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硬新闻的软处理手法探讨

硬新闻的软处理手法探讨

小编:

摘 要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外焦里嫩、软硬搭配适度的食品往往很受人们的青睐。电视新闻报道也同理,软硬搭配起来才能更受观众喜爱,才更具有传播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就硬新闻的软处理手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硬新闻;软处理手法;新闻写作

新闻有软硬之分,这在我们新闻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从新闻题材讲,我认为硬新闻,就是指新闻性强,题材严肃的时政、科技、经济类新闻,这类新闻突出的是思想性,指导性,强调的是时效性,这类新闻的表现手法单调,观赏性不强。软新闻就是指人情味浓,新闻性不强的服务性报道和社会新闻等,这类新闻写法轻松自由,突出的是服务性,实用性,强调的是观赏性。软新闻一般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自如、很具亲和力和可看性的社会新闻。硬新闻的软处理手法,简单的说,就是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提高硬新闻的观赏性。

1 硬新闻软标题

选择适当和有新意的角度作为新闻的切入点可以使硬新闻标题变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毫无疑问,新闻姓“新”,新闻就要发现新事物,宣传新思想,总结新经验,阐述新观点。

新闻标题中的软硬搭配,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作者在写作形式上更加追求生动活泼,在表现手法上更加追求形象化,在内容上更加注重表现人的感觉。实践证明,在新闻标题中注重软硬搭配的写法,就是为了能使新闻作品更能符合观众的“口味”,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换句话说,在“硬新闻”中巧妙地加入“软佐料”以辅之,会使之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在“软新闻”中加进不能“丢掉”的“硬成分”,不但可以获得上级宣传部门的认可,还会使新闻更具思想性和指导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软硬搭配的写法,会使新闻信息文本显得生动形象,感觉效果强烈,观众才会买账。

沁阳一机厂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造纸机械行业的一个龙头企业,按照常规,简单的把这个企业的做法经验介绍出去就行了,可是千篇一律的创作手法,就浪费了这个新闻题材,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观众观看起来也索然无味。我和同事在深入采访后,发现沁阳一机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带动了几十家企业为自己加工零配件,这几十家企业也甘当绿叶,自愿为该厂加工零配件,由此,我创作这条经济类新闻时,采用了软手法处理,拟了一个名为“一个龙头厂带出百位百万富翁”的标题,由于这件作品风趣、引人入胜,先后在多个媒体播出,并在当年被评选为优秀作品。

1999年,我录制了“工商界座谈会”的采访报道,就会议报会议,理所应当,这样既简单、又省事,可是就失去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座谈中,我了解到在座的代表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员都是外地人,针对这一特点,我拟了个“南腔北调话发展”的标题,制作这个标题,采用软笔法,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一开始就把观众紧紧吸引住。

2 硬新闻软导语

导语写法往往都是以新闻事实中的具体场景、现场画面、人物对话等感觉新闻的要素为主导,让现场说话,让感觉说话,非常具有立体感,能迅速让观众感同深受,甚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而能快速抓住观众继续观看新闻的兴趣。

2006年,我台创作的《密电码公布之后》这件作品,内容介绍的是沁阳市将市五大家领导班子成员的电话号码在电视台公开后带来的变化。

导语这样处理:上访户老王有一本记着上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办公电话号码的记录本。在十五年的上访之路上,他这个笔记本上的电话号码不断增多。前不久,他含着眼泪把这个视为“密电码”的笔记本撕了个粉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说:这些“密电码”都是四处打听得来的,也不一定准确,还经常打不通。

3 硬新闻软背景

要在采访中收集很多新闻素材后,沙里淘金,独具慧眼,精挑细选,把那些新闻价值高的,有新意的新闻素材挑选出来,然后再从中提炼出最具新意的新闻背景作为切人点。如此,就可以使新闻由硬变为软背景。一要寻找新闻事实的本质与时代本质的结合点,因为时代特征是凌驾于任何一个新闻事实之上的;二要准确地揭示和拿捏住新闻事实的本质,因为新闻的切入点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产生、提炼的,但绝不能拔高或歪曲事实;三要把观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新闻写作切人时尽量表现出来,也就是要回答广大群众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因此,硬新闻软背景处理,既可丰富作品内涵,深化主题,突出新闻的意义和价值,又能体现创作思想观点,并且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使信息量大增,新闻价值增值。

2007年,我台创作的新闻作品《人性的力量》,这件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地理、人物、事物等背景材料。巧妙的将沁阳市德海源城矿业有限公司从组建到投产运营,到发展壮大,在短短4年时间,由当初纳税300多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700多万元,成为沁阳纳税大户的事件。

于海州本是江苏省扬州市人,“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古城扬州,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受这种环境熏陶,灵气十足的于海州,从小学到高中,他6次跳级,只用了6年。这种知识的悟性及强烈的渴求精神,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之路。

2002年,经过多年历练的于海州来到沁阳市,从长江之滨来到沁水河畔,从江南的文化名城到河南的千年古县,南北两种不同文化在于海州的身上和谐交融,相生相长,又被他糅合打造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至此,在异乡的创业路上,“文化兴企”的理念便在他的心中牢牢扎下了根。该作品先后在《人民政协报》、《河南工业》等报纸、杂志,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发。

4 硬新闻软角度

寻找信誓旦旦的最佳角度和部位,加以风趣和幽默地处理,来反映事件的本质,表现作者真实的感受,这样,无疑就能使硬新闻得以可读性较强的“软处理”,使新闻硬中有软、软中有硬,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1997年,我台创作的《让农民交上明白钱》,反映的是李大人庄干群不和,乡镇干部处理不当,导致群众拒不缴纳乡统筹、村提留的问题。

从村务公开这一软角度来反映,对公开项目、公开内容的情况展开叙述。村务公开,也就是群众说的“明白墙”,公开的项目,由于黑板小,所列的项目只是一个大概,不能具体到每一项、每一个细节,村干部说不清楚,群众就更不明白了。

解决群众拒不缴纳乡统筹、村提留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干群不和的问题,解决干群不和的问题,就要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该作品在当年焦作广播电视优秀作品评选时一举获奖。

5 硬新闻软语言

在硬新闻中要善于运用丰富乃至具有风趣、幽默感的语言。就风趣、幽默而言,本就存在于新闻事实中,如果通过细致的观察,善于捕捉而且能够挖掘出硬新闻中风趣和幽默的细节。让现场说话,让感觉说话,非常具有立体感,能迅速让观众感同深受,甚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而能快速抓住观众继续阅读新闻的兴趣。去年,我台创作的新闻《“送子观音”服务队》,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

“啊,让我们看看新娘子的脸蛋吧”。

上午,还在崇义村的杨发生,下午来到张庄村王红旗的养殖场,看望被配种的母猪“花花”……

这则硬新闻的“软语言”方面下很多工夫,动了很多脑筋。把观众带进生动的“现场”中,在这个轻松的“软语言”中吸引住观众,如此,以硬带软,先硬后软,以景夺目,使硬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软处理”。这种软硬结合的手法,会更受观众欢迎。

参考文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学解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商标注册委托书模板 主持人应聘书格式(优秀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