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管子》四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初探

《管子》四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初探

小编:

摘要:《管子》四篇是中国古典美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人为轴心的美学概括,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它不但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涤除玄鉴”的概念,也体现了“气”的重要性。是成为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依据。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艺术精髓在于园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意境美”触及园林艺术审美的心理特征,同时涉及人与自然的联想本质。

关键词:《管子》四篇;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一、《管子》四篇的美学重要性

1.1、《管子》概述

《管子》一书并非管仲的著作,但与管仲有联系。其《牧民》、《形势》、《权修》、《乘马》等著作都保留了管仲的思想记录。

《管子》一书思想比较复杂,但其中心思想是以法家思想为基准。与其不同的是齐国推崇管仲的法家与商、韩并非同一体系。商、韩的法家特点是:排斥道德文化,片面强调法制。而管仲的法家思想是强调法制建设,肯定道德文化,兼重礼法统一。

《管子》全书基本都以礼法为中心,涉及美学的概念并不多。其中四篇著作在哲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统称《管子》四篇。

这四篇主要是以人为轴心的美学概括,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出了精气说的概念。“气”原为哲学范畴,但自魏晋以后,“气”转化为美学范畴(自魏晋之后即是哲学范畴又是美学范畴)。

《管子》四篇认为:气道(通)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内业》就是说世间万物皆于气,生命活动在于气的规律。有生命的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就形成智慧,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从它的精气说中引出了“虚壹而静”的认识论命题。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

2.1、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博大精深,在园林美学和园林艺术中包含着生境美、画境美、意境美的特点。生境美即自然美,是以园林的模山范水,取其之景而创作。逐步形成山贵有水,水贵有源,源贵相同,全园生动的特点。

“画境美”又称“艺术美”,是通过自然与生活的相互转化,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地。

意境是生境与画境的升华,从某一个角度可以说“意境”的内涵成为衡量中国古典园林价值标尺。不论是苏轼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还是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2.2、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特点

中国人崇尚“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更推崇“诗情画意”的园林理法。在设计过程中自古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营造模式如:巧于因借、动静结合、散点布局、环形游线等。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艺术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营造中力图把“美”、“意”打造的美轮美奂。明人计成在《园冶》中是这样总结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见园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博采众长的人为设计,更在于自然本身的美学形态。“美”跟“意”是靠“象”来构造的。即“境生于象外”。

《易传 系辞》中对“象”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观物取象”另一个是“立象以尽意”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充分体现。“象”即物象,不孤立存在。美学家认为有限的“象”必须体现“道”,“道”的根本包含于气,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所有的“象”在看不见的“气”中得到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象”、“气”的概念来营造这种美的意境。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沧浪亭一水环宇野外气韵灵动,山石为主景与水环抱不孤立。沧浪石亭错落其上静谧自然,达到气象声和,营造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三《管子》四篇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体现

3.1、“虚壹而静”的园林艺术体现

前面说过《管子》四篇主要提出了精气说的概念,这个概念引出了“虚壹而静”的命题。“虚”是指排除主观的成见和欲念,通常我们称为“无己”。“静”就是保持平静。作者认为要做到“无己”,平心静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物才会美妙。同理“虚壹而静”也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涤除玄鉴”的思想。

那么“虚壹而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意境有什么关联呢?我们知道“虚壹而静”和精气说有直接的联系。管子所说的“虚”、“静”主要是强调“静”、“气”的调和来看“象”之外更美的事物。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技法极为吻合。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技法有分景、隔景之说,也有“境生于象外”的特点。其目的就是运用虚实层次的空间转化达到静谧、传神的效果。加大观赏者心理对景象外部事物的扩大,使景象多样化。在观者心里面构置意境美。

其次《管子》四篇说:“因也者,舍己而以无为法者也。感而后应,非所设也;缘理而动,非所取也。”“非所设”意思就是不受主观成见支配。”“非所取”就是不受主观意念支配,他们主张感外物而后应,缘物理而后动。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内涵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实际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境生于象外”的意思,这与《管子》的美学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再次《内业》篇提出:“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在这里《管子》着重强调了思考来掌握规律的重要性,不偏废,不孤立,有效统一。在园林意境中虽然没有固定的造园规律或模式,但它讲究的山水文化、隐逸文化、比德文化都突出着“虚”、“静”、“思”的人文气息,使整个园林的艺术特色一脉相承。

所以说“虚壹而静”的命题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彰显着她独特的魅力。

3.2、管美中“气”的园林艺术体现

管子认为世间万物皆于“气”《心术》下篇说到:“气者,身之充”“充不美则心不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管子对于“气”的阐述思想,也构成了它的审美观和宇宙观。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气有它独到的解释,前面说过中国古典园林在意境中主张”天人合一“的理念,恰恰也是这个理念使中国园林在建造中体现她”人居本位“的思想,它不但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也提供了可观、可游、可赏的旅居模式。通过亭台楼榭的多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入让风景变得更加丰富,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形态。

在建造手法中采取引导、曲折、暗示等加大空间的层次观与丰富感,极大表现出顺应自然,气者生充的审美理念。让整个园林不单纯是无己和静谧,更突显着气韵生动的祥和意境,达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这也暗合了《心术》中“气者,身之充”“充不美则心不得”的审美观。

四、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在美学营造与建筑特色中兼顾着道家与儒家的宇宙观和审美观,但管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里更渗透着科学、严谨的自然意识形态与文化特征,它与道、儒的区别就在于它极大的宣扬着以人为本,合乎自然的规律。不论是“虚壹而静”,还是“气象冲和”都遵从这一法则。

所以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到管美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作为新一代的设计人,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我们应借鉴古人的思想和遵从自然的规律为前提,以具备“虚壹而静”的心态为中心,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才能做出“事出有因”,“合乎自然”的现代景观,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人、宜居的生态共荣圈而不懈努力。(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2]张莉莉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C]2007

[3]郑 东 《管子美学思想探析》[N]山东 山东理工大学报 2010年4月

[4]何 迈 《以管美思想打造人居环境》[J]安徽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儒林外史》虞育德形象的艺术塑造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四年级生命安全教学总结 四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计划(模板7篇) 种植蘑菇心得体会作文(实用5篇)