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参与团学工作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参与团学工作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小编:

【摘 要】近年来,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无疑为各年级学生提供锻炼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抱怨团学工作拉低了学科成绩,进而影响未来就业和深造。为探究参与团学工作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一问题,文章利用对华南师范大学各院系学生发放的400份问卷,整合文献收集、问卷、访谈等多种研究数据,对比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学科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时间效率、同伴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探究出参与团学工作并不明显影响学习成绩的结论,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团学组织在培养学生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团学工作;学生成绩;学习时间与效率;学习兴趣动力;同伴影响

近年来,高等院校中的社团组织蓬勃发展。一部分人认为社团组织为各年级学生提供锻炼人际交往、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平台,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团学工作拉低了学科成绩,影响未来就业和深造。那么,参与团学工作是否影响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为探究此问题,笔者以华南师范大学七大院系(除去体科院和音乐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收集、问卷、访谈等研究手段对比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学科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时间效率、同伴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探究参与团学工作是否影响学习成绩,并对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建议。

本文首先结合CNKI、JSTOR等文献库,对“团学工作”、“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等关键概念进行梳理以及研究方法的说明。其次,对数据收集过程中问卷调查、访谈情况进行简要说明,并根据问卷和访谈的反馈情况在参与团学工作对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定量统计和访谈分析的结果,对参与学生工作并不影响学习成绩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最后,结合团学组织中成绩优秀者的学习经验及相关团学工作者的访谈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此研究方法,是指以他人所记载或报告的文字资料为观察基础,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笔者利用CNKI、JSTOR等文献库,明确了 “团学工作”、“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等主要概念的定义及相关的研究思路。

(二)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调查法的运用方面,笔者采用随机抽样中分层抽样的方式,向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其他七大学院的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派发,问卷数量以该学院大一及大二总人数的7%为基数。学生绩点及排名由受访者自行填写。笔者还结合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制成李克特量表,以便对收集结果进行量化统计。

(三)访谈调查法

在访谈调查法的运用上,笔者对绩点排名及影响绩点的四方面因素进行定量统计后,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部和调研部以及经管团委、物电团委的干部进行深入访谈,试图进一步解释团学工作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

(四)相关分析法

在数据整理阶段,笔者结合从院系辅导员处获得的成绩、排名对数据进行核查后,对绩点、排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整合分析数据资料,利用SPSS、Excel进行数据处理,用相关分析、列联表等方法处理调查资料,从而深入进行参与团学工作并未对学习成绩造成明显影响这一结论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结论与团学组织中成绩优秀者在学习经验上的访谈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得出符合实际情况和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二、参与团学工作影响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一)数据简要介绍

笔者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大学城校区七大院系大

一、大二的学生,并按照每个院系大一大二学生总人数的7%的比例派发问卷。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回收率达96.25%。而访谈部分主要是针对问卷结论分析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挖,进一步阐述参与团学工作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并通过对比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学习时间与效率、学习兴趣与动力、同伴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讨论参与学生工作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深层原因。主要的访谈对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部和调研部的干部。

(二)团学工作对学习时间的影响

可见,无论是与非学生干部进行外部比较,还是与其他学生干部群体进行比较,都可得出学生干部在团学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更多。大部分学生干部曾有过在课堂上用手机等方式处理过团学工作,甚至为了完成工作而逃课的经历。团学工作在时间投入方面的影响是不利于学生干部利用更多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那么,团学工作影响了学习时间是否就会拉低学习成绩呢?笔者为探究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三)团学工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因不同院系老师评分标准存在差异,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385份有效问卷中的排名进行标准化处理,随后进行分层,数据显示非学生干部中68%的人处于中游以上。而学生干部中有72.9%的人处于学习成绩的中游以上,比非学生干部所占的比重多约5%。在学习成绩下游阶段中,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所占的比重少约5%。在学习成绩中下游至中上游这一阶段,学生干部所占比重比非学生干部多约11%。然而,在学习成绩上游阶段,学生干部所占比重比非学生干部少约6%。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在整体上呈橄榄型分布。在成绩较差的学生中,学生干部的人数同样少于非学生干部的人数。这说明,参与团学工作与学习成绩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对学生的成绩排名进行标准化后,笔者对“是否参加团学工作”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在进行相关性分析前,本文的前提假设是参与团学工作会影响学习成绩,则HO假设为参与团学工作不影响学习成绩。其次,本文操作SPSS的相关性分析步骤,得出Sig值,若Sig值大于0.05,则接受0假设,即参与团学工作不影响学习成绩,这两者不呈相关性,或不明显相关;若Sig值小于0.05,则可以拒绝0假设,即参与团学工作会影响学习成绩,这两者呈相关性。

图2 是否参与团学工作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在对“是否参加过四大团学工作”与“标准化学习成绩排名”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因本课题中的“是否参加过四大团学工作”和“标准化学习成绩排名”这两个变量不呈正态分布,因此对这两个变量运用了SPSS1.70中的相关性分析功能中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Sig值为0.913,根据“零假设”理论,因0.913>0.05,不能拒绝零假设,因此参加团学工作与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三、参与团学工作不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分析

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团学工作会直接影响学习时间,但并未对学习成绩造成直接影响。为探究其原因,笔者从课余时间、学习效率、同伴影响三个方面继续进行挖掘。

(一)课余时间方面

学生干部在课余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在每天复习3小时以上的学生中,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所占的比重多约8%。在休息娱乐方面,学生干部投入的时间更少。在每天休息娱乐0至1小时的学生中,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所占的比重多约3.5%,其中80%学生干部每周投入休息娱乐的时间均在4小时以内。在每天休息娱乐3小时以上的学生中,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所占的比重多约6%。访谈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干部为保证学习时间,有意识地减少与朋友聚餐等娱乐休闲活动的参与时间与次数。

(二)学习效率方面

57.4%的学生干部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比非学生干部所占的比例多5.5%。而在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中,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的比例多5.4%。访谈结果显示,较多的学生干部担心课余时间将用于临时紧急的工作,因此更希望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掌握知识点,且不少学生干部会更积极地与老师在课间沟通。

(三)同伴影响方面

73.8%的学生干部表示会受到团学组织内部在学习上的指导。结合访谈结果,团学组织内部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也乐于提供学习态度方面的点拨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79%的学生干部表示会接受到组织或内部他人勤奋程度的相关影响。结合访谈,不少受访者表示同一部门中有人学习勤奋时,自己也会相应地注重学习,特别是如有学习勤奋且成绩优异的师兄师姐,则更能成为自己在学习生涯中的鞭策力量。

另外,学生干部中不与同伴讨论作业疑问的比例较低,仅占10.1%。在实际访谈中,学生干部除了在工作上的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也会积极向同事求助,希望得到经验和帮助。相对而言,班级在规模和人数方面都比大于部门,学生之间接触的密集程度较低。因此,学生干部更容易受到积极的同伴影响。

(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方面

往往在招新时组织便会注重部门成员在不同学院的分配,以求实现多元化。特别是在每周举行的团学组织例会上,各组织力求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学生们往往会借鉴与自身学科的方法论来应用到工作环境中从而提升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度。

而在参加本专业相关比赛的问题上,71.7%的学生干部能积极参加本专业相关比赛,比非学生干部高出4.7%。得益于部门内部高频率的同事接触所形成的同伴影响,参加相关的专业比赛往往是部门内部(间)组队参加,而凝聚力相对较弱的班级成员不会成为学生干部的首选。其次,从团学组织换届层面上,换届时需要提交个人简历,而比赛奖项使学生的晋升更具优势,因此学生干部会更注重对相关专业比赛的参与度。

同时,学生干部也会更重视学习成绩。93.6%的学生干部很重视学习成绩,比非学生干部高出3.9%。不少学生干部表示,加入团学组织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让个人能力得到更大的锻炼,进而使个人简历更丰富、更具竞争力,而学习成绩也是毕业后应聘单位考虑的重点之一,因此学生干部会努力提高成绩。

四、结论与建议

虽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成绩无显著差异,但由数据统计可知,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中,学生干部占26.8%,非学生干部占31.1%,仍存在较多学生成绩较低的现象。而66.3%学生干部曾为了工作而逃课,在课堂上用手机等方式处理团学工作的人数达85.3%。因此,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团学工作关系的平衡,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学校与学院层面

首先,应加强学科的平时考察以提高学习质量。各学院有必要采取“设置期中考”的管理模式,并应提高课堂表现、课余作业等平时表现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此将有助于提升学生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其次,应完善管理机制以激发团学组织活力。学校层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团学组织工作及活动进行适当的精简,为学生干部完成工作提供高效简明的机制参考和保障;并设置激励型、人性化的人员管理机制,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给予足够的人性关怀空间,为学生在学习与工作的自我平衡上提供明确的方向,使得团学组织更具活力。

(二)团学组织层面

首先,加强干部培训以理清学习、工作关系。团学组织应组织开展骨干培训,使学生干部明确对学习与工作的定位,通过座谈会、经验分享会、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将组织中团学工作突出且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经验方法进行推广,帮助广大学生干部理清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纠正存在的认为团学工作影响学习的偏见。

其次,精简工作内容以提高工作效率。团学组织应积极引导团学干部多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并且适当精简活动数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保证足够的剩余时间投入学习及课余生活,减少工作倦怠感。

最后,利用同伴影响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事实上,在团学组织中不乏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干部,团学组织可充分利用成绩优秀者的同伴影响,在组织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干部重视学习。

(三)学生层面

学生应积极参与同伴互动以提高学习效果。一方面,学生干部应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朋辈教育,利用团体的力量解决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非学生干部,特别是大一新生应合理利用同伴影响对自身的积极作用,主动与学生、学科老师交流,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选择合适的学习工作方式,及时着手准备,并付诸实践为将来读研或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应注重事先规划,提高时间利用率,加强自控能力及抗干扰能力,保证完成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缩短工作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空余时间。成员间可共享学习经验、课程资讯及学习资料,组织内部可建立学科学习资料的数据库等资源共享平台。此外,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等途径,开阔视野,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果。

,此报告在华南师范大学特色调研比赛中获第二名。

热点推荐

上一篇: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财务会计的心得体会实用 2023年经典工作总结 党员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