爱国主义精神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他的思想更是被大量运用。除了对现代革命运动的影响外,他留下的文学遗产也为后人所喜爱。

第五段:结论

文天祥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生活在一个不亦乐乎的时代,却不懈地探寻着他的内心,为抵御外来侵略而战斗。现今世界呈现出多方面的复杂性,人在此间或显得彷徨,但是,我们可以借用文天祥的精神和思想,争取自己的信仰并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压力和诱惑,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赢得历史的认可。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四

距四会城东北面18公里的迳口镇,有一山叫“通天蜡烛”,乃是四会的风水宝地。该山的西北面向着罗源的“皇帝岭”,“皇帝岭”二公里的山顶近乎水平,象皇帝龙庭上的案台,因南宋朝末皇族逃难到那里并安家落户而得名。

“通天蜡烛”此山有两座峰,极其对称。相传,每逢日落西斜,两峰荷木林在晚霞的映照下,反射出红光,如燃烧着的一对蜡烛。在深秋时节,荷木林叶已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衬着天边的火烧云象要把天烤焦。“通天蜡烛”因此而得名。两峰之间有一古墓,据四会县志记载:“……曾被盗挖,此墓历来有江西文氏后裔前来拜祭,墓前壁为砖砌叠起,无灰浆砌,一方柱花岗岩墓界碑顶镌刻‘江西’二字,侧面有‘文’字……”民间流传该墓是文天祥母亲之墓甚多,他们还引祖传、查方志加以证实。但也有说是文天祥高祖母之墓。两种说法,各执其词,各抒己见。究其原因:

南宋朝末,咸淳十年(1274年),度宗驾崩,襄樊失守,元世祖忽必烈大军压境。南宋皇族及遗臣纷纷南逃。左丞相陆秀夫带宋二王(益王帝,广王帝)逃到新会;右丞相文天祥带着皇族后人及家人逃到四会罗源“皇帝岭”深山古林,文天祥安置好众人后,带领义军北上抗元。

南宋腐败,气数已尽,宋二王在新会崖门跳海自尽,文天祥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至此,南宋宣告灭亡。已在罗源安居的文天祥母亲得知此消息,悲痛欲绝,决定回京见儿子一面,死而无怨。一行几人从罗源出发,经过“通天蜡烛”时,又传来不幸消息,文天祥已在京城遇害,英勇就义。文母听后当即昏死过去。文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加上奔波劳累,不堪国破家散的精神压力,更经不起丧子之痛,终于心力绞瘁,死在途中。文母临终前对随从说:“就地而葬,脸朝北,以观吾儿”……。战乱后,文氏后人以青砖砌坟,每年到此哀悼拜祭。当地村民得知此墓主乃民族英雄文天祥母亲。也前来拜祭,以此怀念文天祥。元盛时期,文氏族人从罗源迁回江西,也一并把文母骸骨迁回故里,只留空穴。此空穴经风吹雨打,沙泥把墓穴填平。并长满了一簇簇的山稔花。

罗源文氏迁涉回江西后,已是筚门圭窬、蓬门瓮牖、艰难度日、默默无闻。江西人对玄学地理风水很有研究。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要想富,找古墓”。文氏后裔中有一位是研究地理风水的堪先生,他决定南下,寻找祖母曾在南方下葬过的`地方。几经周折,当他来到四会迳口的“通天蜡烛”山时,被这里藏风聚气的山水迷住,古松参天,绿野葱葱,山山紧扣,首尾呼应,形似卧虎呈祥献瑞,朝拜龙庭案台(皇帝岭),气贯如虹。山下一池塘,四季不溢不涸,清澈如镜照天,尽收天光。两峰的交汇处象有一道红光冲天,瞬间轻雾缭绕,经久不散。当他进入轻雾中,顿觉心跳加速,似有一道热气由脚直冲头顶,整个儿飘飘欲仙。又见一大山鹰,展翅腾飞,直冲云霄。一簇簇的山稔花盛放,火红一遍,他意识到此乃“红族”宝地,会催富避贫,他日文氏后代将会“武可封候,文能拜相”。于是,他取锹挖土,深尺余,见青砖九块,如翡如翠,有序排列象一耳朵形状,其中一砖镌刻“文”字。他领悟其玄,为文氏九世有耳旁的姓氏。于是急返江西,把文氏九世文利民的配妻郭氏太夫人的骸骨在“通天蜡烛”进行二次墓葬。不久,文氏能人辈出,个个功成名就,大富大贵,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四会县志有记“文氏固塘富因乡始祖一世后裔第九世孙文利民,配郭氏葬都梁家园尾近山上虎形地……据查文天祥为第十三世孙,据此推测,墓主乃文利民配妻郭氏太夫人。”也就是文天祥的高祖母。

迳口“通天蜡烛”的文天祥祖墓,始埋文母,后葬文郭氏太夫人。个中原因,如上所述,广泛认同。

现在江西很多文氏宗亲都前往四会迳口拜祭文天祥祖墓。文天祥祖墓已成为四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五

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参观了文天祥纪念馆,这次研学行程不仅令我受益匪浅,更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以下是我个人对此次研学之旅的心得体会。

作为文天祥纪念馆的参观者,首先被吸引的是它庄严而庄重的外观。整座建筑以传统中式园林风格为基调,其气势恢宏、宏伟壮丽的姿态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文天祥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是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进入纪念馆的楼门时,门上的两副楹联“民族精神开我国,豪情意志达宛城”很好地概括了文天祥的伟大价值。这让我深感文天祥的思想和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立志成才的重要指导。

入馆后,我被馆内的布局和陈列所吸引。馆内大厅用铜镜为地面装饰,墙上挂着镂空木匾,墙后则陈列着以文天祥为主题的展板和各种实物。这样的设计不仅凸显了纪念馆的庄重,更加突出了文天祥的地位和价值。在馆内,我还看到了文天祥的服装模型、书法作品和相关文献等,这些都让我更加真实地了解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化艺术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最感人的是文天祥那令人肃然起敬的一生。在展览中,我了解到文天祥身世虽不算显赫,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大智慧,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教诲。我惊叹于他高洁的品格、远大的胸怀和忠诚的精神,这些特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尊崇的。他临死前“心有灰烬,渴望国土平安”的诗句更是令我感动不已,让我看到了一位为国家痛心疾首的英雄形象。

此外,我也对文天祥纪念馆的解说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在各个角落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和演示,还积极与游客互动,引导我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解说员用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表情,使得原本沉闷的历史变得有趣起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融入其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文天祥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并多次强调他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让我们当代青年人要效法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是一次富有收获的研学之旅。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天祥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我相信,只有有更多的人认识和尊崇这样的英雄,才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也深受文天祥的教诲,懂得了作为当代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立志成才,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正如文天祥所言:“至人无己,祖龙不竞。”我希望将来能够像文天祥一样,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光和热。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六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抗金将领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文天祥的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围绕观看视频的感受和体会,谈谈我对文天祥的理解和对他的钦佩。

第二段:了解文天祥

通过观看这部视频,我第一次亲身了解到了文天祥的生平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文天祥是元朝末年南宋名将,他力主抗金,并在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而他的文学成就更是令人佩服。文天祥有着丰富的文学才华,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生的关怀,被誉为“盗版的司马迁”。我深深地被文天祥的才华和他的为国家付出一切的精神所感动和震撼。

第三段: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在他的作品中表露无遗。他的名篇《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作品,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唤起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观看视频时,我被文天祥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他在文字间流露出的坚定和义愤,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开始思考一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意义。

第四段:钦佩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文天祥以其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信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辉。观看视频时,我对文天祥的精神品质产生了深深的钦佩。他在被俘后,宁愿忍受折磨、残暴绞刑,也不愿向敌人屈服。他的坚守和忍辱负重的精神,令人敬佩。文天祥的品格和信念一直激励着后人,使我们明白了坚守正义和为真理而奋斗的重要性。

第五段:对自己的反省和展望

通过观看这部关于文天祥的视频,我不仅对他本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自己产生了一些反思。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的强盛和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前人为之奋斗和牺牲所换来的。我们应当以文天祥为榜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事业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坚守正义和追求真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总结:通过观看关于文天祥的视频,我对这位伟大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他的精神品质更加钦佩。他的爱国情怀和忍辱负重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有了重新的思考。同时,我也发自内心地感谢那些前人为我们争取来的和平时光。对于我们来说,文天祥的精神将是永不过时的榜样,我们应当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怀有爱国情怀,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七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由文学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

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回答不足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不足。

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识拓展延伸这个策略上,老师能从课堂的教学之初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这一点是可喜可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厚实底蕴,融说写于一炉。

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不足之处,首现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

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体现一个整体的序列。

再次,诗歌教学要入准重点,当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这节课,我已经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力度不够,当重点的就要重重的`讲,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轻就重,狠抓关键点。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八

小年出门并没有啥说道,不过因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全家团聚的一年,在这一天应该比大年初一还重要,这一天是灶老爷上天要汇报我们一年中所有的事,所以说一家人团聚是最好的,如果祭灶在别人家,就等于把灶火祭在别人家了,不吉利,所以大家还是在自己家祭灶吧。

小年可以出远门吗

小年可以出门的。小年又叫祭灶节、灶王节,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大年”的前奏,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家里的卫生,表达中华民族的人民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南方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过。而至于出远门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不过就小编了解大部分地区还是可以出远门的。

小年必须在家过吗

对于小年必须在家过吗这个问题当下并没准确的答案,毕竟十里不同俗,具体的还是建议大家以你所在地区的规定为准。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小年是干什么的节日

1、祭灶

祭灶这天,要把在灶台旁被烟熏火燎一年的灶王爷神像揭下来,再用灶糖甜住灶王爷的嘴巴。灶糖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关东糖”、“糖瓜”和“麻糖”。无论是哪种,在祭灶这天都必定要吃的。

2、打扫卫生

这天也叫“扫年日”,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而且这次打扫必须彻底,不能留下任何死角,而且哪怕是一点脏都会对人有影响。

3、理发沐浴

除了给周围环境做大扫除,旧俗还要在这天给自身做大扫除,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讲究的还会用兰草、艾草等香草洗浴去晦气。

4、买年货和剪窗花

旧俗小年是买年货最后的日期,但如今年货啥时候买都不急。除了买年货,还有剪窗花,这个习俗和买年货一样,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

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也是古代祭祀灶君的节日,而如今到了小年这天,则是家家户户欢天喜地的进行过年前的准备工作的日子。

小年宜什么

1、祭灶

祭灶这天,要把在灶台旁被烟熏火燎一年的灶王爷神像揭下来,再用灶糖甜住灶王爷的嘴巴。灶糖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关东糖”、“糖瓜”和“麻糖”。无论是哪种,在祭灶这天都必定要吃的。

2、打扫卫生

这天也叫“扫年日”,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而且这次打扫必须彻底,不能留下任何死角,而且哪怕是一点脏都会对人有影响。

3、理发沐浴

除了给周围环境做大扫除,旧俗还要在这天给自身做大扫除,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讲究的还会用兰草、艾草等香草洗浴去晦气。

4、买年货和剪窗花

旧俗小年是买年货最后的日期,但如今年货啥时候买都不急。除了买年货,还有剪窗花,这个习俗和买年货一样,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

文档为doc格式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九

文天祥,字同叔,号伯嚚,是南宋末年抗金名将、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纪念文天祥的杰出贡献,文天祥纪念馆应运而生。近日,我参观了这座纪念馆,通过深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我收获良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了解文天祥的生平

文天祥纪念馆以文天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他的一生。通过观看展览,我了解到文天祥是个身世平凡的儿子,但却有着卓越的才智和坚强的意志。纪念馆展示了他参加军事防线,抵抗外敌,力图挽回南宋家国安泰的艰辛历程。同时,馆内还陈列了关于文天祥在政治上的追求和为民除害的事迹。通过这些展示,我对文天祥的生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段:领悟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纪念馆不仅展示了文天祥的生平,更强调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深爱着自己的家国,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不惜牺牲自己,甚至赴死前呼喊“梦里南山应托付,只应不负过春秋”。在馆内,展览播放了一些关于文天祥坚定抗金的演讲和文章,使我对他的爱国精神有了更加直观的领悟。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我深刻感受到了爱国的伟大意义。

第四段:思考文天祥的人生观

文天祥纪念馆还设有展区探讨文天祥的人生观。他提倡“命运由己,品行在人”,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观看展品时,我对他的一些名言警句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这些思想引导我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从而找到更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激励自己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五段:总结体会

通过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我不仅对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怀有爱国之心,并为之付出努力。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人生观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激励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努力奋斗。这次研学活动带给我很多收获,也让我对文天祥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产生了敬佩之情。我相信,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以文天祥为榜样,不断追求进步。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反抗八天,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

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

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

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

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一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二

从容殉国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当时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文天祥就义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元朝廷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英名千古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文天祥爱国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出自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之手。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

此恨凭谁雪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反抗八天,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

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

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

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五

在纷扰的红尘,似乎每个人都很忙,忙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荣耀,一个人很忙,将意味着有事业可做,有钱可赚,拿起电话,那头传来“我很忙”。点开qq,一句回答“忙”。见了人千万不要说“闲”那将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意味着无所事事,意味着消极,堕落,不思进取,现在已经是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了,无钱可赚,那将是最可耻的事情。

可不知何时起,我们这些热爱文字的人,却被称为了一些闲人,在无聊的文字中,写着无聊的心事,放着舒坦的日子不过,整日抑郁寡欢,情爱缠绵,在朋友圈里被指指点点,在饭桌上被娱乐调侃,茶余饭后成为别人谈笑风声的话柄。写出的是乏味的文字,看的是滞销的书籍。某某某,真是痴心妄想,还想当作家怎么着,不赚钱,又不当饭吃,真是闲的。

当知识的崇尚,被称为一种无聊,当精神的追求被世人嘲笑,我不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是社会的进步,还是被金钱的麻痹下,让人迷茫了追求的方向。我不知道,那些高谈物质,金钱的人在追求着什么,渴望着什么,我想,除了身体的基本需求外,多半还是为了满足那虚荣的心吧。既然都是在追求精神的满足,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谈何无聊。

我们只是热爱文字,我们并不是闲人,我们也有工作,也要生活,也要赚钱,我们牺牲了娱乐的时间来充盈自己,我们抽一点点的时间来写作,我们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思想从未停歇过,要兼顾生活,还要逻列文字。我们把枯燥的生活注入了激情的元素,我们把平淡的爱情柔进浪漫情调。丰富的情感在文字中抒怀,郁闷的情绪在文字中排解。所以,写文字的人是最能控制感情的人,所有的情绪都安静的蛰伏在文字中,不会因为悲喜而冲击生活。

文字,是一个人在平静与条理中酿造的果实,在烦躁的状态下,是写不出文章的,所以说,写文字的人比平常人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缜密。一个人的沉稳,干练,不急不燥,遇事的三分冷静,我想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内心的静泊,是通过一朝一夕练就的城府,所以说,写文字是修炼的.过程,是把琐碎的生活整理,沉淀的过程,一个人能驾驭好文字,一样可以驾驭好生活。

文字,不单单是华丽词汇的堆砌,它是一个人思想的精髓,情感的凝结,一个文字丰富的人,意味着他有深刻的感悟,饱满的情思,只有丰盈的知识,才能洋溢出流畅的文字。所以说,写文字的人热情,友善,富有涵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淳朴的心,不随波逐流,不拘泥于世俗,是智慧的缔造者,是生活的创造者。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靠什么而来,一个人的涵养靠什么给予,举手投足的高雅,言语气势的柔和,运筹帷幄的自信,这些都不是头脑空洞的人所为。当人们都在抱怨家有恶妻,家有悍夫的时候,为何不纠其根源。当人们在不断的追求物质来粉饰外在形式的时候,为何却忽略了对内心修饰。

忙忙碌碌,脚步匆匆,岁月多磨难,人间多离合,人非草木,孰能无怨,红尘纷扰,苦进才甜,漫漫长路,能找到一份心情,能找到一份寄托,是人生一幸运,把情掩藏,把爱释怀,抒弱水文字,洒三千豪情,留下生活的足迹,此生将无憾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六

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後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後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址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今址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址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承立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8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七

目标:

1、了解文天祥的有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读诵《正气歌》。

3、了解人体身心合一、互相影响的道理,从而重视身心的修养问题。

一、导语:

两千多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写了一篇赋,名叫《七发》。讲的是楚太子因长期安居深宫、纵欲享乐而导致精神萎靡、郁郁不欢、卧病不起,有一位吴国的客人前往探病,通过音乐、饮食、车马(相当于开宝马、奔驰兜风)、宴游(相当于四处游玩和摆设酒宴)、打猎、观涛(相当于看钱塘江潮)以及推荐有识之士,说了七件事来启发楚太子(《七发》之名即由此而来),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力使楚太子重新振作,一下子病就好了。有人认为《七发》的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国客人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至高哲理。还有人这是中国最早有关心理治疗的文字记载。我曾经翻过一本书,是一个台湾人写的,里面说,他小的时候,老人告诉他,害怕的时候就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就会不怕了。真的吗?诗歌文章竟然能治病?中考过后,一个学生讲他没来由的害怕,也不是有病,问我怎么办。我就推荐他读《正气歌》。过了一阵子问他,果真不害怕了。也许好的诗文承载着良性信息,可以通过改变人的内部程序--思想,从而医治人的显示屏--人的身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正气歌》。

二、介绍文天祥:

先问学生对文天祥知道多少,再由教师补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介绍本诗前面的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指出:人心充满浩然之气,病不能为害。因为正气在,邪气自退。

四、教师领读

《正气歌》,在熟读的基础上,再看后面的解释,并和学生一起研读“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中的十二个人物的英雄事迹。

五、背诵竞赛:

反复诵读《正气歌》,看看谁先背过。

六、作业:

熟读下文,并背过其中划横线的黑体字。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篇十八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文天祥的爱国诗句 研学心得体会文天祥纪念馆(汇总9篇)

下一篇:纪录片《王阳明》观后感范文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