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在新农村建设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小编: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农村金融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不能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变革、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农村金融体系。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体系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金融体系 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也主要应通过金融市场解决。金融要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关键是要解决目前金融支农方面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培育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金融市场。

一、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1.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不能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集约化经营,金融机构大幅撤销县及县以下机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大幅度收缩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由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辅助的三家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组成的三分天下支农局面,已形成空心化局面,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产权不明晰、缺乏层次等问题。农村信用社事实上被孤立为农村金融光杆司令,以向农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提供资金,这种小额信贷具有扶贫性质,一方面符合信贷条件可以取得贷款的农户少,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量加大,小额信用贷款已无法满足较大额度的贷款需要。

2.资金利率形成机制影响资金的优化配置。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实行十分严格的金融管制,利率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市场化,在民间借贷市场活跃的情况下,资金市场存在两个价格,导致资金供求基本信号被扭曲,影响了资金的优化配置,这本身也是导致农村资金抽往城市和地下金融禁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3.资金供给短缺,局部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农村金融的供给方仅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后,大幅度撤并县以下营业网点。农业发展银行也因政策性亏损等原因,业务范围大量收缩,与绝大多数农户没有业务联系。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供给方,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事实上的垄断者,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无法形成必要的竞争。

4.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一是硬件建设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的专业村、成规模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金融服务需求甚至超过了部分集镇,迫切需要建设新的网点。二是软件建设亟待加强。

农村金融营业网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电子化、票据化程度较低,支付结算体系落后。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农村金融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凭经验办事的问题较普遍,部分年轻职工人心不稳,不安心农村金融工作岗位。

5.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滞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呈现多样化。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金融机构仍以简单的存、贷、汇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支票、汇票、保函、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等业务大多没展开,缺少信贷服务品种创新,且资金规模有限、金融产品创新少、结算手段落后,缺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层次资金的需求,加上贷款手续的繁琐,部分金融机构的撤并,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加剧了农民贷款难的局面。至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信用卡、自动取款机等业务几乎处于空白,尤其是基金、证券、信托等投资金融业务严重缺乏。农村贷款难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机构惜贷的问题,也存在一个农村经营个体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品种而惜借的困境。

二、进一步完善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各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步多样化、多层次化: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不同种类的金融需求,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方式更加便捷,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1.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具有微型化特征,农村金融需求相比城市具有单笔小、品种多、分布广、总额大的自然属性。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必须根据农村金融的特点积极稳妥做好调整。设立农村金融机构退出和准入制度,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创业,另外还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壮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鼓励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探索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业保险经营网络,逐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地区证券和农产品期货业务,从而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覆盖度,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2.加大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培育竞争机制。将多元化所有制金融机构引入农村金融服务,通过有效竞争机制,促进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功能交叉和竞争,形成较为合理的资金价格和利率水平,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投入到农业经济。一要加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按照行业或地区拆分,形成众多具有行业特点或地域特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二要尽快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彻底商业化改革,尽快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产权清晰、经营有特色、主要为三农服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三要从法律、制度、政策完善入手,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有效发挥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作用。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发挥对农业经济的补偿作用。二是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考虑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或者委托政策性银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三是推进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适度的城乡差别利率。完善中央银行调节机制,实现金融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限定县域金融机构上存资金比例,对上存资金利率实行最高限管理。大力发展农村票据市场,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贴现的条件,调节信贷资金流向。四是推进农村金融利税改革,县城内金融机构要将吸收存款一定比例资金投放当地使用,对新增当地支农贷款给予享受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4.把握客户需求,创新金融工具。实现差异化竞争,要求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确定好目标客户群体,了解他们各自的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创新金融工具。通过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双方的需要,拓宽资金的融通渠道。通过资金、期限、利息及融资工具的重新组合、剥离、分割等工艺方法,借助互换、期权、可转换债券、混合证券等新型金融工具,在不改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提高其安全性,确保农村资金来源的稳定,促进农业与非农领域的资金交流,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

5.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金融机构资金清算系统建设,尽快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一是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有效提供多层次、低成本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二是继续推动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建设,扩大票据使用和流通范围,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结算功能。三是总结经验,完善措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四是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

6.提高涉农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操作流程,简捷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积极开办金融超市,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并对大额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上门服务。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在农民主要聚居地设立柜员机和自助银行,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比如根据农村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创新抵押资产;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产业规律,制定灵活的还款期限;根据农村发展的趋势和对金融的需求,实行多样化的贷款类型等,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热点推荐

上一篇: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实用木工班组承诺书(案例15篇) 开学第一课班会记录两篇(专业17篇) 叛逆的我作文字作(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