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定语的语义指向及其作用

定语的语义指向及其作用

小编:

摘 要:语义指向问题是语义研究的重点,它可以揭示语义关系和结构关系的不对等。在汉语中定语的语义,一般分为指向其后的中心语和指向其他的句子成分这两种情况。本文以这两大类为基础,通过指向中心语、指向主语、指向谓语动词、指向其他成分和不指向任何成分这五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定语的语义指向,其后又对定语的语义指向的作用做了一定分析,希望能够使读者对定语的语义指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关键词:定语的语义指向 辨析歧义句 语用效果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义指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研究者的重视,我国对语义指向的研究深受外国语言理论的影响,如“格语法理论”“配价语法理论”“论元结构理论”,但这些理论只为汉语语义指向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的模式,并不能直接拿来分析汉语,因为印欧语言中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依据各成分的形态变化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而汉语的主要特点就是缺乏形态变化,需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区分不同的语义关系,即汉语中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不一定是一致的,容易出现语义异指的情况,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如果动词谓语句里面出现一个或几个名词,它们跟动词的语义关系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种语义关系决定了它们在句子里的活动方式,因此仅仅把这个说成宾语,把这个说成主语,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考察这样的名词同时可以出现几个,各自跟动词发生什么样的语义联系等等”[1]。我们在研究语义指向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依形定义。

二、语义指向的概念

现在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周刚认为:“所谓的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2]税昌锡认为:“语义指向就是句法成分在语义平面上的动态指归性,它体现为由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一起构成的语义指向结构体。”[2]但笔者认为:“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相匹配的可能性。”[2]这种看法比较合理。

学术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针对状语、补语和定语,前两者的研究已经很详尽了,但对定语语义指向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本文拟对定语的语义指向进行分析。

三、定语的语义指向

定语分为限定性和描写性两类,如:“绿色的狮子”是描写性的,“木头的桌子”是限定性的。在句子成分分析中,“定语+中心语”是一组直接成分,但是它们的语义关系却不一定匹配。本文在借鉴前辈看法的基础上,将定语的语义指向分为:指向中心语、指向主语、指向谓语动词、指向其他成分和不指向任何成分这五种类型。但这只是对定语单指时的分类,并不涉及定语的兼指或多指的情况,因为单指现象是研究定语语义指向的基础,在进行定语的兼指和多指研究时可以借鉴单指研究的方法。

(一)指向中心语

这种语义指向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常见的有“NP”和“VP”作中心语这两种,这类定语的语义指向是修饰或限定其后的中心语的。例如:

(1)三斤的白菜 墨绿的湖水 优美的舞姿 华丽的乐章

(2)会议的召开 老师的责问 动作的敏捷 内心的激动 但有一类特殊的现象应该注意到,如:“张三的被告、帮你的忙、打你的主意”,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这类语言现象中的定语叫做准定语,在对其进行分析或理解时,一般采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变为相应的较为明晰的格式。例如:“张三的被告”这类一般变换为主谓结构“张三是被告”;“帮你的忙”这类一般变换为介宾结构“给你帮忙”;“打你的主意”这类一般变换为双宾结构“打你主意”。总之,这类定语的语义指向在句法层面是指向中心语的,但理解的时候应该按具体的语言习惯进行变换分析。[3]

(二)指向主语

定语的语义不是始终指向其后的中心语,也有指向主语的情况,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指向主语可分为指向句中主语和句外主语两种情况。

1.指向句中主语

定语的语义指向句中的主语,这类定语一般由表示人心理状态的词语充当,表现主语的某种心理感受。如:

(3)今天他总算吃了顿饱饭。(林祥楣《现代汉语》)

(4)她举起了愤怒的拳头。

(5)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

(6)小明永远忘不了那个恐怖的深夜。

例(3)中的定语“饱”的语义指向句中的主语“他”,因为“饭”没有饱与不饱之分的,“饱”是指人的心理感受,是主语感到饱了;例(4)中的定语“愤怒”的语义指向句中的主语“她”,与例(3)的道理相同,“愤怒”是一个表示人的情感的词语,同样“愤怒”也指向句中的主语,做这样的超常规处理,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仿佛“拳头”也有了人的感情;例(5)和例(6)中的“惬意”和“恐怖”也分别指向句中的主语“他”和“小明”。

2.指向句外的主语

定语的语义指向句外层面的语义对象,这里暂且用“句外的主语”来称呼,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

(7)会议室里有一种愁郁的空气。

(8)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9)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鲁迅《孔乙己》)

例(7)中的定语“愁郁”的语义指向并不指向主语“会议室”,也不指向被修饰的成分“空气”,而是指向句外的主语,即“会议室里的人”,拥有“愁郁”心里的人;同样例(8)中的定语“疯狂”,也是指向句外的主语,即进入疯狂状态的人;例(9)中的定语“快活”在语义上是指向句外的主语,“快活”是对句外主语的表述。

(三)指向谓语动词

定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这类语义指向偏向于口语色彩,要对其进行理解,一般要做一定的变换,下面以三个例子进行简要的分析。例如:

(10)走了一天的路。

(11)看了三个小时的电视。

(12)两个小时的图片看得我眼花缭乱。

在理解时应将作定语的数量短语变换为动词的状语或补语。例如:

走了一天的路——走路,走了一天

看了三个小时的电视——看电视,看了三个小时

两个小时的图片——看图片,看了两个小时

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理解到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了。这就是朱德熙先生说到的准定语,用来说明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由数量短语充当。准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没有深层结构的修饰关系,中心语由非过程性名词充当。如:学校、教室等。

(四)指向其他成分

将这类语义指向定义为其他成分,是受句子的三大成分,即“主、谓、宾”的影响。上文已经对三大成分做了分析(暂且将前文提到的指向中心语看作宾语中心语),下面将对其他成分的指向进行分析。

1.指向外层定语

这类定语的语义指向一般出现在句中有多个定语的情况下,通常是指内层定语不是指向其后的中心语,而是指向外层定语的中心成分的情况。如:

(13)他们又听到过这不知名的汉子的醉歌吗?(王蒙《夜半歌声》)

(14)粘在他的繁茂的络腮胡子上的几天的尘土,这回在脸盆里彻底清洗了一下。(周立波《湘江一夜》)

例(13)中“

中国www.LWlm.Com醉”的语义不是指向其后的中心语“歌”,而是指向外层定语的中心词“汉子”,“醉”可以对外层定语的中心词构成表述,句子可以变换为:“汉子的醉歌——汉子醉后汉子唱歌”。例(14)中“几天”的语义也不是指向其后的中心语“尘土”而是指向外层定语的中心成分“粘”,“几天”是说“粘”持续的时间,可以做这样的变换“粘在胡子上的几天的尘土——在胡子上粘了几天的尘土。”

2.指向另一中心语

这种类型可以通过语用中的省略进行理解,语用中的省略分为:承前、蒙后、对话、自述省四类。进行话语交际时为了达到经济原则,可以省略掉一些成分,但是话语的意思不发生改变。定语的这类语义指向也可以做类似的解释:指向另一中心语,可以认为是该部分省略了与所指部分相同的中心语。例如:

(15)吴孙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下泛了出来。(茅盾《子夜》)

(16)深黑浑厚的孤独啊!你就像这条正午而不见阳光的寂静的小巷。(刘心武《永恒的微笑》)

这两例中的定语“铁青色”和“深黑浑厚”的语义都指向句子的另一中心语,前者指向“脸皮”,后者指向“小巷”。例(15)可以变换为“苦闷和失望使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一种铁青色。”例(16)可以变换为“孤独就像这条正午而不见阳光的寂静的深黑浑厚的小巷。”

(五)不指向任何成分

这类定语的语义既不指向中心语,也不指向主语等其他成分,而且没有明确的语义,只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达到一定的语用效果,一般由代词“什么”充当,表示对动作行为持否定的态度。例如:

(17)人家都哭了,你还开什么玩笑。

(18)人都跑了,你还要什么钱。

(19)什么时候了,还较什么真啊!

这类句式中的“什么”,既没有疑问的意思,也不涉及任何具体的事物,它们的出现也只是加强说话人的不满或斥责的语气。这类定语同样也没有语义指向问题。

以上对定语的语义指向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就定语的语义指向的作用进行理解。

四、定语的语义指向的作用

(一)定语的语义指向在辨析歧义句中的作用

同一句法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很难解释为何会出现歧义,这时就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义指向来找到合理的解释。例如:

(20)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

(21)反对的是他。

例(20)中“开刀的”语义可以指向“他父亲”,理解为“他父亲是医生,给病人开刀”,也可以指向句外的主语“其他人”,理解为“他父亲是病人,医生给他父亲开刀”。在例(21)中,“反对的”语义可以指向“他”,即“他是那个有反对意见的人”,也可以指向没有出现的“其他人”,即“他是反对的对象”。因而只要将定语的语义指向确定后,这类歧义现象也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

实际上,这类歧义在具体的语境中是可以避免的,交际的双方可以通过话语的预设选择所需要的语义。

(二)定语的语义指向的语用修辞效果

1.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活泼

这类语用效果,一般是对定语语义指向主语的应用,使文章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活泼。例如:

(22)(我们)曾经在山峡里度过了许多疲劳而又快乐的夜晚。(李若冰《祁连山雪纷纷》)

(23)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就马上应和着,给祥子最顺心的帮助。(老舍《骆驼祥子》)

上面的例子,如果把文中的定语语义指向的成分全部补齐,那么话语就会显得很累赘,行文就没有了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如例(22)完整的句子表述为:我们曾经在山峡里度过许多夜晚,在那些夜晚里,我们是疲劳而又快乐的。补充完整的句子变得很死板,不具生动性。

2.赋予形象更加鲜明的色彩

这类语用效果可以分为,对定语语义指向的指向中心语和指向外层定语这两种情况的应用。现分别举一例:

(24)他请我坐下来,把一盘鲜红的樱桃往我面前一推,说:“吃吧”。

(25)甜而酸的牛奶能使您尝到初恋的味道。(广告语)

例(24)是对定语指向中心语的应用,用“鲜红”修饰樱桃,一方面表示樱桃已经成熟了,另一方面也暗示主人公的爱情也已经成熟,同时“鲜红”也衬托出主人公那颗炙热的心,赋予了更加鲜明的形象色彩。例(25)是对指向外层定语的应用,定语“甜而酸”既指向中心语“牛奶”也指向其他它成分“初恋的味道”,不同的人都拥有不同的经历,因此也拥有其不同的“初恋的味道”,而这正好是酸奶本身的味道。

还有一类,通过对比的手法,形成话语的语义落差,使形象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这种用法常见于古诗句中,广告词中也常采用。例如:

(2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7)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硕庆的题联)

(28)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广告语)

例(26)中“两个”和“一行”在数量上形成了“少”和“多”的对比,形象生动,使诗句的意境更加真实;例(28)中“一滴”和“十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太白酒的香醇可口。这类定语的语义指向在实际应用中更能突显其语用效果,就拿例(28)来说,如果只是平淡地说“太白酒香醇可口”,就起不到广告的作用。但是采用了上面的处理,会使意义的表达更加透彻,效果更明显。

3.适应了不同语体色彩的需要

不同的语体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所有的文章都按照常规的语法规则来写,就难以区分不同的语体风格,正如这句话所言“在书面语言的严谨中加添一点口头语言的随意,有时反而能调节文本的规整语态,走向生动。”[4],词语的语义指向为语义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适应了不同语体风格的需要。例如:

(29)金旺自从碰了小芹的钉子以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30)苏小姐也觉得奇怪,但忽然明白这是胜利者的大度,鸿渐知道自己爱的是他,所以不与辛楣计较了。(钱钟书《围城》)

例(29)中的“小芹”从结构上看是定语,但是从语义上讲却是述语的行为对象,如果把这种超常规的处理变为正常的语序,即将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统一,就需要在“小芹”的前面加介词“在”,构成介词词组“在小芹身上”,原句的常规形式为:“金旺自从在小芹身上碰了钉子以后……”,这样就把口语语体转化为了书面语体,显然后者不如前者。例(30)中有两处都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但联系语境,通过语义的指向读者同样可以明白所指为何人,“胜利者”的语义指向是“鸿渐”,“自己”的语义指向是“苏小姐”。钱钟书的《围城》书面语

色彩较浓,定语的这类语义指向满足了文章语体的表达需要。

五、结语

“语法研究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说’”[5]。语义指向分析能够很好地解释句法成分在结构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有助于揭示句法成分之间尤其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语义指向分析是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产生的,但是我们相信,它不仅适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也将适用于其他各种语言的语法研究。当然,和其他任何分析方法一样,语义指向分析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它不能解释某一个句法成分为什么会有复杂语义指向的问题,这就需要探求新的方法来加以补充。

另外,本文对定语的语义指向作用的分析较为简单,不具完整性,但可以为其现实意义提供借鉴,希望以后会有更加全面的分析。

本文系本科毕业论文,特此向给予细心指导的王立华老师致谢!

注释: [2]徐洁.语义指向研究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4]余秋雨.霜冷长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5]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陆俭明.八十年代的中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陆俭明.汉语语法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彭玉兰.定语的语义指向[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8]邱莉芹.定语语义指向谓语表义类型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9]刘柏林.定﹑状、补语的特殊语义指向问题[J].云梦学刊,2004,(5).

[10]王进安.定语语义指向及表述功能的差异[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移动公司经理述职报告总结(3篇) 我也很作文7篇(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